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星
用于探月等的卫星发射技术
“一箭双星”是指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两颗卫星发射送入地球轨道的技术。这种卫星发射技术已在欧、美、俄、印度及中国等航天大国中被频繁使用。
美国成就
成功发射
2009年6月18日17时32分,美国成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以及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这次探测活动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中首批探月任务。
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当天搭乘“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航天局设定3个发射窗口,分别始于美国东部时间17时12分、17时22分和17时32分。受气象条件影响,两个探测器在当天设定的最后一个时间窗口发射成功。这次耗资5.83亿美元的发射任务能为美国宇航员2020年重返月球奠定基础。
组成部分
月球勘测轨道器(LRO)
LRO将搭乘宇宙神-5火箭升空飞往月球,整个过程将历时大约4天。在此之后,LRO将进入一条椭圆形轨道,也就是所谓的试运转轨道。从这条轨道,LRO将移身最终轨道—一条距月球表面大约50公里的圆形轨道。LRO至少要在低极地轨道运行一年,获取有关月球及其环境的详细信息。
遥感卫星(LCROSS)
发射升空后,LCROSS将在与LRO之间的距离达到足够远之后,这两个部分在数月后将分别连续两次撞月,撞击速度约每秒2.5公里。
飞船概况
月球勘测轨道器(LRO)
持续时间:首先执行为期一年的探测任务,而后可能进行为期3年的科研任务;
轨道:在距月表约50公里的圆形极地轨道运行,周期为113分钟;
重量:总发射重量为1916公斤,干重量为1018公斤,燃料重量为898公斤;
科学仪器:共携带7个科学仪器;
项目成本:约5亿美元左右。
月球陨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
组成结构:“牧羊航天器”和“半人马座”火箭末级;
任务时间:3-7个月,撞击目标为一个位于月球极地附近的永久性阴暗区陨坑,具体持续时间取决于发射以及目标陨坑确定日期;
科学仪器:牧羊航天器携带有9个科学仪器;
项目成本:耗资7900万美元。
科学目标
月球勘测轨道器(LRO)
1.帮助美国航空航天局锁定登陆点,寻找潜在资源;
2.描绘当前的辐射环境以及示范新技术;
3.利用LRO传回的月球全局数据研发有用的工具。
月球陨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
1.通过撞月证实月球一个永久性阴暗区是否有水存在;
2.寻找在月球极地地区探测到的氢成因;
3.如果确有水存在,确定月球土被或土壤中的含水量;
4.确定月球其中一个位于永久性阴暗区的陨坑土被成分。
任务过程
在与LRO之间的距离达到足够远之后,组成LCROSS的“牧羊航天器”以及“半人马座”火箭将进行泄料,排出“半人马座”余下的所有燃料以阻止污染撞击点。
发射5天后,“牧羊航天器”和“半人马座”将飞越月球,进入月球引力助推及月球返回轨道。之后“牧羊航天器”和“半人马座”将在轨道合适位置撞击目标地点—月球极地。
在距离撞击前不到10小时,“牧羊航天器”和“半人马座”将最终抵达指定的月球撞击位置,之后“牧羊”和“半人马座”将进行分离。LCROSS同时旋转180度,将所携带的仪器瞄准月球。
“牧羊航天器”负责收集“半人马座”撞击产生的闪光和羽状碎片数据,并将数据传回LCROSS任务控制中心。4分钟之后,“牧羊航天器”撞击月球表面,产生第二个羽状碎片。
撞月细节
分离:在月球表面上空大约8.7万公里的高度,“半人马座”将进行撞月。撞月前大约9小时40分钟,“人马座”将与“牧羊航天器”分离。
180度旋转:与“人马座”分离后,“牧羊航天器”将进行180度旋转以便将所携带的科学仪器对准月球。
撞击速度:撞击过程中,“人马座”和“牧羊航天器”将以大约每秒2.5公里的速度撞向月球。
撞击角度:“人马座”和“牧羊航天器”将以相对于月球表面60度至70度左右的角度撞击月表。
撞击重量:撞击过程中,“半人马座”的重量在2249公斤和2366公斤之间。名义上的撞击重量为约为2305公斤。撞击过程中,“牧羊航天器”的重量在621公斤和866公斤之间。
撞击规模:“半人马座”撞击将激起超过350公吨的月球物质,同时形成一个直径达20米深度达4米的陨坑。“牧羊航天器”估计将激起150公吨月球物质并形成一个直径约14米深6约2米的陨坑。
羽状碎片高度:在“半人马座”的羽状碎片中,绝大多数物质将停留在距月表约10公里的高度。
中国成就
成功发射
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北京时间2015年7月25日20时29分,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上面级将两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2018年1月12日7时1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3、4颗组网卫星。按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18年2月12日12时0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3月30日1时5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七、八颗组网卫星。
2018年6月27日1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双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2018年7月9日11时5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火箭,以“一箭双星”的形式成功将两颗巴基斯坦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长二丙火箭在1999年完成“星”发射服务后,时隔19年重返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
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三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九、十颗组网卫星。
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
2018年9月19日22时0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七、三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三、十四颗组网卫星。
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9、40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5、16颗组网卫星。
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2019年8月31日7时4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潇湘一号07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2019年9月23日5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1月17日18时,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全球多媒体卫星系统α阶段A、B卫星(KL-α-A、KL-α-B)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5月12日9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行云二号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30日4时1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G星、H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31日16时5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2星、和德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2020年7月3日11时10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高分多模卫星)和“西柏坡号”青少年科普卫星。
2020年8月6日12时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4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2020年10月26日23时1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启星座06星。
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2021年5月7日02时1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天启星座12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2022年9月6日10时,命名为“泉城一号”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3、S4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10月7日21时10分,中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年3月10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发射意义
这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十二、十三颗组网卫星。它们的成功发射,对改善和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覆盖区域的导航定位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27日正式宣布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已转入系统建设和应用推广并举的新阶段,并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次发射的卫星和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二次采用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3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正式宣布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服务性能不断提升。系统测试评估表明,北斗系统定位精度平面10米、高程15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发射1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区域组网建设任务,并提升区域系统服务。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本次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67次执行航天发射任务。
目录
概述
美国成就
成功发射
组成部分
飞船概况
科学目标
任务过程
撞月细节
中国成就
成功发射
发射意义
二次采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