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务村
陕西西安西咸区沣东新城高桥街道辖村
马务村隶属于西安市西咸新区东新城高桥街道,位于高桥街办南3公里,东距韩家庄村约1公里,南距沙河村1公里,西距庄河村2公里,北距阴水坊村2公里。现有人口2600多人,可耕地有4000多亩,分为南北二堡子。南堡子分为寨子和老堡子,北堡子分北门,后村,围墙村。
历史沿革
马务村碑上有文字述:“该村建于宋庆历年间。宋《长安志》名四马务,明代易名马务村。清嘉庆时分为南北二堡,后统名一村。”
马务村落形成年代大概可追溯到公元1045年以前。据文献记载本村落原址上,最早是一片比较荒凉的滩涂,渭河沣河、沙河在千百年的奔流中数次易道,却始终不曾远离马务村。由于沣河丰沛的水量调节,村庄一带一直水草丰茂,非常适合古代时期战备所需,用以养马屯田。
宋朝《长安志兴平县》记载:“四马务,在县东南二十余里。地凡三百七十余顷,南渡渭河。庆历中为营田,寻罢之。其后为民占有,不复归有司”。
赵祯庆历元年(1041年),朝廷成立陕西营田所,开始抽集壮丁在区域内开辟荒地,养马屯田,同时生产粮食供给前方战事。
后来,马务村慢慢演变成为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村落,曾经被叫做务庄。马务村很早的时候归丰县管辖,后来又归西乡县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马务村称“张旺里”,“后五甲”,“马务”。当时马务村就分为南北二堡。后来又设马王廒,马务三堡(马务南堡子,马务寨,马务北堡子)全部归马王廒管辖。
中华民国,马务村又称陕西省长安区沣西乡马务村等。张永义,王佐清,杨景新,陈恒理,姜茂斋等人先后任过民国政府沣西新城乡长。
代表人物
古代人士
薛允升(1820~1901年)清长安人。字克献,号云阶。先后授江西饶州知府山西省按察使刑部侍郎及兵部、工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允升鞠囚如与家人语,务使隐情必达,枉则为之平反,“凡所定,按法随科,人莫能增损一字”。他一生著述甚丰。有《汉律辑存》《汉律决事比》、《唐明律合编》、《刑制备考》、《读律存疑》等。《清史稿》有传。
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九薛允升传玖叁叁字。有司同僚纳入私,具足资金结集出版,参见衣裳街沈家本纪念馆陈列法学文献、遗物、书法作品等。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安守廉教授曾于2006-200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开设针对高阶商业学员的中国近现代法律对比研讨课题,对上文两位在中国古代法律方面成就予以正面肯定。
薛浚、字小云,薛允升儿子。颖悟过人,年十九,由生举咸丰戊午科乡试,光绪庚辰成进士,官内阁中书。内阁为国家政事荟萃之区,浚官中书前后垂三十年,藻虑周密,于二百年来典章制度、因革损益,洞悉源流,言之如数家珍。历任上官姓倚如左右手,有大著作必属浚主笔。历次京察,皆以一等记名道府。久之,由侍读转礼部郎中。庚子之变,侍父随扈至陕西省行在礼部办事,无成案可循,浚与同司斟酌施行,皆深合体要。辛丑,允升扈驾东归,卒于河南省行次,浚自是不复出,逾年亦卒。浚器度娴雅,生平未尝疾言色。诗学陆游黄庭坚,词于白石、玉田二家刻意研求,入其室。有遗稿若干卷,未梓。《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5卷《列传》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六日雨成灾渭河外溢沣水决堤西南诸乡悉成泽国村镇被淹众,官府拨赈银救济乡民。西安市邑绅柏震藩、王典章等督修洱海故址。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市城下。次日,列炮攻城。二十一日,天尚未明,慈禧光绪帝,途经山西省于九月初四抵西安。
1901年10月6日光绪二十七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两宫从西安起驾返回北京,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五,队伍入河南省境,10月27日农历九月十六日,路过洛阳周南驿,两宫回銮,共在周南驿八日。
1902年1月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两宫乘火车抵京郊马家堡车站,再乘舆经永定门入正阳门还宫。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大雨,渭河暴涨,冲毁本境一些房屋田地。
薛坤
清末同治初年陕甘回族起义,村民据寨自保,马务村四周沙河村、计家庄、张海坡即为方圆诸明的回村,马务村回汉杂居,本村回民欲响应起事,马务村人薛坤,质直有胆,乃赴礼拜寺,用大义婉劝之。回不听,且露刃焉。薛坤不为屈,遂被创。时元年五月十七日也。越二日,薛坤死,年方四十一。《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6卷《忠烈传》
薛文萃
薛文萃马务村人,尚书允升堂兄。有盛德,为乡中设义塾并助贫人婚嫁。同治三年,秦饥,施粥数月。贫者购米,与之米,仍以其钱归之。或不受,则匿钱米中令持去。塾师张文轩死,抚养其孤,卒成立。族人薛亏官帑,将自裁。文萃代输,狱亦解。殁时,出族戚乡党贷券悉焚之。《咸宁长安两县续志》18卷《义行传》
周氏武氏
周氏,马务村薛文斗母。中年乳薛姓儿于盩厔县同治二年城陷,儿閤家死难,惟儿及叔存,叔亦负重创。语周曰:“吾家一线之延,赖此子耳,幸保存之,吾不忘报也!”氏颔之,涂面发,转乞食于贼以饲儿。贼去,儿无恙,叔亦复活。以儿归之,毫无德色。
武氏,马务村薛尚卿妻。年十八,尚卿病殁,遗子甫周岁,守贞抚孤,备历艰辛。年七十卒。戚党为树碣道左表扬之。《咸宁长安两县续志》22卷《列女传
革命烈士
薛振林(1926~1959年)男,高桥乡马务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一七九师五三六团三连战士。1959年2月在四川省简阳石板滩剿匪中牺牲。
文化
文物古迹
人文景观
过去说的马务村四堡,分别指的是老堡子、寨子、围墙、后村(含北门)。其中寨子村形成比较晚,据说村民是湖南湖北的移民,另有一说是左宗棠征西时遗留下来的家属和伤兵。
清代同治初年,陕西省闹“回族”,为了抵御侵扰,西安冯村柏景伟奉旨在关中农村筑城,他在西安市周边督建了很多村级城郭。老堡子原来是有城墙的,城墙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城墙四四方方,只开有一个北门,北门上面建有城楼。据说城楼上曾有土炮土枪,想必当初也是戒备严密随时准备抵御侵扰吧。老堡子城外,有一护城河,河中有水,时间久了也就有了鱼,护城河边,有成片的芦苇。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逐渐荒废。
传为村中薛姓五弟兄,分家后各称一门。五门人大多都居住在后村、北门。据传,此五门人勤于商贾,生意做得较好。明清之际,族众设商号曰“焕兴堂”,小有名气,积年累月,勤恳经营,分别在西安城,咸阳县周至县都建有分号。后西安城产业一直经营,由族中杰出后辈掌管。咸阳县分号产业因时代变革大概于1950年代公私合营给河南省小手工业者所有;周至县分号产业同因时代变革由当地政府征收归国有。
薛家的五门人,他们的老宅子修建得非常奢华。在当时,村中其他人大多住的还是麦草棚,好一点的最多也就是墙四周三五层砖基础。而薛家五门人的住宅内,不光有彩楼,就是他们普通的住房,房屋也通常为砖木结构:石条做的地基,青砖一砖到顶,房子有大格子木窗,木窗上镶有透明玻璃,庭院内,地面铺满厚厚的青石板。
五门人生意做的大了,有人就开始思慕当官。清代爱新觉罗·旻宁时候,五门中有人曾出资捐官。马务村村西300米处有一个石牌坊,也被人叫作“牌楼”,就是五门子前辈人捐官的产物。石牌坊坐南面北,顶部镶有石匾,正面楷书写着“沈阳市命”,背面写着“龙章宠赐”。上款为:“诰赠奉直大夫乡饮介宾薛生蒲坊”,下款为:“敕命,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宝”,石牌坊前有两根石拱斗旗杆,旗杆下石羊石马双双成对。文革时期,石牌坊遭到破坏,仅存石质框架。2001年6月24日,石牌坊毁于一场狂风暴雨之中。
五门人在村子的西北方向另建有一座比较大的祠堂。祠堂有七八亩地大小,面向东方,内有大厅,厢房,还建有一座戏楼。祠堂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同治年间“回回乱”的时候,曾经焚于战火,后来薛允升之子重新修建。祠堂内曾经悬挂着慈禧亲笔书写的福禄寿喜牌匾,还有几道圣旨,显得非常庄严肃穆。
民国时候,祠堂成为乡公所,管辖冯村和沣西新城。在祠堂南侧,还配有办公所和炮楼。著名的共产党人张周勤曾被关押在此。建国后,此祠堂变成了沣西第一小学。1971年,马务村学校搬迁。新的学校在村中间,学生有170多人,除了本村的生源,另有周围沙河,庄摆樊,韩家庄的部分学生也来读书。
马务村仍以薛姓为主,约占80%以上。相传薛姓人是从山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的。其余姓氏也不少,有张、王、赵、刘、李、沈、康、仰、庄、黎、范、门、许、笪、吕、宋、茹、邓、石、余等。
明清时候,村东北有大庙一所,祭祀刘关张。庙有北顶娘娘庙。西南有药王,南有地藏王庙,东有送子菩萨地母庙,西边还有一座居士堂。
除了以上古迹外,马务村中还有一座土黄色砖塔,围墙。塔高五米左右,为四棱尖顶状,据说是以前是圆塔,为一老和尚的圆寂而建。塔上有碑文,因时间的磨蚀,文字已经看不齐全。依稀有“息祖坤台禅师”字样,碑文上的时间写着“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冬日”。村中人说,这是乾隆年间重修的,后来至少又重修了两次,塔址略有变动。
社会
村庄建设
为蓄水和排洪,马务村村北曾修有一涝池,长约100米,宽在60—70米。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涝池特有的功能已经无足轻重,从1970年开始,涝池开始回填,直到1999年终于填完。
马务村现有的经济作物有100多亩草莓,有200多亩无公害大棚菜,另有面积不小的苗圃,村里也修有鱼池,建有农家乐。
马务村的小作坊比较多。一般都以做副食品为主,象酥麻花,石子馍馍,尤其以飞腾食品厂和康朋食品厂为代表的获得了国家食品认证的两家企业有名。另外小一点的食品厂还有十多家,这些企业,一方面解决了本村所有的剩余劳动力,同事还吸引了邻村的一部分劳动力。除此之外,承接工程基础的人也不少,工程机械,像打桩机就有8台,另有挖掘机2台,塔吊3辆,大型装载机5台。
2017年12月6日途径本地的某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村落分布由此有所改变为东南--西北两部分,民宅发生迁移。临近部分村落(韩家庄韩南等)因工程建设需要湮灭,原居民部分结伴整户迁入本村,人户数量增加较多,管理复杂。
北门和老堡子2个社通常在春节后刷社火,引来邻村不少看热闹的观众。
马务村支部办公室建于2006年,另外建有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和图书馆,以供村民在健身娱乐的同时更多方面地接触科技和文化。自2002年村道路硬化以来,共铺水泥路6000多米,包括连接南北二堡子的南北主干路2条和东西7条街。
饮水工程:2010年群众集资建有3个水塔,打3眼深水井,都在210米以上。
照明方面:2004年装齐路灯,2010年二次装修,全村现有138盏。
通讯方面,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96%,手机使用也非常普遍。村民使用电脑,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
灌溉设施:地埋管道修于2005年,一眼灌溉井可灌溉农田50亩。全村共有将近90眼灌溉井,为小麦亩产1000斤,玉米亩产1300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绿化方面:在南北主干道和出村路,都种植阔叶女贞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代表人物
文化
文物古迹
社会
村庄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