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叶凤尾蕨
水龙骨目凤尾蕨科植物
剑叶凤尾蕨(学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陆生植物。植株高可达50厘米。根状茎细长,被黑褐色鳞片。叶密生,二型;柄长与叶轴同为禾秆色,稍光泽,光滑;叶片长圆状卵形,羽片对生,稍斜向上,不育叶的下部羽片三角形,尖头,羽状,小羽片对生,密接,长圆状倒卵形至阔披针形,先端钝圆,能育叶的羽片疏离,顶生羽片基部不下延,主脉禾秆色,下面隆起;侧脉密接,叶干后草质,无毛。
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江西省南部、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西南部、四川省云南省南部。也分布于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北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斐济澳大利亚。生林下或溪边潮湿的酸性土壤上,海拔150-1000米。
剑叶凤尾蕨叶型整齐,常绿,养护简单。盆栽于客厅、书房观赏,也可用作庭院、小区、行道,或种于假山或水池边作为点缀景观。
形态特征
植株高30-50厘米。根状茎细长,斜升或横卧,粗4-5毫米,被黑褐色鳞片。
叶密生,二型;柄长10-30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粗1.5-2毫米,与叶轴同为禾秆色,稍光泽,光滑;叶片长圆状卵形,长10-25厘米(不育叶远比能育叶短),宽5-15厘米羽状,羽片3-6对,对生,稍斜向上,上部的无柄,下部的有短柄;不育叶的下部羽片相距1.5-2(3)厘米,三角形,尖头,长2.5-3.5(8)厘米,宽1.5-2.5(4)厘米,常为羽状,小羽片2-3对,对生,密接,无柄,斜展,长圆状倒卵形至阔披针形,先端钝圆,基部下侧下延下部全缘,上部及先端有尖齿;能育叶的羽片疏离(下部的相距5-7厘米),通常为2-3叉,中央的分叉最长,顶生羽片基部不下延,下部两对羽片有时为羽状,小羽片2-3对,向上,狭线形,先端渐尖,基部下侧下延,先端不育的叶缘有密尖齿,余均全缘主脉禾秆色,下面隆起;侧脉密接,通常分叉。叶干后草质,灰绿色至褐绿色,无毛。
主要变种
叉羽井栏边草(变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集刊)
能育羽片顶端一至二回分叉,裂片长2-3厘米,开展。分布于中国四川(重庆)。生山坡岩石旁,海拔400米。
少羽凤尾蕨(变种)(新拟)假剑叶凤尾蕨截(海南省植物志)
叶片分裂度较简单,通常为一回羽状,或基部多少为二回羽状,羽片2-4对,基部一对羽片单一或2-3叉,间或为羽状,不育叶的羽片或小羽片边缘有细锯齿,先端圆钝、急尖或渐尖,中部的侧生羽片狭披针形,长4-6厘米,宽约1厘米。分布于中国台湾(台北市)、广东省(珠江口沿海岛屿)、海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区桂平市藤县、生林下阴处。模式标本采自海南。在广西藤县,用其根状茎痢疾
白羽井栏边草(变种)(新拟)
羽片中央沿主脉两侧各有1条纵行的灰白色带。分布于中国海南(崖县、南山岭)。生林下,海拔300米。也产于印度北部、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可作为园艺品种。
生长环境
剑叶凤尾蕨喜阴湿生境,温度适应范围较广,低于10℃的低温会严重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抑制幼叶的萌发,剑叶凤尾蕨生长适宜温度为22℃-32℃。相对湿度65%以上,光照强度在500-1200勒克斯之间植株生长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平阳县)、江西省南部、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西南部(安龙县)、四川省峨眉山市重庆市雅安市)、云南省南部(富宁县麻栗坡县河口口岸勐腊县景洪市)也分布于日本琉球群岛)、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北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波利尼西亚斐济澳大利亚。模式标本采自斯里兰卡。
繁殖方法
孢子繁殖:剑叶凤尾蕨的孢子繁殖比较迅速,也是最简易便捷的方式,选取成熟的叶片,将其叶片边缘成熟的孢子部分剪下来,用毛刷将孢子刷下收集起来。剑叶凤尾蕨孢子萌发力强,一般不需要进行前处理。育苗土壤多用腐殖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殖土:壤土:河沙=3:1:1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汽灭菌后才能使用。待床土水分渗透后,将孢子粉均匀撒播于床面上,不要覆土,可稍稍淋水,使孢子与土面相接。播后在床面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光照强度以散射光为宜,切忌暴晒。光照时间每天要在4小时以上,床土温度控制在25℃-30℃,从播种到出叶只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
当孢子体长出3-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一般情况下,在母株的根部都会有孢子散落下来自然萌发的植株,因此,在不需要大量苗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移植此类小苗。
栽培技术
人工栽培时,由于剑叶凤尾蕨栽培基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为了获得更好的生长,加快叶片萌发及生长,一般采用椰糠(或碎花生壳)+粗沙+腐殖土的栽培方法,二者以1:2:2比例混匀即可。在花盆底部先垫置一层碎陶片,以利排水及增加根部供氧量,盆内填土直至盆高2/3高度,然后放入植株,向盆内均匀添加疏松的腐殖土,厚度以盖过根茎2厘米为宜。为防止栽培基质中携带病菌及有害虫卵,所有栽培基质应在太阳下暴晒1-2天。每次淋水之后,土壤会往下渗落,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添加栽培基质。
病虫防治
剑叶凤尾蕨病害发生较少。常发生叶斑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常见虫害为介壳虫,温暖湿润环境,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生。介壳虫寄生于植株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快,多了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防治方法:将3%的喃丹颗粒剂或15%铁灭克颗粒剂埋于根周围基质内,一般直径10厘米的盆施药2-5克,也可以在若虫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剂10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剑叶凤尾蕨是热带地区常见的野生观赏蕨类植物,叶型整齐,终年常绿,观赏期长,养护简单。一般可盆栽于客厅、书房观赏,也可用作庭院、小区的林下绿化、行道美化,或种于假山或水池边作为点缀景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主要变种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