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清真大寺
西安市西大街化觉巷内的寺庙
西安清真大寺,又名化觉巷清真寺或东大寺,位于西安钟鼓楼西北侧的化觉巷内,是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西安清真大寺是西安建寺较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清真寺之一。其创建年代,一说是唐天宝(公元742年),所据为寺藏《创建清真寺》碑记;一说是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由兵部尚书铁铉修建,所据为《长安县志》和《西安府志》。自建寺以来,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西安清真大寺采用了中原地区古典建筑的四合院布局,寺院坐西向东,呈长方形,共分四进院落;寺内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现有建筑多为明清所建,计有殿、楼、亭、台、厅、堂180余间,占地123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中国古典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
西安清真大寺于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初建
初建年代不详。
西安清真大寺寺内存有一方落款为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鉷所撰的《创建清真寺碑》
修缮重建
西安清真大寺历经宋、元,特别是明、清几次重修和扩建。
规模建制
西安清真大寺占地面积一万三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寺院沿东西走向呈长方形,共分四进院落。院内树木成荫,花圃对称排列,石刻牌坊矗立其间。
建筑特点
西安清真大寺第一进院内,古建木质大牌坊耸立在砖雕影壁的对面,异角飞檐,斗拱层叠,楼顶琉璃覆盖,蔚为壮观。该牌坊约建于十七世纪初,距今已有三百六十余年。其南北两侧各有厢房三间,现陈列着明清古式家具等。
经过五间楼,进入二进院落,中央竖立石牌坊一座,为三间四柱式,中楣镌刻“天监在兹”,两翼各为“虔诚省礼”和“钦翼昭事”,东西有踏道,绕以石雕栏杆,约建于明代。
院落布局
西安清真大寺院落正中央矗立着一座二层三檐八角攒顶的“省心楼”。高耸稳固,巍然挺立,极为壮观,为宣礼者呼唤教徒礼拜的至高点。省心楼下栏杆内的二龙戏珠石刻,相传是唐朝遗物。南侧有官殿,北侧有讲经堂,经堂内珍藏着明代手抄本伊斯兰教圣经》和清代绘制的天方麦加图。官殿东邻有穆斯林教徒礼拜前沐浴的水房。
跨过饰有雕镂精美的砖刻的连三门,就是寺院的最后一进院落。首先看到的“一真”亭是一座集碑楼和亭阁于一体的独特建筑。中央主亭呈六角形,飞檐尖顶,两侧三角形似牌楼,左右翘翼,三亭相连,貌似凤凰展翅,栩栩如生,又称凤凰亭。亭中檐下悬“一真”雕龙小匾一块,系明建文元年兵部尚书铁铉手书。“一真”亭南北各有面宽七间的厢房,南厅原为接待历代朝廷文武官员宣谕皇帝圣旨而修建,现陈设有鱼骨镶嵌的黄杨中式屏风十二扇,工艺精湛、造型美观。厅内展示明清两代的桌椅、瓷器,字画等文物。北厅存放着唐天宝元年敕赐进士、户部员外郎侍御史王鉷所撰《创建清真寺碑记》、明嘉靖年重修清真寺碑各一通以及清官石、日晷等。
走出南北厅、跨上广阔的月台,便是巍峨壮观的礼拜大殿。殿宽七间,进深九间,屋顶覆以蓝色琉璃瓦,飞檐斗拱宏大,殿内天棚藻井彩绘蔓草花纹套刻经文六百余幅,四周镶嵌着大型木板雕刻中、阿文《古兰经》各三十幅,是目前世界伊斯兰教寺院极为罕见的巨型《古兰经》雕刻艺术。大殿可容纳一千多人同时做礼拜。
寺院文化
名人碑刻
西安清真大寺石牌坊后南北两侧各竖立冲天雕龙碑一通,一为明万历三十四年“敕建重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宋米芾手书“道法参天地”五个大字;一为清乾隆三十三年“敕修清真寺”碑,碑阴镌刻明天启年间礼部侍郎董其昌手书“敕建礼拜寺”
前院紧临影壁的木牌楼,建于十七世纪,,高约九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五个大字,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珍品。
第三进院落通过之敕修殿,是这座寺院历史最早的一座殿宇。殿内有曾任该寺教长,人称“小西宁”撰写的阿拉伯文“月碑”一通,其内容系伊斯兰教斋月计算方法,此碑对了解陕西省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珍贵的价值。
对外交流
西安清真大寺于一九五六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单位。自一九七八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来自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大游客,穆斯林兄弟和港澳台同胞等共一百多万人次,并且接待了一大批国家元首和政府高级官员等贵宾。通过对西安清真大寺的了解,必将加深对西安穆斯林群众宗教生活认识。
地理交通
西安清真大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鼓楼西北隅的化觉巷内。
参考资料
..2024-03-08
清真大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政府.2024-03-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初建
修缮重建
规模建制
建筑特点
院落布局
寺院文化
名人碑刻
对外交流
地理交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