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大变局》是一部由
樊树志于2015年创作的图书,作品中是作者五十余年明史研究及对中国历史思考的结晶,是继《
晚明史》之后,对晚明历史研究的又一力作。
本书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解读
中原地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在进一步推进晚明史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晚明大变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大变局的思想和文化潜源。
宏阔的学术视野结合细致入微的考证爬梳,本书中,樊先生在诸如“倭寇”问题、西学问题、东林及复社问题等上,澄清了人们的诸多误解,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同时,
樊树志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中国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还原了瞿汝在西学东渐过程的关键性作用,打破了学界历来引用西方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天主教传教成功仅归功“三大柱石”而忽略瞿汝夔的成说,推进了晚明史研究的高度。
樊树志先生的语言通畅浅近,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了大众能读懂的历史叙述,真正做到雅俗共读,在推进了晚明历史研究的同时,给读者提供了一本系统了解晚明社会发展的简明通史著作。
樊树志1937年出生于
湖州市,1962年毕业于
复旦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代表著作《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
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
万历传》(1994)、《
崇祯传》(1997)、《
国史概要》(1998)、《晚明史(1573-1644年)》(2003)、《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
国史十六讲》(2006)、《
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明史讲稿》(2012)、《
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
中国图书奖;《国史十六讲》已畅销三十余万册。
1. 严禁“交通外番,私易货物”的海禁政策
2. 俯视周边的朝贡体制
1. 日本的朝贡关系
2. 大内氏与细川氏的宁波争贡事件
1. 海上走私贸易面面观
1. 何谓“嘉靖大倭寇”
2. 倭患与真倭、假倭
3. “市禁则商转为寇”,“禁愈严而寇愈盛”
2. 王直其人其事
3. 开放海禁之议
4. 月港贸易合法化与广中事例
2. 葡萄牙人的中国贸易
3. 从香山澳到镜澳
1. “东方第一商埠”——澳门
2. 澳门—果阿—里斯本之间的远程贸易
3. 从月港到马尼拉
4. 从澳门到马尼拉
5. 中菲贸易的鼎盛时代
1. “商业上的‘纳贡’”
2. 全汉昇:美洲白银的1/2被运到中国
3. 弗兰克: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1. 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
2. “湖广熟,天下足”何时形成?
3. 江南的乡村工业化
2. 江南市镇的规模与结构
1. 丝绸业市镇的分布
2. 丝绸业市镇的经营方式
3. “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2. “绫布二物,衣被天下”
3. 棉布业市镇的分布状况及其特色
4. 棉布业市镇的经济结构与经营方式
5. “土布出洋”一瞥
1. 社会风尚由俭入奢
2. 奢侈风尚的典型分析
1. “江门心学”的怀疑精神
2. “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
1. “学贵得之心”
2. 贬龙场:“动心忍性,恍若有悟”
3. “功高而见忌,学古而人不识”
4. 漫长的昭雪之路
1. “不从人脚跟转”的王
1. 赞扬王门弟子“一代高似一代”
2. “假道学以异端目我”
3. “快口直肠,目空一切”
4. “不死于人,死于口;不死于法,死于笔”
5. “先生起千载,高言绝群智”
2. 澳门:耶稣会士进入中国的通道
1. “但求人与我同,岂愿我与人异”
3. 《天主实义》:“与经传所纪如券斯合。”
4. “登上了‘月球’”
5. 为传教士们留下了敞开功德之门
4. 《崇祯历书》
1. 文人结社之风由来已久
2. 应社与广应社
3. “尊经复古”
1. “十人社”、“六人社”与“十八子社”
2. “绝学有再兴之几”
3. 剖析朝政利弊的《几社壬申合稿》
2. 门户之争与政治谣言
3. 甚嚣尘上的攻讦
5. 《留都防乱公揭》
6. 报国无门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