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绿吟
赵绿吟
赵绿吟,单名莹,1916年7月5日生,岳阳县凌云乡再茂村(今黄秀乡再茂村)人,父亲赵长伏,是个农民。有兄妹三人,她最小。八岁入再茂小学读书,九岁母亲病故,因家境艰难由叔父赵长玉支持,得以继续求学。她聪颖好学,深得叔父喜爱,常亲自课读。后她在平江县牺牲时,叔父曾写诗悼念她。在忆及当年课读情景时,诗中这样写道:“初学涂鸦有慧资,视叔为父更为师;而今偶触思儿读,犹记双问字时。”
人物生平
1932年,赵绿吟高小毕业,越级考入岳阳县女子学校初中二年级。1935年夏,她又以第一名考入湖南省立长沙女子学校师范部。这年秋,她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不久,又被选为长沙学生联合会委员。年底,在声援北京“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她积极组织女中学生走上街头,参加示威游行,积极站在反帝斗争的前列。1937年6月,为声援裕湘纱厂女工的总罢工,她带领同学砸开学校当局锁住的校门,加入游行的行列,并同女工们一道静坐绝食一天,表现了她敢于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她每次假期回家,总要邀集同乡同学刘肃慎在再茂大屋举办农村女子识字班,自编教材,然后通过她们把抗日救亡的道理宣传到农村妇女群众中去。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她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被推为长沙抗敌后援会成员,更加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和群众抗日运动的组织工作。
人物事迹
为了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10月,赵绿吟与好友刘肃慎、彭庆旨、毛仁材来到犁头街南方旅社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请徐特立为她们开了一张去延安的介绍信,并积极做好行前准备,如筹措路费,赶制毛衣,并将衣物分别托同学分几次带出校等。她还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瞿老师,得到瞿老师的支持。启程的那天晚上,她装着害急病,要求去医院治疗,由同去延安市的同学扶着走出校门,然后来到车站与去延安的男青年邹泽溥、黄建中会合,一起上了火车。等到学校晚上点名时,她们早已离开长沙市了。火车在岳阳市停留期间,她曾请人前去岳阳贞信女中,将好友朱春枝邀来见了一面,托朱春枝将自己的去处转告家中,以免父亲、叔父担。
赵绿吟一行,是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同各地来的青年一道,分乘几辆汽车于11月底到延安的。她到延安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期学习。1938年春,她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月,为了适应抗战前线的需要,她同一批同学奉命提前毕业,带着党和人民的期望,离开延安市,于月底来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先分配在武汉青年救国会工作,不久又参加了武汉合作事业训练班的学习。经过短期训练,她又被调到鄂西北竹溪县合作社,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南京沦陷后,武汉局势告紧,她被调回湖南岳阳,在中共岳阳县委的领导下,从事后方的勤务工作。她发动学生和市民慰问伤兵,组织伤兵学文化,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她还组织了文化教育抗敌后援会,团结知识界爱国志士定期举办抗日讲座,办起街头书店;组织文艺宣传队,向市民宣传共产党的抗战政策,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1938年11月,岳阳市县城沦陷,县委机关搬到了岳(阳)平(江)边界的花苗尖。年底,根据湘鄂赖边特委的指示,中共岳阳县委改组为岳阳中心县委,负责岳阳、临湘市通城县湘阴县四县的工作。赵绿吟被任命为中心县委妇女部部长。她在花苗尖很快办起了几所民众夜校,自己参与讲课,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基层干部。
1939年5月,赵绿吟奉调新四军驻平江嘉义通讯处,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妇女干事兼机要员。她工作严肃认真,吃苦劳,深得领导好评。她还是警卫班战士的业余文化教员,有时还帮助平江县救亡剧团排演些节目。她到嘉义市才一个多月,就在领导和群众中赢得了信任,大家都夸她是个“好姑娘”。
1939年6月12日,驻防平江的国民党政府二十七集国军总司令杨森蒋介石密令,派兵包围了新四军驻平江嘉义通讯处,当场杀害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涂正坤和通讯处秘书吴渊后,又将赵绿吟和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罗梓铭以及曾金声、吴贺泉等关在一起,当晚即分别进行审讯。特别是对赵绿吟,以为她是个年轻姑娘,可以用酷刑迫她屈服,但得到的只是她的一声声的怒斥。这天深夜,她同其他三位同志被押到离嘉义镇不远的虎形山下,推下一处采金的废井,中国国民党匪兵再对着废井打了一阵枪,她便这样被残杀了。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