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戴耳(Samuel Dyer,1804年2月20日-1843年10月24日),一译“台约尔”或“塞缪尔·戴尔”,十九世纪来华
基督教传教士牧师,基督教传教士
戴德生外父。英国人,属于会众派传统。
人物经历
1804年2月20日撒母耳·戴尔出生于
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的皇家医院,他的父亲约翰·戴尔(John Dye)是这家医院的负责人,母亲是伊丽莎(西格尔)。
撒母耳是家中八个孩子中的第五个。1820年,约翰·戴尔被任命为海军部的首席职员后,全家移居到帕丁顿。撒母耳在12岁以前接受的是
家庭教育,12岁那年,他被送往伍尔维奇(woolwich)的寄宿学校,在一位非国教派的牧师约翰·毕肯戴克(Rev. Jou Bickerdike)指导下学习。
1820年,他在伦敦西北部的帕丁顿的托马斯·威尔逊教堂经历了对
基督的信仰转变,由詹姆斯·斯特拉滕牧师的事工领导。不久,戴耳开始在那里教授主日学。1822年,他正式成为教会成员。他在
剑桥的三一学院学习法律和数学,但在1823年的第五学期退出了大学,因为出于良心原因拒绝宣布自己是英国国教会的成员以毕业。在学习法律的同时,他阅读了父亲书房里的一本小册子,名为“伦敦传教协会在印度
特拉凡哥尔的查尔斯·米德夫夫人的传记”,这本书后来引发了他对传教事工的思考,这也成为了他余生的事业。
1824年6月23日,撒母耳要求加入伦敦会的中请得到了批重准,于是他被送往戈斯波特参加传教士课程学习。1827年2月20日,他在帕丁顿教堂被授予神职。不久以后同
约瑟夫唐(Joseph Tarn)的长女成婚。3月10日,撒母耳夫妇起程前往
马六甲海峡,7月17日他们抵达
金奈,8月8日至
槟岛。撒母耳发现槟榔屿的传教情况非常不理想,于是决定留在这里,不再前往原先的目的地
马六甲。由于撒母耳一直想要印刷《
圣经》,因此除了学习语言、打理学校以及传教之外,他花了大量时间发明和完善汉字的金属活字,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西种字体的部分设计,其精准度和精美度至今无人企及。
1828年底,撒母耳前往马六甲探望那里的传教士同人,同时安排印刷中文书籍事宜。1831年初,撒母耳在夫人陪同下再次前往马六甲。在槟榔屿的时候,他们的女儿,也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夭折了,不过到后来离开那里的时候,他们又有了几个孩子。
1835年,撒母耳前往
马六甲定居,于当年10月26日抵达该地,主要负责印刷所的事务及铸造活字。在马六甲居住期间,当地的传教事业令他感到十分振奋,但是戴尔夫人的身体状况追使他不得不离开一段时间。
1839年5月15日,撒母耳同家人一起委坐“约翰·道格代尔号”(John Dugdale)从
新加坡起程,9月19日抵达
英国。在英国期间,戴耳一家一直留在英格兰,直到1841年再次离开,这次是前往新加坡的超恒河传教团。一位名叫巴克兰的单身女性陪同他们,并帮助
圣母玛利亚照顾三个孩子。他们于1842年抵达新加坡,并租下了美国外国传教协会的传教房屋。
1841年8月2日,撒母耳全家乘坐“
金雀花王朝号”(Plantagenet)又一次东行,10月12日到达
开普敦后稍作停留,12月中旬抵达加尔各答。1842年2月26日,他们最终来到了此次的派驻地
新加坡,沿途曾在
槟岛和
马六甲作短暂停留,撒母耳在当地差会的各个部门工作。
1843年7月18日,他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参加
伦敦会会议,同时出席了讨论《圣经》翻译事宜的传教士大会,此时他的家人留在新加坡。8月7日
撒母耳抵达香港后被住命为大会秘书,整个会议期间,他都在香港,会议结束后,他前往
广州市考察,然后从那里坐船回新加坡,途经澳门的时候,他因发高烧被迫转移到岸上。10月21日,撒母耳在澳门去世。他的遗体被运到新教墓地,埋葬在
马礼逊父子的墓旁。
个人生活
撒母耳有一个儿子,现在
英国,两个女儿,大女儿宝丽娜(Burella)嫁给了在上海传教的包约翰牧师(Rev. J. Burdon),并在那里去世;小女儿玛丽亚(Maria)嫁给了在
宁波市传教的戴雅各(Mr. J. H. Taylor),并跟随他回到英国,居住在伦敦。
主要功绩
撒母耳在
槟岛用大量时间研究和完善汉字的金属活字,他设计和铸造的三千个金属汉字活字,十分精美,准确,实用。他还出版过一本汉字活字体型选编《作印集字》。台约尔(即撒母耳·戴尔)在1828年底前往
马六甲负责英华书院的印刷所事务,同时铸造中文活字阳文钢模、阴文铜模、以便铸造汉字金属活字。1839年,英国伦敦传道会传教士
理雅各将
马六甲市英华书院及其印书厂的华文活字连同三千多个活字钢模和印刷机器,全部迁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首份华文报章《
遐迩贯珍》就是用
英华书院的汉字活版印刷厂印刷发行的。当时台约尔设计由英华书院铸造的中文活字,世界闻名:
俄罗斯沙王钦差大臣、法国巴黎学会、
新加坡政府、太平天国、两广总督、上海道台、清廷总理衙门等,都先後购买过英华书院铸造的中文活字,或全套活字铜模,是为西人铸造的中文铅字传入中国之始。1843年7月18日,台约尔前往香港出席
伦敦会的会议,并参加圣经翻译事宜大会,被任命为大会秘书。会后返回新加坡,不幸途中犯病,于10月24日在澳门不治逝世;遗体埋葬在澳门基督教坟场马礼逊墓旁。
主要作品
中文
1.《论天》(Tract on Heaven)。
槟岛与1835年。
2.《福音总论》(Summary of the Gospel)。7页; 1839年。这份小册子的木刻板被送到伦敦制作成铅版, 由
英国及海外圣教书会(British and Foreign Tract society)印刷出版,铅版的副本也被运送至中国。
英文
3. Vocabulary of the Hok-kien Dialect(《福建方言字汇》),12开本:
新加坡;1838年。
4. A Selection of Three thousand Char-acters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作印集字》) 。该书为雕刻汉字字模、铸造金属活字的工具书,12开本;vIII+24页;
马六甲;1834年。
5. Esop' s Fables(《
伊索寓言》),作者将罗伯 (R. Thom)[注:
英国驻
宁波市第任领事一译注]的中译本再次译为
福建省省漳州地区的方言以及
潮州市地区的方言,第一部分为福建方口,8开本;II十40页;
新加坡;1843年,该书的第一部分成,也就是福建方言的这部分由撒母耳·戴尔先生和施敦力先生合作译成,第二部分全由施敦力一人完。
除了以上这些,戴尔先生还为当时的刊物撰写了大量稿件,在《加尔各答基督观察者》(calcutta christian Observer)《
中国丛报》《杂刊》(periodical Miscellany)以及其他一些流行刊物上有许多重要的文章出自他的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