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平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1968年生,安徽宿松人,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出版著作1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2次获中国文艺网中国文艺评论奖,另有《杨四平短诗选》中英对照版出版,多次到台港澳和国外进行学术交流。
先后在西南师范大学读硕、在南京师范大学读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师范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委员、“两代会”代表。两次获文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4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2017年评为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美国)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获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美国)“特别贡献奖”。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东西方诗人联合会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顾问、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世界诗人大会永久会员、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副主任。在《文学评论》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编教材近十部;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2014年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文章类二等奖;2017年获中国文艺网第二届“啄木鸟科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多次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进行学术交流;先后应邀赴印度墨西哥、美国、俄罗斯出席世界诗人大会。2018年银河出版社出版《杨四平短诗选》(中英对照版)。
社会任职
1999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讲师,华文新诗研究中心主任
2002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04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
201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2020年中国诗人名录网、《中国诗人名录》丛书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
人物经历
2023年8月12日,参加的2023首届阿买妮诗歌奖采风活动暨阿买妮诗歌研讨会在“神秘夜郎故里,多彩贵州之颠”——赫章县拉开帷幕。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讲授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新诗研究》、《比较诗学》、《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等。
发表论文
杨四平,魏文文.点、线、面:闻一多新诗的视觉叙述艺术[J].文艺争鸣,2019,(08):156-159.
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发展的瓶颈及其出路[J].诗林,2019,(04):15-17+2.
杨四平.杨四平诗选[J].诗林,2019,(04):21-22.
杨四平.新时代诗歌与中国梦写作[J].诗歌月刊,2019,(07):72-74.
杨四平.中国新诗的历史源流、发展态势与诗学反思[J].中国文艺评论,2019,(04):27-37.
杨四平.新时期长诗写作的三副面孔[J].写作,2019,(02):59-63.
杨四平,魏文文.论郭沫若早期诗歌叙述的定型反复性[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2):90-95.
杨四平,魏文文.论李金发诗歌的“心象化”叙述艺术[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1):5-9.
魏文文,杨四平.论巴金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作[J].中华文化论坛,2018,(07):25-30.
杨四平.新诗叙事的诗意生成及其诗学反思[J].中国文艺评论,2017,(04):48-56.
杨四平.现代汉诗听觉段位的隐喻性叙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3(02):69-75.
杨四平.主持人语[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1):1.
杨四平,罗俊容.吉狄马加评论三题[J].当代文坛,2016,(06):113-118.
杨四平.革命写实:民族危局中现代史诗性营构——20世纪上半叶现代汉诗的写实叙事形态之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3(03):365-375.
杨四平,王迅.批判写实:在道德盘诘与政治针砭之间——现代汉诗的写实叙事形态之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05):211-219.
杨四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汉诗的叙事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15.
杨四平.事态叙事:现代汉诗的戏剧性文法[J].文艺争鸣,2015,(02):90-99.
杨四平.现代中国文学域外传播的历史脉络考察[J].西部学刊,2014,(12):44-49.
杨四平.海外认同与现代中国文学输出[J].南方文坛,2014,(04):11-17.
杨四平.心灵的史诗:新左派现实主义诗歌的叙事与抒情——评唐德亮的长诗《惊蛰雷》[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4,(02):110-112.
杨四平.“第三代诗歌”研究的新突破——评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0):59-61.
杨四平.艾青在海外的接受[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5):45-49.
杨四平.文学输出与意识形态的国家掌控[J].南方文坛,2013,(05):45-48+55.
杨四平.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性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3,8(01):1-21.
杨四平.中国学家对现代中国文学的译介与研究[J].文学评论,2013,(04):114-122.
杨四平.现代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03):95-100+107.
杨四平.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国别关系研究——以欧美与苏联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9(02):56-63+135.
杨四平.“走出去”与“中国学”建构的文化战略[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02):31-34.
杨四平.读陈建国书法[J].中国书画,2013,(02):116-119.
杨四平.中国新诗海外传播与接收的主体性因素迁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06):763-768+840.
杨四平.贺敬之文学创作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04):64-69.
杨四平,梦亦非,赵东,却景好.古典浪漫性和现代寓言性——关于孙毓棠《河》的对话[J].扬子江诗刊,2012,(02):64-68.
杨四平.美国毕竟不是我的美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1):1.
杨四平.北岛海外诗歌的传播与接受[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01):66-74.
杨四平.炫技表演、深陷琐屑、价值虚位与晚近公民意识觉醒——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新诗漫评[J].名作欣赏,2011,(15):4-7+12.
杨四平.中国研究艾青生平第一人——序《还艾青一个清白——艾青研究史料考证》[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2):71-75.
杨四平.公民意识、中产阶级立场写作与当代中国诗歌——兼与张清华黄桂元商[J].南方文坛,2011,(02):96-99.
杨四平.喜剧氛围下的差异与生成——新世纪新诗理论批评纵横谈[J].艺术广角,2010,(06):4-10+33+2.
杨四平.中原地区当代讽刺诗的新收获──论蒙古族诗人王士圭的讽刺诗[J].民族文学研究,2000,(02):14-18.
杨四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表达策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23-25+64.
杨四平,章燕性别·差异·融入+超越式的女性写作[J].诗歌月刊,2010,(03):93-96.
杨四平,陆健,谭五昌,刘希全,张立群新诗教育:新诗的知识生产与经典流布[J].诗歌月刊,2009,(12):75-85.
杨四平.90年代中国新诗的知识谱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06):1-8.
杨四平,严力,北塔.远游的苏轼:新诗在国外[J].诗歌月刊,2009,(09):91-96.
杨四平,孙绍振,黄梵,霍俊明在“关系场域”里建构新诗自主性[J].诗歌月刊,2009,(07):88-93.
杨四平,杨剑龙,李怡,马永波,世宾.到了重新审视“新诗主体性”的时候了![J].诗歌月刊,2009,(05):88-96.
杨四平.重建现代汉诗的当代主体性——评黄梵的诗集《南京哀歌》[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2):31-33+45+121.
杨四平.当前诗歌写作的语言源流——梁小斌诗学的若干意义[J].诗歌月刊,2009,(02):16-17.
杨四平,杨远宏,李少君,白灵,荣光启新世纪新诗的“新”[J].诗歌月刊,2009,(01):87-95.
杨四平.成长的焦虑与挣扎——重读“莽汉”和李亚伟的《中文系》[J].名作欣赏,2008,(21):54-58.
杨四平.论四十年代现实主义诗论[J].文学评论,2008,(04):151-156.
杨四平.纠缠于新的审美原则的合法性——论20年代新诗理论批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03):140-148.
杨四平.中国现代乡土诗视阈下陈有才的诗创作[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01):59-64.
杨四平.文学本位、历史逻辑与人生关怀——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5):92-95.
杨四平.深入和成熟: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03):9-17.
杨四平.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论透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02-107.
杨四平,朱唐林.在新的支点上滑翔——读冯晏的诗集《看不见的真》有感[J].文艺评论,2007,(02):69-71.
杨四平.由古典至现代:晚清诗论的过渡性特征[J].中原地区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02):149-160.
杨四平.爱与创造:“此在”镜角下的生命挽歌——大解长诗《悲歌》读解[J].民族文学研究,2007,(01):102-104.
杨四平.21世纪初中国新诗的知识谱系改造[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00):183-190.
杨四平.21世纪初中国新诗的知识谱系改造[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06:191-198.
杨四平.食指:被理性与非理性纠缠着[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90-96.
杨四平.艾青:为理想而痛苦[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03):7-11.
杨四平.北岛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06):25-32.
杨四平.李瑛研究述评[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03):51-57.
杨四平.对经典阅读要有主体意识——谈郑愁予错误》的可写性[J].名作欣赏,2005,(13):104-106.
[67]穆旦,洪子诚,王泽龙,陈超,象年,杨四平,张立群.春[J].扬子江诗刊,2005,(03):33-34.
[68]洛夫,王泽龙,陈超,象年,杨四平,张立群.金龙禅寺[J].扬子江诗刊,2005,(03):35-37.
杨四平.论穆旦创制“新的抒情”的历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53-59.
杨四平.论消费时代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其历史责任的淡化[J].理论与创作,2005,(02):52-55.
杨四平.梁小斌:诗意的思考——解读《独自成俑》和《地主研究》[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00):224-238.
杨四平.当下诗歌写作的语言源流——梁小斌的若干诗学意义[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概论版),2004,(06):22-23.
杨四平.梁小斌:诗意的思考——解读《独自成俑》和《地主研究》[A].安徽省文学学会.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安徽省文学学会: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4:232-246.
杨四平.梁小斌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03):13-20.
杨四平.“我是大地的孩子,泥土的人”——论臧克家的诗[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8-16.
杨四平.傍晚(外一首)[J].绿风,2003,(06):93.
杨四平.李金发作为中国象征诗派先驱的诗学意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13-18.
杨四平.新诗重在精神[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02):56-58.
杨四平.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情书选[J].中国图书评论,2003,(02):34-36.
杨四平.现代焦虑的诗性表达——戴望舒新诗创作的欲望化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2):208-214.
杨四平.徐志摩的诗:诗化生活的分行抒写?[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01):13-19.
杨四平.春天的火焰:胡适作为中国新诗先驱者的诗学意义[J].黄山学院学报,2003,(01):15-20.
杨四平.纸上谈爱满纸悲辛——论汪静之和他的爱情诗[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7-13.
杨四平.在尘世中寻找天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读[J].名作欣赏,2002,(04):103-104.
杨四平.孤独的喜悦:关劲潮诗文创作综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2,(01):67-70.
杨四平.中国现代讽刺诗的发展轨迹[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6-8.
杨四平.论满族诗人老许寓言诗的艺术特质[J].民族文学研究,2001,(02):46-49.
杨四平.袁水拍:中国现代讽刺诗写作的重镇[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02):240-256.
杨四平.为中学语文新诗教育进一言[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34-36.
杨四平.重读海子[J].涪陵师专学报,2001,(01):17-23.
论著
1.《文玉诗世界》(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独著)
2.《交点上的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独著)
3.《世纪回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版,独著)
4.《罗绍书的审丑世界》(沈阳出版社,1998年第1版,独著)
5.《罗绍书的审丑世界》(沈阳出版社1999年第2版,独著)
6.《中国新诗学》(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独著)
7.《刘征传论》(文心出版社,2000年版,独著)
8.《中国新即物主义代表诗人李魁贤》(中国文献资料出版社,2001年版,独著)
9.《九论诗人文晓村》,([台湾]诗艺文出版社,2004年版,独著)
10.《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独著)
11.《中国诗学研究》[第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
12.《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
13.《中国现代讽刺诗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独著)
14.《安徽文学史·第三卷》(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参编)
15.《跨文化对话与想象: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版,独著)
主编教材
1.《大学语文》(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大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国当代诗歌·汉英读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4.《大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副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6.《文学研究导论》,(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科研项目
1.《新诗教育研究》,2004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04SK049),已结项
2《中国现代讽刺诗研究》,2004年安徽省社科课题(编号:AHSK03-04D25),已结项
3.《伦理视野下新时期文学的经验、问题与发展》,2009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09年7月30日签署立项合同),已结项
4.《“现代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研究》,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09YJA751005),已结项
5.《20世纪中国文学的海外接受研究》,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BZW106),已结项
6.《新时期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2012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作家协会2012-10-22第2号公告),已结项
7.《现代汉诗的叙事形态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BZW123),在研。
获得荣誉
1.2007年,获“十大前辈诗歌批评家”推选的“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称号;
2.2007年,获第二届安徽省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3.2010年,获《大学语文》国家级质量工程(主讲教师之一);
4.2010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证书编号21010257-4)。
5.2014年,《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性问题》获“第九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论文类二等奖。
社会活动
2011年8月28日,第31届世界诗人大会开幕式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基诺沙市(Kenosha)卡士奇大学(Carthage College)隆重举行。来自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位诗人参加了会议。世界诗人大会主席杨允达、基诺沙市市长玻斯曼(Keith G.Bosman)、本届大会执行主席玛丽安(Mary Ann Lackovich)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举行。中国诗人杨四平、北塔、刘波、王妍丁、杨北城、野宾、张小云等出席会议,安徽师范大学杨四平教授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
2011年10月15日,由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高洪波,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崎嵘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常委、副省长陈桦等领导和吉狄马加、李瑛、郑欣、李文朝等出席开幕式。中国诗歌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安徽师范大学杨四平教授应邀出席,并全程参加了系列活动。
2016年9月22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知名诗歌评论家杨四平教授应文法学院之邀做客“四方京师大学堂”,为师生带来题为“诗的公共性与自律性——以海子为例”的学术报告。
目录
概述
社会任职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讲授课程
发表论文
论著
主编教材
科研项目
获得荣誉
社会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