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1884年-1963年),原名张善兴,字干之、浩然,
福建省诏安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张贞青少年时就读于丹诏小学堂,肄业于
漳州府中学堂。21岁时离乡赴省,参加
辛亥革命敢死队。
宣统三年,张贞加入同盟会。之后,张贞奉命收编民军,扩大自治军力量,先后任福建靖国军旅长、军长、福建自治军司令、东路讨贼军第八军前敌司令、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师师长、首都卫戍司令等。民国17年后,张贞多次参与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等活动。抗战胜利后,张贞曾被授予上将军衔,定居
漳州市,办过诸多有利地方的事业。民国38年,张贞前往台湾,于1963年在
台北市病故。
张贞喧嚣一时,曾被称为“闽南王”。
投身军旅
张贞,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
诏安县四都
东峤村;少年时就读
漳州府中学堂。辛亥革命后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学习。1917年,张贞毕业之后,随同几个闽籍
保定市同期同学一道去
广州市投 效
方声涛,开始了他的军界生涯。张贞到
广东省不久,方声涛率
陕西靖国军从
潮汕地区向
福建省扩展。入闽之初,方利用张贞在福建的社会关系,派张联络、组编
闽南地区一带的民军,组织福建靖国军,使之成为方入闽后的一个支柱。张贞也因此地位迅速上升,先后任福建靖国军第四旅工兵营长和旅长。
1922年,张贞和福建各地民军代表聚集
上海市,拟请方声涛出面联合各股民军,组织福建自治军,以“闽人治闽”为号召,驱逐北洋军阀
李厚基。福建自治军的旗帜揭起后,张贞任自治军前敌司令。他到处委派民军头目为支队司令,大肆扩编部队,但实际上多是有官无兵或有兵无枪,官多于兵,兵多于枪,因而张贞也被称为“皮包司令”。
1922年10月,
孙中山为讨伐
陈炯明叛军,将在
福建省的许崇智部队改编为东路讨贼军。
许崇智率师回粤时,福建各路自治军编入东路讨贼军序列,张贞担任前敌司令。1923年2月,孙中山由
上海市返回
广州市,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重建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再任陆海军大元帅,张贞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副官长。
1925年8月,
广州国民政府将
广东省各种
地方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张部驻
东莞市、
石龙镇,旋又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由张贞充任团长。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挥师北伐时,张贞独立团驻防闽粤边境,团部在
汕头市,部队分布在
澄海区、
黄冈市、
诏安县一带。张贞在“为了北伐军入闽时,能为
福建省培养一批地方军事干部”的幌子下,在诏安县举办“福建陆军干部学校”,自己兼任校长。
镇压革命
1927年10月,张贞的独立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师,12月9日张贞部进驻
福州市。随后
何应钦也于12月18日到达福州,并着手组织福建政务委员会,张贞被任为委员。何应钦离开福建时,临行任命张贞为福州卫戍司令。独立第四师先后奉令移驻杭州桥、
浦东新区,再调南京,张贞还当上了首都卫戍司令。
张贞率部回驻
漳州市。在驻漳的几年间,闽西南的漳州、
泉州市、
永春县等地方的政治、军事、财政都为张所控制,形成盘踞局面,俨然独立王国。
在张贞率部入粤东参加军阀战争之前,1929年3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首次入闽,在
长汀县消灭了土著军阀
郭凤鸣。正当张贞的部队在潮、汕讨桂战争中失利时,红四军再次入闽,进袭
龙岩市,歼灭了留守在龙岩的
陈国辉部队,攻占了龙岩。张贞、
陈国辉闻讯,大为震惊。张贞令其部队撤回漳州,陈国辉也立即率其主力星夜返回闽西。
1929年3月,
蒋介石发动了讨伐桂系的战争。
国民政府发表张贞为第二路讨逆总指挥,命令驻龙岩之陈国辉、
南平市卢兴邦、
海军陆战队林寿国等各率一部,统归张贞指挥,开赴
广东省讨桂。
1929年3月召开的
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贞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不久递补中央执委以后,张连任国民党中央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9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次入闽,南京政府为利用张贞进攻
中国工农红军,遂将张的独立第四师扩编为三旅六团的
甲种师,并任命张兼
福建省“剿匪”司令。此后,张部先后改称暂编第一师、新编第一师和第四十九师等番号。
1930年12月,在
南昌市召开的国民党党政军高级官员会议上,
蒋介石决定将张贞部的番号改称陆军第四十九师。
在此期间,张贞也有营救共产党人陈伯达的另一面。陈伯达曾在张贞的第四师当秘书,1927年南京方面有人打电报给师长张贞,说陈伯达也是共产党,要张贞就地处理,但张贞却下不去手,给他1000块钱当路费,让他远走高飞。到了1931年,张贞已经与闽西南的
中国工农红军杀得你死我活,但在得知陈伯达被捕以后,依然拿出来一笔钱,派人去北京活动,说不够用还可以再要,陈伯达这才走出
草岚子监狱。后来,陈伯达曾跟毛泽东谈及张贞。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我看
中国国民党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张贞就救过陈伯达一命……”
下野之后
1933年5月,张贞以病为由呈请辞职休养,照准。第四十九师旅长肖越奉命代理师长,在
永定区就职,张贞赴
鼓浪屿。后张贞部全部被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改编。
张贞遭此严重打击,精神懊丧,曾一度精神失常,动辄发怒,语无伦次。他起初居住在鼓浪屿休养,后旅行南洋各地数月。张贞从南洋回国后,到南京作寓公。
1936年3月,
国民政府授予
中将衔;10月,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贞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风纪视察团第四团上将主任委员,后改任第—团主任委员。其团部先设在广西桂林,后移福建永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贞曾获忠勤功章和胜利功章。
1946年10月,张贞晋升陆军上将,同时退役。此后,张回
漳州市,居住在其旧部下集款为他购置的一处住所。不过,张贞更常在厦门鼓浪屿度日,寄居于华侨黄氏寓所。
1948年5月,任
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厦漳前夕,张贞携家眷迁往台湾。在台期间,
张任以
何应钦为首的“军事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曾当选为福建同乡会常务理事。
1963年12月29日,张贞在台湾病逝,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