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崇仁(1880—1911),宇寿卿,
回族。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南京考入江南陆师学堂步兵科,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卒业。后任驻南京新军第九镇(师)步兵十七协(旅)三十三标(团)一营的队官(连长)、三十三标第一营管带。伍崇仁召集
江来甫、
杨韵珂、张昌三个管带紧急决定:一、二两营由伍标统率领从正面仰攻,第三营率男女敢死队员一部由张郅昌管带率领向紫金山背后攻打南端,一部由督队官(副营长)彭笑潮从紫金山山峰攻打天堡城东侧,规定在夜十二时开始行动,并令各营管带将表对准,限拂晓后完成任务。
新军第九镇第三十三标时驻南京,担任标统的是
赵声,担任管带官的有
冷遹、柏烈武、伍崇仁、杨韵珂、江来甫等人。
孙中山派
吴旸谷到南京组织同盟会,柏文蔚的岳王会南京分会集体加入同盟会,赵声、
林之夏、冷、
林述庆、伍崇仁、孙麟、韩金声、
何遂、
杨韵珂等人以次加入。
武昌起义后,伍崇仁参与策动
新建陆军九镇起义的计划,曾亲自陪同盟会南京负责人柏文蔚去袜陵关说服九镇统制(师长)
徐绍桢反清起义。并于辛亥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911年11月8日),以三十三标代标统兼一营管带(营长)指挥攻打雨花台。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宁军编为陆军第1师,林之夏(后高佐国)任师长,高佐国、伍崇仁分任步兵第1、第2旅旅长。
南北议和之后,部队整编,改任第三师第六旅旅长。
二次革命期间,任北伐第一军(军长柏文蔚)第三师(师长
冷遹)第六旅旅长。转战
浦口区、徐蚌间,7月,袁军方面,
冯国璋、李纯部已从湖北攻入
江西省,
倪嗣冲部则由安徽县攻入
京沪铁路要地
蚌埠市,形成了南北对南京的夹击之势。此时南京尚未受到任何威胁,
黄兴、章梓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竟闻风而逃,一面还电告冷遹,要冷遹相机逐步南撤。冷遹接电后,竟又将指挥权交与手下旅长伍崇仁,自己先回南京。伍崇仁接替指挥后,见上司皆已逃避,且后援不济,无心恋战,亦只得撤军回宁。当伍崇仁率部南撤时,倪嗣冲的军队慑于冷部余威,竟未敢拦击。伍得以退守
浦口区,移驻
凤阳县。
后回
浙江省,任
周凤岐浙三师第五旅第十团团长。北伐军入浙前夕,第十团驻在南星桥,应士绅之请,伍崇仁团长派兵入城维持城区秩序保护中国银行等处,幸免散兵骚乱、抢劫。升第五旅旅长。
1926年12月20日,浙军第3师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周凤歧,参谋长
伍文渊。下辖第1师、第2师。以原该师第五旅旅长伍崇仁为第一师师长、第六旅旅长
斯烈为第二师师长。该军成立后隶属东路军参加北伐。 1927 年2 月,第一师师长伍崇仁去职,师长由军参谋长伍文渊继任。
1911年11月,江浙联军总司令
徐绍桢在
镇江市设立司令部; 以陶俊保为参谋部长; 史光久、
于右任、范光启、伍崇仁等人为顾问;
孙毓筠为军事参议;
陈懋修、
吴忠信、
马良、
郑赞丞等人分任经理、执法、交通等部部长; 并在上海设立了总兵站; 做好各项准备; 随时进攻南京。
张勋部署在
雨花台的守兵以
重炮轰击,因射技低劣,炮弹多落在牛首山附近,除先遣骑兵队长阵亡外,我们官佐士兵毫无损失。三十三标标统伍崇仁(原第一营管带提升)率部猛击雨花台,地势险峻,敌弹如雨,屡攻不下。是夜大雨如注,天佑革命党人,正是夜袭的大好机会。从正面开始仰攻,两支队伍冒雨从紫金山背后猛击,炮声震耳,可是在深夜大雨滂沱之际,多不命中。炸弹声、
机关枪声、冲杀声,从山谷中回响,此起彼伏,格斗达五小时,仍然相持不下,双方浴血争夺,伤亡均极惨重。天将拂晓,雨势更大。革命军已接近敌阵,
重炮失效。又用密集火力,前后夹击,烟雾弥漫,实行肉搏,终将敌统领
王有宏击毙。浙镇两军胜利地占领了天堡城,
雨花台亦同时为
苏联红军占领。敌人死亡极重,生者都被俘。
杨韵珂管带不幸身中数弹阵亡,后来孙中山先生下令将天堡城改为“韵珂城”,以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