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沟镇
隶属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
塘沟镇位于沭阳县东南部,是阳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镇域面积101.7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8万亩,人口7.42万人。塘沟镇东邻淮安市涟水县,南接钱集镇,西毗胡集镇,北连马厂镇。镇内行政区域面积101.73平方千米,辖2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塘沟镇历史悠久,具有千年文明古镇的气质。据传,境内东周时期已有人居住,魏汉南朝时期十分繁荣,隋末时期程咬金、罗成曾在此交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平建设时期,塘沟镇涌现出众多英杰,抗日女英雄王华、“新新时代活雷锋张子祥”等人物都诞生于此。
交通方面,北京-上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205国道近在咫尺,四条县乡公路和329省道在此交汇,区域优势十分独特。2019年,原塘沟镇共有工业企业108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2021年3月2日,撤销原塘沟镇和周集乡,设立新的塘沟镇,原塘沟镇的行政区域成为新的塘沟镇行政区域。
历史沿革
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据《沭阳县志》记载:塘沟,为沭阳古镇之一,因集镇靠近唐沟而得名,后人习惯加“土”旁,“唐沟”改为塘沟有一个传说,离镇不远有个宝贝庄,庄前有一塘,九牛入水,变为十牛,但出水仍为九牛,乡人谓塘中必有宝贝,为取其吉庆,故改“唐沟”为“塘沟”。塘沟境内东周即有住户,曾在塘北村的原小耿圩发现的青铜刀,经文化部门确认,该地是东周文化遗址,魏汉南北朝时期,塘沟便相当繁荣,位于镇中心东南不到1公里处的塘东村,有夜合墩汉墓和南北朝时墓葬群,出土的文物有西汉的五铢钱、铜带钩、铜钱及陶器等,位于镇中心西约1公里,原港河东北一带的荒草关,隋末的程咬金、罗成曾在此开战,塘沟小学院内有一古松和古井,相传罗成在此扣马、饮水,可惜古松毁于“文革”,现存古井,虽经风雨沧桑,井水却依然清澈照人。
古镇人杰地灵,在抗日战争时期,塘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呼声的鼓舞下,成立农民组织游击大队,奋起打击敌人,开辟了沭阳县东南地区的抗日斗争新局面。在解放战争时期,塘沟人民继续英勇斗争,不惜牺牲生命,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出现了刘胡兰式的女英雄。
经济
综述
2008年,该镇党委、政府带领四万干群求真务实抓工作,开拓创新谋发展,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财政收入10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5%、1.83%、13.8%。
2017年,完成财政收入398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39.5%,其中国税收入217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90.5%,地税收入674万元,占任务13.2%;财政部门完成1135万元,占任务443.%;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831万元,占任务32.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4405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个,实现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9850万元,占年度目标的102%。
工业
仅镇内就有苏星纸业、宿迁锅炉厂、金达冷食厂、苏塘工艺品厂等10多个企业成为沭阳县“东南沙”一带个私战线上的排头兵,为当地一大批农民解决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经济收入。苏星纸业坐落在镇西工业小区,由山东省客商刘兆来和本地大户杨兴发合资创办,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现有员工182人,固定资产投入380多万元。拥有先进的造纸主机、2吨工业锅炉、200千瓦变压器及制浆、供水、纸品后加工等全套设备,已建标准化厂房300平方米、库房200平方米,储浆池100立方米,其他生产及生活用房建筑680平方米。该企业生产的“苏星牌”卫生纸、餐巾纸、面巾纸等系列产品畅销山东、安徽等邻近省市,被宿迁市评为知名商标。
宿迁锅炉厂位于镇西工业小区,是国家劳动保障部批准、国家技监总局定点生产C级蒸汽锅炉的厂家,为塘沟镇大户孙凤春和企业职工合股创办。该厂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资产550万元,职工人数11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6人。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加载设备齐全,工艺装备先进,检测手段完善,形成了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检测、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完整的生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该厂锅炉,因其使用安全、快速、节能、易操作、好维修等特点,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深受用户好评。
金达冷食厂,坐落在塘周公路北侧、雷达村境内,是由雷达村打工青年金绍刚创办的独资企业。该企业投入固定资产2000万元,拥用有棒冰雪糕冰淇淋等各类冷食制冷现代化机械设备,以及300平方米的冷藏室。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标准高,填补了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市等地尚无生产高档冷食厂家的空白。
苏塘工艺品厂,位于镇西工业小区,是由塘东村务工青年邱彦军与苏州苏城工艺品厂合股创办,总投资220万元,从业人员60余人,主要产品有彩蛋、彩鱼、圣诞礼品等,出口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可创汇500万元左右。
农业
猕猴桃引进徐州市沛县种植大户在店东河夹滩发展猕猴桃示范园100亩,此果素有“果中之王”美称。国内少有种植,市场俏销,经济效益很高。
主要以苏星纸业有限公司的造纸、宿迁锅炉厂的锅炉制造、宿迁锐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扣板”生产、苏塘工艺品厂的“彩蛋”生产、塘南村的门笺加工、条河园村和碾盘村的杞柳农用具编织、塘北村的冬季大棚肉鹅培育、塘西村肉牛饲养等项目,汇聚了该镇特色产业亮丽风景。
在全镇上下大力营造“谁是英雄好汉,招商引资比比看”、“四万干群四万兵,招商战场拼输赢”舆论氛围,把全镇干群的思想和精力全部引入到招商引资工作上来。三套班子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浙江省上海市、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联络大老板、紧盯大项目;镇直机关工作人员时时处处把招商引资记在脑中、挂在心上,凡收集到有价值性的招商引资信息,便及时外出跟踪洽谈;全镇在家务农、经商或在外务工、工作有成就的人士也都积极投身招商战场,为建设家乡建功立业。为进一步扶持和培育该地有经济实力大户在镇内兴办工业项目,以及方便外来客商在镇内创业,镇里出台了相关文件,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新辟了占地200余亩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工业集中区,对能人创业加以引诱、为客商兴业提供平台。2008年,引进县经济开发区创办“沭阳寰亚服装有限公司”大项目1个;镇工业集中区“沭阳瑞克服装有限公司”、“宿迁长三角塑业有限公司”,规模企业两个。
骨干企业
苏星纸业有限公司
位于塘沟镇镇西工业园区,1997年创办,固定资产投入380万元,有员工120人,年产卫生纸2300多吨,“苏星”牌被评为宿迁市知名商标。
宿迁锅炉厂
位于塘沟镇镇西工业园区,1974年创办,固定资产投入550万元,有员工118人,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是国家劳动部定点生产E级锅炉的厂家。
社会
城镇建设
塘沟是沭阳县农村小城镇建设起步最早的乡镇,2004年,被市、县列入重点中心镇建设之后,党委、政府按照:“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市场运作、有序推进”的思路,认真实施“H4”工程,在率先实施小商品市场全面改造工程之后,接着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小城镇开发工程,成功挂牌出让开发“塘沟农贸商贸城”。该商城由浙江省老板付阿惠投资1100万元兴建1万平方米综合市场,开发的主体工程已达85%以上,于年前开盘。
已售出房屋80%。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城镇面貌日新月异;集镇面积不断扩大,已达3.3平方公里;镇区面积不断拓展,已形成“四横六纵”总体框架;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主要街道高标准下水道和绿化、亮化工程一应俱全;国税、工商、计划生育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办公大楼镶嵌集市,熠生辉……做大、做强、做美的中心城镇,有力地吸引了本地农民和外地客商相中这里的风水宝地,在集镇租房、建房从事三产经营活动。时代超市是淮安市个体大户杨老板1994、1995年来塘沟镇街面先后创办的两个规模较大的店面。西边超市以经营烟酒糖食等生活为品为主;东边超市以经营服装鞋帽为主。该超市进驻该镇以来,以其生活用品齐全、质量过硬和服装鞋帽品牌效应、价格合理等绝对优势,满足了当地乃至周边乡镇消费者的要求。
利民家电城是塘沟镇集市经营家电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门市,特别是十里八村的青年,遇到新婚购买家电,大多来光顾、选购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一大批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对交通工具的追求也在发生变化,摩托车、电瓶车已逐步取代了自行车,街面上,一家家摩托车、电瓶车经销面店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塘沟农民正在乘上这些“快车”,在小康的道路上突飞猛进。塘沟的小城镇成为耸立沭阳县东南部的一颗耀眼明珠。
基础建设
交通落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2003年以来,该镇是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扶持苏北加快乡村道路改造的大好机遇,积极成立工作班子,对上争取铺路计划,对内组建施工队伍,加快镇村道路通达工程。
针对原有一些合并村享受不到上级扶持铺路好政策带来的好处,2007年4月份,该镇党委、政府还特向塘沟籍在外工作或曾在塘沟镇工作过的、以及镇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个体大户发出倡议,请他们为这些村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奉献铺路资金。经过努力,塘沟镇共新铺镇村水泥路11条约26公里,铺设砂石路9条约15.6公路,极大地解决了全镇大部分群众的行路难。结合道路建设,该镇还利用一事一议资金和农业开发资金,搞好桥涵配套建设。按照“凡是路修到哪,桥涵修建到哪”的努力方向,大部分交通要道上的桥涵得到重建、新建,数量达到300多座,很好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文化
经过整合教育资源,逐步推进和实施村小的调整撤并工作,全镇现有公办中学1所、民办初中1所、小学11所,教职工420余人,在校生45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生毕业率达100%,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6.5%。塘沟初中是一所老牌名校,塘沟初中在以校长陆晓明为首的一班人领导下,学校建立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等各种规章制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先后被评为“市工会先进单位”、“县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县团委先进单位”、“县教研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学生在县以上各类比赛屡屡夺魁,高考、中考升学率逐年提高。
塘沟中心小学通过实施“六有”工程,开办寄宿部,扩大招工规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余人。学校狠抓常规管理,既高度重视学生文化内涵的提升,注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三个面向”为办学方针,坚持“着眼未来,面向全体,整体优化,个性鲜明”的素质教育总目标,强化创新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师德、学历、业务能力皆较高的中青年教师群众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
连续五年被授予“沭阳县文明单位”,先后被授予“宿迁市义务教育评估合格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红领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称号。
塘沟镇历来十分重视文化的投入,早在1996年,就率先在全县开通了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
2004年春,为更好地繁荣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着手筹建农民读书社和文娱活动中心。读书社和文娱活动中心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机关干部职工的业余“充电”,提高理论知识,增强自我修养,特别是给本地和周边乡镇的一些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去处,一些离退休老同志在这里读书、写诗、下棋,整天其乐融融,好不悠哉。
城乡环境
2008年2月初以来,塘沟镇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省委提出的“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指示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扎实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系列活动,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路边渠道疏浚为抓手,带动各村环境治理
塘沟镇首先把店东线、张塘线、周塘线、胡塘线4条乡际公路两侧的渠道疏浚列入一期工程,组织全镇9个村的干群“集中会战”,各段渠道不仅按照水利部门制订的口宽、底深、坡比标准进行施工,同时结合路面及两侧大范围无垃圾、无杂物的要求进行操作,彻底改善了路边形象。以此为示范,带动内里村的渠道疏浚和农户村庄、田园、家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把塘沟镇农村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每个角落都整治成一流的环境。
以镇区配套建设为关键,打造城镇对外窗口
塘沟镇围绕镇区配套建设,关键抓好名优树种绿化、高标准下水道铺设、垃圾池和垃圾桶的配置等工程项目,同时对镇区3条10年未有疏浚整治的排水沟进行清淤疏通。塘沟镇投资360万元的府前路2800米长的下水道即将铺设完工,居民门前的彩砖道板也正待铺设,垃圾池、垃圾桶配置齐全。为使镇区达到“长效管理、永久保洁”,镇里还将镇区各个街道按段划分到镇直机关各单位,组织职工定期打扫,与环卫管理部门、沿街居民一道携起手来,把塘沟的城镇打扫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塘沟镇
以沟塘整治为重点,变废为宝开发利用
。该镇的卢圩、胡塘桥、雷达等村有好多闲置多年的废沟塘一直没有开发利用,废塘周围的环境十分脏乱,镇里组织2台挖掘机和民力,先后共整治废沟塘面积51亩,完成土方6.6万方,将一个个废沟塘开发成养鱼池,公开承包给村民,让其产生经济效益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整治”和“三清”工程绝不是一时的突击活动,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形象工程,它需要我们不懈的坚持和长期的努力。为了建好机制,达到长效管理,塘沟镇在12个行政村各明确了1名村建副主任,以老党员和低保对象为保洁员,负责本村的垃圾清理和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主要道路和沟渠河堤明确专人管理、专人保洁;城镇环卫落实了环卫人员环卫职责和居民“六包”责任制;农村开发的每一个鱼塘全面建设了长期管养机制,由承包人保洁水面、塘面环境。
代表人物
王华,女,汉族,1929年出生,出现了刘胡兰式的女英雄1947年4月28日下午,共产党员王华为不让群众受连累,勇敢地站出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高呼“中国共产党皇帝”的口号英勇就义,年仅18岁。她的英勇事迹仍广为流传。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当地政府把原来的耿桥村和耿桥小学分别改为王华村和王华小学。
张子祥,男,汉族,“新时代活雷锋”张子祥,张子祥是塘沟镇塘沟居委会人,他在各级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以雷锋为榜样,立志做雷锋那样的人,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像雷锋那样,走到哪里,就把助人为乐之风带到哪里,始终走在学雷锋、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列,1990年春天,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并受到了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张子祥的热潮。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经济
综述
工业
农业
骨干企业
社会
城镇建设
基础建设
教育文化
城乡环境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