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记》是
清代通元子(一说崔象川)著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又名《十二缘玉蟾记》《十二美女玉蟾缘》《十二缘评话》《玉蟾缘》《玉蟾奇缘》,六卷五十三回,题“通元子黄石著,钓子校阅,餐霞外史参订,红杏道人校字”,成书于清道光七年(1827)前。书叙明
嘉靖大将军
张经被
严嵩奸党陷害,全家被抄斩,其子张昆被家人救出,通元子赠他
白玉蟾十二枚,他先后邂逅十二位美女,以玉蟾为信物分赠给她们,后来张昆扫平倭寇,铲除严嵩奸党,与十二美女成婚。小说据弹词改编,文中仍有明显的
说唱痕迹。其构思荒诞不经,叙述颇乖史实,文字平铺直叙,结构亦嫌松散,并非成功的作品。全书共写近一百五十人。
内容简介
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权倾朝野,奸之人纷纷归附,为虎作伥。
赵文华认贼作父,并将妹妹宙娘嫁给
严嵩之子
严世蕃为妾。其子赵思则自幼就与严世藩之女缔结婚约。没想到结婚时才发现,严世藩的女儿相貌奇丑无比,性格泼悍异常,于是便想纳妾。但赵文华却害怕此事会得罪严世藩,所以不同意。父子两人因此大打出手。无奈之中,只得打发其夫妇返回
杭州市,以远严府耳目。
当时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天子命兵部左侍郎
张经为大将军,应天
总督曹邦辅副之,领兵前往征讨。两军交战时,倭将百花娘娘施展妖术大败宫军。张经只得将免战牌挂出。
赵文华得知后便向朝廷诬告二人与倭寇勾结。天子听信谗言,命赵文华、
胡宗宪为钦差大臣,去军前将张、曹二人斩首。而这时大军已在通元子的帮助下,破了百花娘娘的妖术,倭寇大败,百花娘娘请降。赵、胡到达军中后,把降倭之功占为已有,并传圣旨杀了张、曹二人,后分兵两路,将两家满门抄斩。在通元子的指点下,张府家人张洪将张经之子张昆改名为洪昆,领他逃往外地。临行前,通元子赠与洪昆十二
白玉蟾,暗示其以后的姻缘。曹府家人李忠让儿子冒充曹帅之子曹昆,让家人童喜带领曹昆出逃,李忠父子被杀。童喜将曹昆改名为童昆,回故乡
兴化市居住,并教其武功、兵法,让他牢记国仇家恨,以期长大成人后,与张昆一起,共图复仇大计。几年后,洪昆与童昆聚在一起。一日,他们路遇
胡宗宪之子胡彪与赵怿思强抢民女陈素娥,童昆打败强人,救出了素娥。在陈家,经童昆做媒,素娥与洪昆联姻,洪昆以一只玉蟾为定情之物赠与素娥。
胡彪、赵怿思令人到陈家捉拿童昆,所幸童昆已离开,洪昆躲于绣楼之上,不小心,跌落入杜府花园。杜府丫环玉莲将他藏于闺房之中,二人日久生情,结为伉俪。不久玉莲有了身孕,被小姐杜金定察觉,玉莲被迫以实相告、金定对洪昆一见倾心,以身相许,二人定下婚约。洪昆又以
小金蛙分赠二人。小姐的后母得知洪昆藏于家中后,欲害之。玉莲遂让洪昆男扮女装,逃出府外,搬到表舅家与
表妹凤姐同住。当凤姐得知其为男子后,便与洪昆订下婚约,洪昆仍以
白玉蟾赠之。
赵怿思得到密报,终于得知洪昆的住处,派人抓住洪昆、玉莲等人,并押送回府。途中,洪昆被大侠蔡飞救走,送到陈素娥的家中。玉莲、凤姐被通元子救下,送到
崆峒山,向西陵圣母学艺。不久,玉莲生子洪猛,由圣母教了一身好本领,并将杜金定也救到了峒山。
杭州少林寺仙姑被赵怿思看中,为躲避赵的纠缠,她住在素娥家,又与洪昆订婚,得赠玉蟾一只。在胡彪的诬陷下,县令把蔡飞和洪昆二人抓来,蔡飞的女儿小妹救二人脱险。洪昆又与小妹订下了婚约,并再赠
白玉蟾一只。
赵怿思抢素娥入府中,被其妻发觉,醋意大发,强行将素娥赶出。后素娥在行刺胡彪时被抓获,重被押入赵府。赵怿思的妹妹丽贞深明大义,救了素娥,二人结为姐妹。后丽贞也嫁给了洪昆。
洪昆回
苏州市后,又与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蒋佩香产生感情。二人私订终身,洪昆以玉蟾赠之。不想此事被佩吞的兄嫂得知,将二人投到河中。佩香被致仕尚书
刘体干救起,收为义女。洪昆为浣纱女高玉英救出,二人又订婚约,又赠玉蟾。
扬州市女子秦彩鸾,梦中与洪昆相会,因情而病,恰在此时,洪昆来到,二人又结良缘,
白玉蟾又送出一只。
洪昆在童喜的指导下,武功练得出神入化,决定进京赶考。途中,遇到胡彪与赵怿思,将二人痛打一顿,出了一口恶气。在德州,他恰逢女子
李桂芳比武招亲,又与之订下婚约,赠与玉蟾。在东昌,与汪大镐结为兄弟,得其枪法,武功有所进步。在考试中,洪昆中文、武双状元,童昆中武榜眼,
汪大镛中武探花,洪昆和童昆各自恢复了自己本来的姓氏。
是时,倭寇又挑起战事,倭将百花娘娘练成新的妖术前来报仇。她与倭王麻图阿鲁一同起兵攻打
杭州市。而朝廷内,
严嵩早已势败,
胡宗宪、
赵文华被罢官回到杭州,他们与倭寇暗中勾结,答应为他们做内应。
天子命张昆为元帅,曹昆、汪大为副将,出兵征讨倭寇。通元子前来助战,百花娘娘的义妹沈兰馨归附,与张昆结下婚约,至此,十二只
白玉蟾全部赠出。后大家合力抗倭,活捉倭王,追降百花娘娘。张昆处死了赵文华和胡宗宪父子。天子降旨,张昆因功被封为浙东王,并结十二良缘。
创作背景
考之史传,小说所述并非纯系子虚乌有。据《
明史》载,“东南倭患棘,文华,数趣(张)经进兵。经虑文华轻浅泄师期,不以告。文华益怒,劾经养寇失机,疏方上经大捷
王江泾镇。文华攘其功,谓己与巡按
胡宗宪督师所致,经竟论死。”“欲分苏松
巡抚曹邦辅浒墅关镇破贼功,不得,则以陶宅之败,重劾邦辅。陶宅之战,实文华、宗
宪兵先溃也。帝终信文华言,邦辅坐遣戍。”(《赵文华传》)“文华恃
严嵩内援,恣甚。(张)经、(李)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胡宗宪传》)
张经“任
总督半载,前后俘斩五千”,但因
赵文华、严嵩构陷,论死系狱,“天下冤之”。(《张经传》)显然,《玉蟾记》的情节便是缘此而生发。
人物介绍
张昆书中主要人物,兵部左侍郎张经之子,为
于谦转生。书中主要写张昆与陷害其父的奸臣赵文华、
胡宗宪及赵文华之子、“土木之变”的罪魁王振所托生的赵怿思,胡宗宪之子、“夺门之变”中的主要人物
石亨之子
石彪托生的胡彪之间的善恶斗争。赵怿思、胡彪二人倚恃父势为非作歹,强抢民女。张昆与其结义兄弟曹昆保护民女,打了赵、胡。赵、胡二人遂千方百计陷害张昆,必欲置之死地。张昆所了许多曲折磨难,但在仙人通元子的指点帮助下皆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而在颠沛忧患之中逐一得遇“夺门之变”中对
于谦负有罪的萧维贞等十二位大臣所托生的十二位美人。张昆按通元子指点,每人给予一个玉蟾蜍缔结良缘。后张昆考中文武状元,奉旨平倭,在通元子法术帮助下不仅平定了倭寇,且发现了
赵文华、
胡宗宪通敌叛国的罪证。遂按圣旨杀了赵、胡以祭张经、
曹邦辅,又斩了作恶多端的赵怿思、胡彪,籍没其家,张昆以功被封为东浙王,与十二位美人成婚。这一段因缘果报遂告结束。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小说首先揭示出朝廷无道、宠信权奸的恶浊局面。奸相
严嵩骄横庸劣,阴冷狡诈。他窃居高位,把持要津,网罗党羽,罗织正人,与其子世蕃(号东楼)沆一气,此唱彼和,“惟东楼之言是听”。这是因为,“嵩每奏事,无不称
朱厚熜之目者,皆东楼代为揣测。”(第五回)其父子互相依附,百计逢迎,故“都得圣上欢心”。而
严世蕃“生性骄淫,平日幸姬爱妾,已有数十百人。所居之室,众美人侍立两旁”,甚至连吐痰都要美女“张口接住”。此等肆意作践妇女的丑恶行径,竟被视作平常。
封建统治上层人物的荒淫堕落,给呵臀捧屁之流以可乘之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赵文华为投严氏父子所好,绞尽脑汁,使尽伎俩。他首先“打一把金尿壶”,刻上自己名字,送给
严嵩,果然大讨其欢心,被收作义子。又见严嵩对世蕃言听计从,乃设法结好世蕃。在他看来,能博得世蕃欢心者,“莫若进献美人”。因其妹穹娘“十分妖娆”,故请
胡宗宪撮合,献与为妾。其妹临行,还再三叮嘱:“那东楼是个好色之徒,你还要格外献些妖娆媚态,迎合他的意思,……他才能照看我做哥哥的呢!”(第五回)并且又与世蕃攀结为儿女亲家。正所谓“寡廉鲜耻之小人,思媚权奸,何所不至。”(自图法相先生评)胡宗宪见
赵文华乃严氏心腹,便极力结纳讨好,曲意逢迎,并缘此而官运亨通,青云直上。
他们一旦得势,便倾陷忠良,根本无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张经、
曹邦辅在海倭入侵、国家危难之际,奉命统兵讨伐,初战即获小胜。但因对敌方实不明,欲稍作休整,观敌动静,以图再战。然而,赵文华“只知阿附
严嵩,哪里知道军务,羽书来催数次”(第八回),强令出战,使张、曹陷入两难境地:若猝然进兵,恐失机宜;若不进兵,必因此获罪。慑于压力,只得勉强出战,结果被对方击败,不得已挂起免战牌。果然如张经所料,
赵文华弹劾其“养寇失机”,“请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法从事”。朝廷“听信谗言,又有严嵩从中构陷”,张、曹被军前
枭首,连家中老幼亦遭屠戮。赵、胡竟缘此而升官。
总之,胡、赵二人阴险歹毒,坏事做绝。赵文华、
胡宗宪的狼狈为奸、倾陷忠良主要是在京师,而赵怿思、胡彪的恃势横行、害良善则是在
杭州市。作者如此结构情节,十分巧妙,用意颇深,将朝廷的暗无天日与地方上的乌烟瘴气有机地联结在一起,较为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层自上而下的丑恶内幕,加大了小说内容的蕴含量,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艺术特色
该作品基本上是按照两条线索来组织情节的。以张、曹父子的曲折经历为小说的主线,作品藉此描绘了忠直之士同当道权奸所展开的艰苦斗争;以赵、胡父子的所作所为作副线,借以揭露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权豪势要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祸国殃民的丑行。而这两条线索的交叉发展,都是以明代中叶黑暗政治为背景,这便拓宽了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范围,使思想内容有所深化。
作品所安排的这两条情节线索,主副交织,穿插回环,同时又紧相关联,相辅相成。若无主线情节的纵贯其间,副线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实际意义。同样,若无副线的烘托陪衬,主线也将因关目板滞而平淡无奇。正因为主线与副线时相交叉、撞击,层层翻腾跌宕,故而,情节曲折多变,波澜迭起,摇曳多姿,险象横生,有引人入胜之妙。
小说在人物描写上虽有些粗疏,但亦不乏生动之笔。特别是对帮闲胡彪的刻画,颇觉惟妙惟肖,入骨三分。
胡宗宪见赵文华代子讨得功名,便十分眼热,也四处打点,为胡彪谋取前程。恰
浙江省学道乃
严嵩党羽,他便令子回杭,暗送学道一张千两银票,密嘱其成就此事。临考,“诸童进院,胡彪亦应名归号,学道封门出题。自子至午。诸童交卷纷纷,胡彪一字不得出来,说:‘老胡子,你教我来考,是把酸我扰(按,疑是“把我酸扰”)。我何尝会做文章,此刻弄得我上天天无路,入地地无门,如何是好,有了,我领个出公(恭)牌,到粪坑那边寻个狗洞钻出去,岂不妙哉,”然而,“走到厕旁一望,连
蜜蜂属子都飞不出去”,只得怏怏而回,“仍归本号翻白眼,数屋,等到尽场时,交个白卷,跑出来说:‘好了,有命了!升天了!”学道尽管见是白卷,但舍不得那一千两白花花的银子,于是便“代他作文,代他写卷”(十三回),取他为第一。像这样一个“笔墨未曾亲热”,视诗书为寇仇的纨绮子弟,竟然靠钱神营运,“白卷偏能骗秀才”,自是得意忘形,
连称“妙极”,“世间这等便宜事,惟有胡彪做得来。”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
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绿玉山房刊本;清光绪元年(1875)本衙刊本,藏
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刊本,藏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刊本,1994年
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