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筠
孙毓筠
孙筠(1869年—1924年),原名多琪,字竹如,号少侯,又号夬庵,安徽寿州人,民国政要。1906年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任总部庶务部干事。1907年回国,策动新建陆军起义,事泄被捕。武昌起义后获释,被任为浙江联军总部副秘书长、安徽都督。后赴北京,任临时参议院议员、约法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等职。1915年参与发起筹安会,拥袁复辟。1916年7月被北京政府通缉,后被赦免。1924年应邀赴河南省军务督理胡景翼处,后客死于开封市
人物生平
1906年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去南京运动新军,响应萍浏醴起义,事泄被捕,判刑五年。
辛亥革命时期是安徽革命党人的代表人物。
辛亥革命后获释,任江浙联军总部副秘书长。
1912年3月任安徽都督。同年7月任临时参议院议员。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5团体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并 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王传炯温宗尧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松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徐谦、王善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沈秉堃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蒋翊武、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1913年任政治会议议员。1914年任约法会议议长、参政院参政,并组织“宪政研究会”。
1915年以“研究国体问题”为名,与杨度等人发动“筹安会”,以“筹安六君子”之名而闻名全国,为袁世凯帝制鼓吹,并任大典筹备处副处长。
1916年帝制失败被通缉。
1917年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中,倾全力反对皖系军阀,为在安徽民军反对倪嗣冲反动统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18年获特赦。
1924年到河南省军务督理胡景翼处作客,在开封市病逝。
为官经历
孙家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在上海成功创办阜丰面粉厂的族兄孙多森,以厂命名,在寿州城南街楼巷创办了私立阜财高等学堂,在寿州引起巨大轰动。33岁的孙毓筠也参加了学堂开学典礼。在回家的路上,他感慨万千,执意将家产变卖,把所得款项,租借了北街僧格林沁专祠旧址,于次年2月,创办了寿县第一所新式启蒙教育学堂——蒙养初等学堂,孙毓筠自任堂长,并聘请了多名年轻教师,当年学堂就招收了九十名学生,拉开了寿州新式教育序幕。孙毓筠倾其家财,执着参加国民革命的举动,一时传为佳话,成为许多人仰慕的英雄。由于孙毓筠兴办新式学堂,传播革命思想,为当局所不容,随时都有被逮捕、甚至遭到暗杀的危险。为了避难,在征得祖叔孙家鼐同意的情况下,举家迁居到日本避难留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4)春,孙毓筠偕同妻子汪及16岁的大儿子孙桦、14岁的小儿子孙来到日本。孙毓筠东渡日本求学后,寿州城的蒙养初级学堂,便交由孙传瑗、汤葆明等几个年轻教师打理。在东京,孙毓筠拜见了孙中山,并于光绪三十年(1905)加入同盟会。孙毓筠疏财仗义,在同盟会开展革命活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他慷慨捐款10万银元充作革命经费,赢得孙中山及同盟会的尊重,大家推举他为同盟会庶务总干事,并任安徽留日学生支部长。他追随孙中山,捐尽家产,盛倡革命的举动,声名鹊起,在同盟会中享有崇高威望而闻名全国。
1906年,国内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同盟会会员分头深入到各地,秘密成立组织,发展党员。本来孙毓筠计划留在日本协助孙中山指挥全国革命的,由于年轻人革命热情高涨,又经不起朝昔相处的同乡们一致要求其回国一块大干一场的劝说,为了打击清朝统治者,他毅然放弃同盟会庶务总干事这一仅次于总理的职务,决定回国开展革命活动。孙中山总理批准了他的请求,还在东京自寓所为他设宴饯行。回国后,孙毓筠因谋划刺杀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失败而被捕入狱,直到辛亥革命被解救出狱。
1911年12月2日,南京光复,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因孙毓筠是辛亥革命时期安徽革命党人的代表人物,在革命党人心中是泰斗级的人物。孙中山念及孙毓筠的表现、功劳及其威望,安排其就任江浙联军总部副秘书长。1912年2月,南北议和告成后,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此时,安徽政界一致推举孙毓筠为都督,得到袁世凯得认可,遂任命孙毓筠为安徽皖督兼民政局长,他上任三个月后,因各种复杂原因辞职,由柏文蔚接任都督。
参考资料
人文篇.六安市人民政府.2023-12-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为官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