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蔚(1902年—1991年),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家、教育家。
鲍文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曾作为中央特科高级情报人员,打入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演绎出一段特工传奇。他翻译的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大师、
法国作家
弗朗西斯·拉伯雷的古典小说《
巨人传》前两卷中的第一卷,195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巨人传》书名也由鲍文蔚首译。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巨人传》时,尽管《巨人传》已有其他全译本,但是仍只采用仅存的前两卷的鲍译本。20世纪50年代,凭借这部尚未完成的译著,鲍文蔚被吸收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人物生平
少年才子
鲍家在
常州市开有陶器店,生活富足。鲍文蔚四岁入鲍氏家族祠塾接受启蒙,在学童中年纪最小,却以聪慧最得老师赞赏。他的老师卢启愚在鲍氏长辈面前称赞鲍文蔚“读书有天赋千字文和古诗读三遍就能背诵。有
曹植之才日后当大有出息!”九岁时鲍文蔚读完《
中庸》,在学堂年考中得第一,族长为此特意打开平日关闭的祠堂大门请出各房长辈设宴庆贺。鲍文蔚由此被誉为“白宕鲍门第一子”。
1915年,十三岁的鲍文蔚以全优成绩考入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那是一所名校,张太雷、瞿秋白曾在那里读过书,
刘天华在那里先读书后任教。校友中
胡焕庸、
邵鹤亭、
吕叔湘、方鹤年、
段力佩等后来都成了各方面的精英。师从
鲁迅、
周作人等名家。
1920年,鲍文蔚考取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英国文学。
1923年暑假期间,由于宜兴县教育局长周品高营私舞弊劣迹败露,当地教育界一些教员及暑期回家的大学生联合起来,发动“倒周”运动,回乡度假的鲍文蔚也积极加入。此时鲍文蔚结识了
宜兴市同乡潘汉年,两人意气相投,成为挚友。
鲍文蔚和潘汉年、李谷等一百多人来到县教育局,与周品高展开面对面斗争,双方在争辩中互殴。周以“捣乱秩序”为名,把鲍文蔚、潘汉年等告上江苏高等审判厅。多年后,鲍文蔚曾对家人神采飞扬地回忆当年“造反”的细节:“我一屁股坐在周品高的办公桌上,大声斥责着,人们都对我鲍某人刮目相看。”
北京大学文学院当时汇聚了各路人才,鲍文蔚与“语丝社”主要成员
周作人等往来密切,是八道湾十一号苦雨斋的常客。
1925年夏,在上海中华书局工作的潘汉年受亲戚之托,陪准备考学的
表妹来北京。潘汉年找到鲍文蔚,从他那里读到许多《
语丝》文章,并通过鲍文蔚结识了周作人。潘汉年是最早与
鲁迅结识并建立联系的共产党人之一,我推测潘汉年1925年到
北京市时,
吕振羽鲁迅第一次见面,介绍人是鲍文蔚。
1928年,鲍文蔚赴法留学,在
格勒诺布尔大学学习
法国古典文学及
欧洲近代文学。经四年潜心研读,他获得法兰西“古典文学学士”学位。
情报工作
1932年3月,鲍文蔚与诗人
艾青同船归国。刚回
宜兴市,鲍文蔚就接到潘汉年来信,邀他赴
上海市面谈。两人见面后,鲍文蔚说,他应留法同窗之约,打算去北京的
中法大学从事教书和研究工作。潘汉年劝道:“你留在上海,跟我们一起干革命吧。”鲍文蔚当即同意。
此时的鲍文蔚,可谓意气风发。他就职于
商务印书馆从事法国文学作品翻译。凭借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扎实的法文基础,不但得到法国驻沪领事馆文化参赞的高度赞赏,而且被上海市政府特聘为法语翻译处首席顾问。每逢市政府有对
法国方面的外事活动,就派小轿车前往接送。经潘汉年介绍,鲍文蔚参加了中共党在上海的地下外围组织,隶属中央特科二科,住在
淮海路霞飞坊,与
孙科等人为邻,以掩人耳目,便于开展工作。在潘汉年活动下,鲍文蔚被安排兼任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外文秘书,授
少校衔。鲍文蔚利用身在秘书室的有利条件,将司令部的密电码偷记在心,再写成纸条转交党组织。当时苏区红军正在反“围剿”,急需
江西省地图。鲍文蔚将地图借出,请徐家汇天主教堂的外国神甫分数次绘制完成。为此,鲍文蔚受到党组织特别表扬。
1933年3月,廖承志因叛徒出卖被
中国国民党逮捕。在潘汉年布置下,鲍文蔚请当时
上海市市公安局长文洪恩的亲戚到上海著名的新雅饭店吃饭,从他那里套取出廖承志被关押的准确地点。何香凝据此公开到关押廖承志的地方大闹,迫使
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放人。鲍文蔚后来曾对女儿讲起参加地下工作的缘由:“当时自己三十出头正年轻,充满激情和勇气,加上和潘汉年是朋友,认为做的是好事,所以不怎么考虑危险。”
这样,从1932年5月到1934年9月,他以这个身份为掩护,为党工作了二年半。
1955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因“内奸”问题与
上海市公安局局长扬帆相继入狱,受“潘扬案件”牵连者达上千人。潘汉年在狱中交代其在
上海市从事地下工作时所涉鲍文蔚的情况:“鲍文蔚参加过上海地下党外围的工作,但是鲍文蔚比较重视家庭生活,他不是特别关心政治,以后就脱离了。”这番话救了鲍文蔚,后来潘汉年一案就没有牵连到鲍文蔚。
建国之后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鲍文蔚像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对新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憧憬。他先后在山东大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教书。
1956年,鲍文蔚被定为高教法文二级教授。法文在国内是小语种,二级已是最高的了。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面对国内文化荒漠,人民文学出版社把再版经典文学作品作为紧急任务提上日程。幸运的是,鲍译《
巨人传》第二卷手稿在“文革”前已交付出版社,历经动乱保存完好。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鲍译《巨人传》第一、二卷合译本,编辑
夏玟希望鲍文蔚能接着翻译后三卷以成完璧。此时,鲍文蔚一家住在东交民巷一个面积仅二十三平米的破旧楼房里,连一张书桌都没有。鲍文蔚本人又患有
白内障,校译稿子时常需借助放大镜在纸面上慢慢移动。虽然鲍文蔚听了夏玟的提议后非常高兴,无奈已是力不从心,第三卷仅翻译一部分就被迫停了下来。
对于未能完成《
巨人传》的翻译,鲍文蔚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去北京大学朋友家探访,路上遇到一位北大学生对他说,“鲍先生,你还是要想办法把《巨人传》译完,这是你的身后名啊!”鲍文蔚回家后对女儿说:“我听了这话,当时眼泪差点流出来。”
许渊冲在《
追忆似水年华》一书中沉痛写道:“鲍文蔚《巨人传》的续稿,在十年浩劫抄家时被没收,至今下落不明,鲍先生临终还引为遗恨,这也是中国翻译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1991年4月7日,鲍文蔚因病在北京去世。
翻译著作
1935年,鲍文蔚来到
北平市,住在西黄城根22号陈家大院。这是清末
邮传部大臣
陈璧的宅子,已故著名民俗学者
邓云乡当时与鲍文蔚同住陈家大院。他在《云乡书话》一书中颇具感情地回忆道:“这所大房子有许多大小院落,住着十来家人家。有四五家
法国留学归来的学者,鲍先生就住在我家后院。当时他在
中法大学做教授,每天坐包月车去学校,出入总经过我家窗下。那时我还是小学生,总爱出来看他上下车,穿着灰
法兰绒西装,夹着皮包或一叠书走出来,我们喊他一声:‘鲍先生!’他笑着摸摸我们这些孩子的头,上车走了……”
抗战期间,鲍文蔚倾注了极大心力进行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传播。1939—1943年间,鲍文蔚和中国诗歌翻译家
沈宝基、
曾觉之一起,为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编《法文研究》,翻译介绍法国文学。
1943年,鲍文蔚翻译完成了《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词试莽玉 慈
姨母爱语慰痴颦”,以中法文对照形式刊于汉学研究所办的《法文研究》第4期
北京市版上。他的许多译作是在《法文研究》上发表的,包括他年轻时的代表译作《浪子回头》。他还将郭沫若的《先秦的天道观》、《周易的构成时代》译为法文,向西方介绍我国学者对先秦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
1945年春,潘汉年化名萧某到
北平市找到鲍文蔚,当晚住在鲍家,两人谈了一个通宵。鲍文蔚提出想去
延安市,潘汉年说,党中央认为
日寇必降,但
国共内战必起。他劝鲍文蔚留在北平继续教书,等待新局面到来。抗战结束后,鲍文蔚先后在沈阳
东北大学和
天津大学教书,曾任北洋大学总务长。
天津市解放前夕,他倡议并组织了天津各高校教授联名致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
陈长捷公开信一事,要求陈长捷退出市区,以保障天津市民生命安全。
解放前夕,
中国国民党逃台,胁迫许多教授学者南下,同乡
陈雪屏也给鲍文蔚安排了在台湾师范学院教书的职位,但鲍文蔚坚拒不去。一天,鲍文蔚在北平东安市场与一位朋友相遇,朋友问他是否南下,他说,“干嘛要跟着死人走”,还劝那位朋友也不要离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