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成
韩庆成
韩庆成,笔名阳村,1965年生于宣州水东。曾在宣城日报工作3年,后到合肥市任经济报编辑、记者站站长。1993年曾参与创办《生活与美》杂志。 1985年起发表大量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和报告文学。出版《桂冠与荆棘》(合集)、《大潮新曲》(与陈强、洪永平主编)、《城市和乡村的边缘》(诗集)等。。 2011年与著名诗评家徐敬亚共同创办中国诗歌流派网,2012年当选安徽省诗歌学会理事。《特区文学》“读诗”、《诗歌月刊》“读诗”主持人。2012年4月主编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诗歌周刊》。著有诗集《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书法出版社),报告文学集《桂冠与荆棘》(合著,安徽文艺出版社)等,主编有《华语诗歌年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大潮新曲》(南方出版社)等。
个人资料
中文名:韩庆成
别名:阳村
国籍:中原地区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宣城
出生日期:1965年5月21日
身高:176cm
体重:70kg
职业:记者、诗人、编辑、主持人
毕业院校:宣城水东中学。1988年至1989年,在《人民日报》社第二期新闻专业函授学习并结业。
获奖经历
1986年,获《当代诗歌》优秀奖
1988年,获著名诗人沈天鸿主持的“现代诗大赛”佳作奖
2011年,诗歌《致艾》获博联周评奖
2012年,以《中国人物》组诗获滴撒诗歌奖。
2017年5月,获得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最佳创作奖。
工作履历
1986年起在《宣州报》(现《宣城日报》)任编辑、记者
1993年参与创办《生活与美》杂志并任主办人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2012年当选安徽省诗歌学会理事。《特区文学》“读诗”、《诗歌月刊》“读诗”主持人。
2011年与著名诗评家徐敬亚共同创办中国诗歌流派网
作品入选作家出版社《中国诗歌精选100家》、新华出版社《大地星光》、《中国新诗年鉴2011-2012卷》(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2卷》(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1-2012卷)》(中国戏剧出版社)、《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2012卷》(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新诗精选三百首》(中国文联出版社)等。
2012年4月主编中国网络诗歌抽样读本《诗歌周刊》。著有诗集《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书法出版社),报告文学集《桂冠与荆棘》(合著,安徽文艺出版社)等,主编有《华语诗歌年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大潮新曲》(南方出版社)等。
2012年10月,在安徽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班做《新媒体的崛起与新诗的大众化》的演讲,系统论述新媒体对新诗重回大众视野的深刻影响
2012年12月,韩庆成诗歌研讨会“干预:新媒体时代的公民立场”在合肥市举行,徐敬亚杨黎祝凤鸣杨四平、老巢、张岩松、许多余、黄震、黄玲君、黄从慎、方文竹、盛敏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言,杨克、南鸥、周瑟瑟、白鸦、北残、王永华、李飞骏、高月明、张无为、宫白云等为研讨会发来书面发言。身在美国的中国现代诗歌先行者黄翔,特地委托国内友人打来电话,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关注。
2012年12月,在深圳主持有谢冕吴思敬、白烨、李辉英、刘福春、罗振亚苏历铭等参加的“中国诗歌:网络与传统的对话”。
2012年8月,与作家许多余创办合肥卡夫卡独立书店。
他人评价
徐敬亚(著名批评家,海南大学教授):《中国人物》组诗所写的人物,没有一个感动过中国,却感动了作者。韩庆成诗歌中的‘中国经验’,是疼痛的、尖锐的、立体的、清醒的、理性的。干预现实与抚慰内心,从来就是诗的内外相映的金银盾牌。
杨黎(《橡皮》主编):韩庆成的“干预诗歌”,值得继续探讨。
杨克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韩庆成的诗歌有着一种特殊的爆发力,省略铺垫,直接将凝聚而起的力量以尖锐的批判插入它的本相,以辛辣的反讽刺扒开它的真相,而独立于文本之上的那个无情揭露、深刻同情、痛苦反思的诗人,是伤痛与力量的混合体,也是我们时代中一个真挚、同时也是具内在批判力度的诗人。
南鸥(《中国当代汉诗年鉴》主编):无疑,诗人韩庆成是一位真正意义的诗人,因为他活在存在之中,他把全部真相作为自己思考与抒写的唯一场域与触点。他写的是时代之诗,他是一位时代的诗人。
祝凤鸣(著名艺术评论家):韩庆成早年诗歌多抒发乡村情怀,浪漫,唯美,其中有些深婉有力的篇章我很喜欢……他新近写的诗歌,鲜明地关注现实,乃至直接介入事件。有勇气,有良知,有锋芒,诗的语言犀利。
杨四平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韩庆成没有写凡人凡事,而是始终关注凡人的不平凡事件。这与当年的第三代诗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学生不同,韩庆成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游走的诗人。他的写作资源部分来自读报看电视浏览网络,但更多的是与他在社会上的复杂经历有关。这些被报道的事件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与诗人的记忆、经历、文化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韩庆成的这些诗与当年“墙头诗”和“诗报告”十分相像,用诗来报道社会上正发生的时效性很强的事件,只不过这些事件不是政府性的重大事件和工作中心,恰恰相反是一些令政府为之头疼的十分棘手的难题,是政府不愿看到其被大力宣传的事件,也就是说,韩庆成关心的不是政府关心的,政府关心的当然也就不是韩庆成关心的,韩庆成关心是社会上关心的,是知识分子关心的,是真实的,所以,它们与我们当代诗歌史上的那些恢弘的政治抒情诗写作完全不同;但其产生的社会宣传效果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如果把它们放在“长时段”里,从社会文献的角度来看,它们又具有“立此存照”的“诗档案”功用。也就是说,韩庆成的这些诗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韩庆成的这些诗,既不同于战争年代的“墙头诗”、“诗报告”,也不同于和平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甚至还不同于反体制的第三代诗歌,而是介乎它们之间的一种处于混生状态的新型纪实性诗歌。
周瑟瑟(著名诗人):韩庆成是“诗歌推土机”,他的诗冒出的浓烟呛得我猛咳,但我喜欢这样猛烈的味道。打扮成绣花女的诗人颇受一些纸刊、选本、奖项与评论人认可,好看的诗,具有美味的诗,都是献媚时代的产物。
方文竹(著名诗人):韩庆成干预诗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有着高度的合,凸显了一个诗人对时代负有的责任。
张无为赤峰学院文学院教授):庆成君心系平民苦难的诗心,也总是意气风发,凸显出毋庸置疑的现实主义品格。然而,与简单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所体现出来的“人民性”相比,庆成君则是站在民间立场,透过民生挽悼生命,进而透过生命去挖掘背后的深层因素。
北残(文学博士):韩庆成先生的诗歌,除了在口语化和叙事性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之外,其某些诗歌往往还造成诗意上的“惊喜”,我将之称为“陡转”…… 使得看似平淡无奇的诗歌出现了诗意的“突起”,一下子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许多余(作家、诗人):“韩庆成最好的诗歌,如《月全食》《中秋夜》等,这些看上去像是书写自然现象和景观的诗歌,手法极度娴熟,诗人轻松而自然地穿行于物和我之间,将既定的规律和变幻莫测的现实,做了十分准确的勾勒和阐释。!”
木叶(文学硕士、《诗歌月刊》编辑):对于重视诗歌的“干预”来说,我的理解是庆成可能不仅在努力“说出”,而且努力想审恶,而且正在认真地做。这种审恶,我姑且称之为“大声说出”。没有理由不向他致敬。关于恶,这里想补充一点,历来认为美的对立面是丑。其实不是,是恶。一般而言,恶的外在表现形态是丑,它具在、可感,令人愤慨,诗人也容易下笔把握。如果进一步地干预,那就是审恶。审美的审,是审视的审;审恶的审,是审问的审,二者有着不同。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资料
获奖经历
工作履历
他人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