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滩镇,隶属
张掖市甘州区, 地处甘州区城东,东与
山丹县接壤,南连
上秦镇,西邻
三闸镇,北靠
东大山。 辖区面积156.06平方千米。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14566人。
1956年,设立碱滩乡。1962年,建立碱滩公社。1970年,复为碱滩公社。1983年,改为碱滩乡。2002年10月,撤乡建镇。 截至2020年6月,碱滩镇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
碱滩村。
2018年,碱滩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历史沿革
1956年,设立碱滩乡。
1962年,建立碱滩公社。
1996年,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碱滩、刘家庄、永星、幸福、草滩庄、杨家庄、太平堡、老仁坝、野小池、三坝、二坝、普家庄、东古城、甲事墩15个行政(村)居委会。
1967年,改为东风公社。
1970年,复为碱滩公社。
1983年,改为碱滩乡。
2002年10月,撤乡建镇。
2015年,
张掖市甘州区常住人口51.36万人,城镇化率达47.57%,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5.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38个百分点。这是该区用足用活政策,强化政府引导,有序推进新型
城市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甘州区着力抓好城市
控制性详细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扩充镇区面积,合理缩并自然村(社),科学指导城镇建设,基本形成以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的“1+5”
生态城市框架布局,城镇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依据城市发展方向,向西、向北科学规划布局,严格控制老城区建筑密度和
容积率,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力度,丰富底蕴内涵,提高建设水平,形成鲜明特色。全区245个村有218个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规划覆盖率达89%,逐步形成东以碱滩镇、
上秦镇为主的通道经济型小城镇,南以大满、党寨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型小城镇,西以沙井、甘浚为主的玉米制种和养殖加工产业型小城镇,北以平山湖、乌江、三闸为主的湿地资源保护和旅游景观型小城镇。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转移,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和小城镇的市场容量和经济活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离土不离乡,鼓励农民就近到小城镇、滨河新区、工业园区及城区居住就业,促进全区
城市化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碱滩镇位于
甘州区东部,
平均海拔1510米。面积96.07平方千米,24541人(2021)。辖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碱滩村,距市区15千米。
兰新铁路过境并设
太平堡站,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过境。景点有二坝水库、森林公园。
老寺庙社区
甘州区碱滩镇老寺庙社区正式成立,这是甘州区继
乌江镇平原堡社区成立之后隶属乡镇管理的第二个城市社区。
张掖市农场距
甘州区城区18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被称为张掖的东大门。辖区总人口3140人。土地总面积10.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6万亩,下辖9个农业连队、林果站、
啤酒花站、建筑公司、学校、
职工医院等十一个辖区单位。为理顺管理体制,经区委研究决定在张掖农场成立老寺庙社区,隶属碱滩镇管理。新成立的社区始终坚持服务于企业改制大局,坚持创新基层民主管理体制,坚持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原则,不断完善社区各项基础建设,健全社区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老寺庙社区配备工作人员7名,其中财政拨付工资人员2名,场部配备在职职工4名,社区义工1名。社区办公室总面积160平方米,下设办公室3间、便民服务站、党群活动室各一处。社区成立后,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居民为宗旨,动员组织社区单位、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将党建、民政
社会保障、法律咨询、
计划生育、社会管理、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服务项目进行整合,为居民提供更方便高效的服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碱滩镇 东邻
山丹县,西接九龙江,南临石岗墩滩,北依
龙首山,境内荒地和林草自然资源丰富。以滩多地广,发展潜力大而著称。
地形地貌
碱滩镇地势略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形大部为平原,境内最高点位于石岗墩滩,海拔1530米;最低点位于三坝村,海拔1489米。
气候
碱滩镇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6°℃,1月平均气温-10.2℃;7月平均气温21.6℃,生长期年平均180天,无霜期年平均145天,全年降雨量118.4毫米,
降水集中在每年6~9月。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碱滩镇辖碱滩、普家庄、永星、
刘家庄、古城、甲子墩、
永定区、幸福、草湖、二坝、三坝、杨家庄、太平、老仁坝、野水地15个
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碱滩镇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
碱滩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碱滩镇辖区总人口199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40人,城镇化率13.3%。另有流动人口722人。总人口中,男性9932人,占49.9%;女性9968人,占50.1%。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19876人,占99.9%有
回族24人,占0.1%。
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4.5‰,
人口自然增长率2.4‰。
2017年,碱滩镇常住人口20416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14566人。
经济
2011年,碱滩镇财政总收入109.2万元,比上年增长11%。
近年来,碱滩人民解放思想 、更新念、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克服困难,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种植结构已由粮、经比例30:70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草15:75:10的三元结构。质优价廉的
硬粒小麦和啤酒大麦受到了
青海省、内蒙等地客商的广泛关注,白菜、大葱、西瓜等瓜菜早已名扬
西北,并得到了新疆、青海、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客商的青睐。
甘州区碱滩镇严格按照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区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农民收入稳步提升。预计全镇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3695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5831万元,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80元,增长16.7%。
以建设“国家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为抓手,不断巩固种植主导产业,严格执行区、镇两级准入制度,严把企业资质审查,规范经营秩序,按照一村一品,一品一价,亩包产值,以产量核算的方式,努力打造优质玉米制种基地。今年共落实玉米制种面积52412亩,全部签订正式合同并进行了
公证,收购工作已全部完成,制种款兑付正常有序进行。积极引导群众扩大轻工原料种植,落实小麦、
大麦等粮食作物19332亩,种植蔬菜、瓜果497亩,
金盏花、笋子、
甜菜、
向日葵属、番茄、洋葱、中药材等
经济作物12770亩,其他作物1170亩。
严格按照“多采光、少用水、节省地、高效益”的要求,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向精细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农户发展
节能日光温室、
反季节蔬菜和特色种植等设施农业。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0亩,建设优质育苗基地200亩,建设鸿丰公司优质梨基地560亩,栽植优质梨苗木2.6万株;建设中药材基地,永星村申文杰种植甘草1000亩;建成祥翔专业合作社经济林500亩。
根据“突出养牛业、提升养羊业、稳推养鸡业、扶持驴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以合作社增强农民发展的合力,草畜产业朝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全镇牛饲养量3.4万头,羊饲养量8.7万只,生猪饲养量2万头,驴饲养量0.6万头。新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9个,参加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1050户,新增存栏20头以上养牛大户38户。新建养殖小区(场)8个,其中2000只以上养羊大户2户、5000口标准化猪场1个。建成古城村、普家庄村连片20户
秸秆青贮饲料氨化示范点,永星村、二坝村等村的规模养殖户全部新建青贮氨化窖,容积达到12万立方米。
突出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和农贸市场三个重点,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共发展乡镇企业7家,建成农贸市场3个。以30万农村劳动力
技能培训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至目前,举办各类培训班121期(次),培训840人、2862人(次),职业技能培训487人,鉴定287人,预计年底输转劳动力4510人次,实现劳动收入6108万元。农村实用人才评定199人,实用人才职称评定52人。积极挖掘农村优秀人才,建立“土专家”、“田秀才”本土人才库,新入库人员199人,积极发挥依农教农的技术经验优势。
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种植大户506户,建成家庭农场29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0个,新发展发展农民专业社40个,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实现
土地流转12283亩,其中,流转300亩以上的7户,永星村申文杰流转1000亩,草湖村梁军祥流转土地600亩,二坝村刘杰1200亩,农业发展向规模经营靠拢。
农业
2011年,碱滩镇农业总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64元。
2011年,碱滩镇生产粮食48000吨,其中小麦29000吨,玉米19000吨。主要
经济作物有制种玉米、熟菜。载种植面积制种玉米种植面积4.9万亩,产量196000吨;蔬菜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750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2万头,年末存栏1万头;牛饲养量1万头,年末存栏0.5万头;羊饲养量8.1万只,年末存栏5.6万只;家禽年饲养量86万羽。畜牧业
总产值1.3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
工业
2011年,碱滩镇工业总产值达到0.1亿元,比上年增长8%。
商业
2011年末,碱滩镇商业网点150个,
个体工商户78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2018年,碱滩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金融
2011年末滩滩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各项贷款余额0.7亿元,比上年增长40%。
畜牧业
草畜产业迅速发展。镇上采取政策引导,贷款扶持,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措施,推动全镇畜牧业向品种优良化、饲养科学化、棚舍标准化、防疫制度化、经营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全镇牛、羊、猪的饲养量分别达到了0.91万头,11.8万只,2.13万口。
二、三产业蓬勃发展。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逐步形成了以新绿洲贸易公司和
湖南益丰医药有限公司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主的一批龙头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劳务输出工作,2014年,全镇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人数达到3806人,占全镇劳动力的30%。
基础设施
共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新打机井60眼,改造变压器50台,农电线路37公里,修建龙、斗、支、毛渠道150公里,完成田间配套及高新节水面积20000多亩。
小康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小康住宅改造2426户,建成以二坝,永星、刘庄、古城、幸福、甲子墩等村为主的小康示范点11个,全镇90%的镇村道路进行了高标准硬化。
生态林业抢抓机遇。抓住
西部大开发和
黑河市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机遇,三年共完成退耕还林8200亩。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先后被省、市、区表彰命名为小康乡文化之乡、科技之乡、教育之乡、卫生之乡、体育之乡,镇党委被树立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好乡镇党委
历史文化
甲子墩墓群位于
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千米处荒滩上,面积1350万平方米。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墓葬皆为
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
西汉延续至
魏晋,埋藏深度在2~6米之间。墓区内分布有众多的封土堆,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内东、西两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围,有底径6~15米、残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
黄土夯筑(即“
土墩墓”)。墓葬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
博山炉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
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
都兰古墓之一,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汉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融合、文化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交通
2011年末,碱滩镇有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23班次,日均客运量667人次。
社会
文体事业
1969年7月,碱滩镇建成广播放大站,后改称广播电影电视站。
2011年末,碱滩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公共图书室15个,藏书4.5万余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墓群1处。学校体育场2个,镇政府体育场1个,53%的村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数字电视用户5160户,入户率92%。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碱滩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445人,专任教师18人;小学7所,在校生1099人,专任教师9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55人,专任教师6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碱滩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99万元,比上年提高了15.9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碱滩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12个;病床37张,
固定资产总值3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9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
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0人。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32万人次,住院手术46台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碱滩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52户,人数770人,支出12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6万元,比上年增长23%。
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6张,收养五保人员7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碱滩镇有邮政网点1个;征订报纸、期刊6560份(册)。电信服务网点4个;
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万门,
固定电话用户1.9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98%;移动电话用户1.9万户,比上年增加800户,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