邓双镇,隶属四川省成都市
新津区,地处新津区南端,东与
金华镇相连,南临
眉山市彭山区青龙镇,西同
永商镇相接,北与新津区城隔河相望,全镇行政区域面积28.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邓双镇户籍人口24372人。
1992年10月,并入五津镇,设邓双办事处。1997年10月,析置邓双镇。2009年,增设邓双街道。截至2019年10月,邓双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邓公社区。2019年12月23日,撤销邓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商镇管辖。
历史沿革
邓双乡因境内管辖邓公、
双河市两个场,取两场各一首字,称为邓双。民国初期,沿清制。由太平、永商、邓双设支保,统称太平乡。邓双为一支,太平为二支,永商为三支。
民国十年(1921年)前,各支设团防局,主管为团保。其时改设区的建制:永商为上南区,邓双为下南区。团防局有大队长、班长、保丁十余人,管理治安工作。随之,又设段:永商为一、二、三段;邓双为四、五段,每段设正、副段长。段以下为甲,甲下为牌,每牌设牌首(管十户)。民国四年(1935年)
蒋介石统一川政,实行联保制。太平、永商、邓双属第三区(全县五个区)管辖。区设区长一人。邓双改为联保。设联保主任,武职为联队长。下设联保长(管辖五个保)将原甲(管一百余户)改为保,称保长;改牌首为甲长(管十户)。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实行乡保制。乡一级为乡公所,设乡长、副乡长(中心校长兼),武职为乡队附。取消联保长一级。乡下为保,保下为甲,延续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乡公所设在邓公场。
解放后,邓双乡属太平区管辖,邓双乡人民政府设在何店大队。1956年,区公所撤销,邓双乡直属县管辖。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邓双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邓双乡。1992年9月—1997年撤乡并镇,邓双乡并入
五津街道人民政府,成立邓双办事处。1997年底完善镇政府建制,建立邓双镇人民政府。
清乾隆元年(1736年),属太平乡三支。
民国二年(1913年),属南四区四、五段。
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下南四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三区邓双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邓双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镇改乡。
1950年4月,属第四区。
1954年3月,划归第三区。
1958年10月,乡改公社。
1959年,邓公场镇划归邓双公社。
1963年4月,邓公场镇析出。
1966年1月,邓公场镇划入。
1983年7月,公社改乡。
1992年10月,并入五津镇,设邓双办事处。
1997年10月,析置邓双镇。
2009年,增设邓双街道。
2019年12月23日,撤销邓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
永商镇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邓双镇地处
新津区南端,东与
金华镇相连,南临
眉山市彭山区青龙镇,西同永商镇相接,北与新津区城隔河相望,全镇行政区域面积2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邓双镇地势从北向南倾斜。西部是属邛崃山脉
长秋山的一部分,山势连绵,起伏不大。中东部为平原。境内最高点位于曾大山,海拔640米;最低点位于董河坝,海拔432米。
水文
邓双镇境内河道属
岷江流域。岷江境内长8千米,
南河境内长1千米;通济堰干渠长7.6千米。
自然灾害
邓双镇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洪灾、旱灾、滑坡等。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90年8月23日和9月2日,出现2个时段的连阴雨天气,雨量集中次数多,造成8个村56个组1619户受灾,冲毁农田25亩,受灾农田750亩,其中110亩颗粒无收。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邓双镇辖区总人口2263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70人。总人口中,男性11092人,占49%;女性11543人,占51%:14岁以下1766人,占7.8%;15~64岁18425人,占81.4%;65岁以上2444人,占10.8%。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有满、蒙古、藏、回、羌、土家等少数民族。其中
满族15人,
蒙古族14人,
藏族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8‰,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91人。
截至2019年末,邓双镇户籍人口24372人。
行政区划
2005年,14个行政村和邓公场镇合并为8村、1社区。
2011年,邓双镇辖邓公、金龙、
罗山县、何店、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季河、新桥、
双河市、董河9个村(居)民委员会;设12个居民小组,9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邓双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邓公社区。
政治
乡镇建设
邓双镇组织全镇干部准时收看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重要报告。邓双镇干部反响强烈,群情振奋,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以党的十七大为契机,脚踏实地转变工作作风,急老百姓所急,把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细、做好、做到满意为止。在邓双镇的干部大会上,镇长,书记,县政协副主席、邓双镇党委第一书记再次号召邓双镇干部在党的十七大会议期间,认真收听看好全会,正确领会会议精神,为邓双的经济发展,腾飞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对小镇前期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
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个别超计划怀孕;镇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怕”字当头,致使工作没有安排,无结果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等提出了严厉批评。
为此,镇党委、政府要求广大干部:1、借党的十七大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党的十七大献礼;2、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责任落实,奖惩分明;4、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圆满完成年终各项工作目标。
机关管理
根据省、市、县有关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结合邓双镇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全面落实省、市、县行政效能建设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总体要求,动员全镇干部自觉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质量,为小镇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打牢思想基础。邓双镇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了省、市、县有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文件精神,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党委书记谢刚、镇长陈志斌就小镇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出要求,明确提出“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必须与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同每个岗位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委要求上来,切实打牢思想基础。党委副书记黄元林就贯彻落实情况讲了很好的意见。
二、落实“三项制度”,强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
在原“三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认真制定细则,提高行政效能。
三、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切实从强化意识,改进文风,加强培训教育入手,提高
李公朴意识,克服形式主义,着眼于提高机关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建立完善机关内部学习制度,领导带队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机关。
四、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邓双镇机关管理制度。
根据邓双镇实际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邓双镇首问责任制;邓双镇机关干部廉政建设制度;邓双镇目标管理制度;邓双镇机关干部会议和学习制度;邓双镇便民服务中心规章制度;邓双镇领导接待制度;邓双镇机关干部考勤制度;邓双镇机关值班制度;邓双镇接待制度;邓双镇机关卫生制度;邓双镇印章管理制度;邓双镇机关微机管理制度;邓双镇财务管理制度。
社会活动
邓双镇村(社区)书记、主任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全县基层干部培训班学习,书记和主任们学习了“推进城乡统筹,促进新农村建设”、“如何做好基层信访工作”、“农村法律知识讲座”,三个专题讲座,镇党委分别于4月23日、24日下午组织村(社区)支部书记和主任对所学知识结合我镇村实际情况展开了认真讨论。参会支部书记和主任踊跃发言,阐述了对所学内容的见解,都认为这样的讲座很有必要,学习方式也很好,当前就是需要这样的专家给我们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既生动,又不枯燥,对指导基层工作很有帮助。特别是今天讲的信访工作方法,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在处理群众信访中工作方式还存在问题,思路还需要改进。文山村王水明主任发言:“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做为基层干部,应该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尽量不把问题上交”。各村(社区)干部也相互交流了今年1-4月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措施。邓公社区廖长德书记说:“下一步要加强对征地拆迁的政策宣传,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何店村的刘知良主任承诺:“下一步配合党委政府重点抓好农民工的培训,把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做为村上重要工作来抓”。
邓双镇在镇中心小学召开了劳动力就业转移引导性培训会。会议采取培训和用工单位现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邀请
成都市女性就业部高九云部长作“如何转变就业观念,实现自身价值”的精彩演讲。县妇联、县劳动局、县推进办、镇党委政府领导以及各村农民群众400多人参加了会议。
邓双镇党委书记鲁建根作了“围绕农民增收,拓宽就业渠道”的讲话。指出,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随着邓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失业劳动力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闲赋在家,既无法增收致富,改善自己的生活,更不利于社会安定稳定。因此,该镇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坚持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邓双镇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一名副镇长具体抓,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抓好工作落实。要求全体干部结合当前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为民办实事目标,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结合邓双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期性,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成都市女性就业部高九云部长在演讲时列举了大量就业事例,着重从思想观念方面启发大家做现代农民,更要取得一技之长,学会自谋职业,并为现场群众提供了很多培训就业信息。会后,许多群众立即跑到高部长身边咨询。纷纷感叹:“高部长讲得太好了,以前我们出去打工只是单纯地凭体力,又辛苦又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才知道经过技能培训后待遇可以这么好,我们以后一定要去参加培训,取得劳动技能证书”。
经济
一个集餐饮娱乐、旅游度假、工业为一体的新型城区正逐步形成。
种植业主要以水稻、油菜、小麦为主,1998年全镇粮食作物面积达16518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4%,粮食总产量765.8万公斤,比1997年增长2%,其中水稻面积8512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2%,总产量494万公斤,单产580公斤,与1997年持平,小麦面积6151亩,占粮食作物的41%,总产166万公斤,单产270公斤,比1997年增长3.1%和2.2%,其他粮食作物比1997年略有增长,经济作物2686亩,总产值2907.6万元,比1997年增长4.2%。
邓双镇盛产
脐橙,有万亩脐橙基地之称,年产优质脐橙420万公斤,占农村经济收入的10%,现已形成规模化,年产量以10%的速度递增。1998年以来,该镇又新引进发展食用竹笋基地一个,种竹笋200亩。养殖业主要以猪、禽、鱼为主,1998年出栏肥猪1.56万头,小畜禽存栏30万只,
成鱼产量150万公斤,各类水产总值600万元,比1997年略有增长。现已建成
雷克斯兔二级种场一个,
种兔200只,
番鸭10万只。
2011年,邓双镇财政收入15105万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83万元,比上年增长40.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77.4万元,增值税1308.8万元,企业所得税1726.6万元,
个人所得税313.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41%、27%、70%、11%。人均财政收入66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55元。
截至2019年末,邓双镇有36个工业企业,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13个。
农业
2011年,邓双镇有耕地面积5507亩,林地面积5514亩。
2011年,邓双镇农业增加值10043万元。
邓双镇的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吨,其中水稻1662吨,小麦6040吨。
邓双镇的经济作物以油菜、蔬菜为主。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3058亩,产量536吨;蔬菜种植面积1707亩,产量4872吨。
邓双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3918头,年末存栏14878头;家禽饲养量493320羽。
2011年,邓双镇生产肉类3509吨,其中猪肉2286吨;禽蛋612吨。
邓双镇的
渔业以塘堰养殖为主。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2702吨,渔业总产值3439万元。
截至2011年末,邓双镇累计造林5514亩。
2011年,邓双镇有水果种植面积6800亩,产量5418吨,主要品种是
柑橘,产量5023吨。
工业
邓双镇的工业以化工、新材料、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1%。
2011年,邓双镇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职工4458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12家,其中10亿以上的2家。
商业
2011年末,邓双镇有商业网点33个,职工147人。
金融
2011年末,邓双镇有各类存款余额4.5亿元,人均储蓄19880元,各项贷款余额4.6亿元。
交通
2011年,邓双镇有05国道与103省道线过境,境内总长13千米,有
互通式立交桥1座。乡村道路37条,总长41.5千米。
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成乐(雅)高速和成乐
大件路穿境而过,是
雅安市、
乐山市、
峨眉山市、攀西等地通往
成都市的咽喉要地。邓双镇是省政府研究室基层工作联系点。
邓双镇交通十分发达,成雅、
成乐高速公路,成乐在件路穿境而过,距成都36公里,距西南航空港20公里,距
乐山港80公里,离新津火车站3公里、彭山青龙火车站5公里,目前已基本完工建成一条宽60米,长5.71公里的城市化干道,将
成雅高速公路与新津县城直接相连,镇内公路纵横交错,一座新的城区将在此崛起。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邓双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7个,建筑面积260平方米,藏书2.7万册;多功能电影院1个,年放映230场次,观众达2.3万人次。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人。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邓双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28人,专任教师2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在校生720人,专任教师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388人,专任教师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2011年,邓双镇教育经费达1007万元,比上年增长2%。科技2011年末,
四川省草原研究所科研机构1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邓双镇有公立卫生院1个;病床27张,固定资产总值337.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9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
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8人。
2011年,邓双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0554人次,出院病人1593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0.5%,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7.5%。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邓双镇有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1个,属省级运动员人才训练基地。80%的村和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
社会保障
2011年,邓双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7户,人数250人,支出37.5万元,月人均125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5人,支出44800元;农村医疗救助1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27人次,共支出79318元;农村临时救济122人次,支出51112元,比上年增长35%。新增就业人员2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2%,组织4~8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
三支一扶”的工作。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六险合一”新增1564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240人;参加城乡居民
医疗保险9433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邓双镇共有线电视用户7000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邓双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9千米,投递站10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8989户,移动电话用户10868户,宽带接入用户1856户。
2011年末,邓双镇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3.2万千伏安。
2011年末,邓双镇有天然气加气站1个,天然气用户5324户,燃气普及率98.5%。
文化
名称来历
民间艺术
邓双镇的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表演狮灯、牛灯、
腰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