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镇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辖镇
丁家镇,隶属于长武县,位于长武县城西南3千米处,东接昭仁街道,南接灵台县独店镇和长武县枣园镇,西连洪家镇泾川县,北临洪家镇。总面积32.9平方千米,下辖9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371户10828人,镇政府驻地为丁家村。全镇耕地面积为1126.67公顷,林地面积为1360公顷,粮食面积为613余公顷,苹果面积为533余公顷。
丁家镇以驻地在丁家村得名。丁家村原名焦家峪,因最早有焦姓人家居住而得名。明末清初,改称焦家堡;清朝康熙初年,改为丁家堡,后为丁家村;1961年,组建丁家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设立丁家乡;1998年5月建立丁家镇至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省道长灵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白衣寺、马鞍山市、“点将台”等文旅资源。
截至2023年10月,丁家镇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6.824亿,完成年度任务3亿元的228%。其中,丁家镇的十里铺村以窑洞文化旅游为依托,文化旅游节期间日均游客1000人次左右,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左右。
相关星图
长武县下辖乡级行政区共8个词条7201阅读
昭仁街道
昭仁街道,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地处县境中部,东接亭口镇,南隔黑河与枣园镇相望,西连丁家镇,北依地掌镇、彭公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2千米,总面积47.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昭仁街道下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2011年,昭仁街道总人口33625人,农业总产值达到0.8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700万元。
相公镇
相公镇,隶属于长武县,地处县境东北部。东临泾河彬州市北极镇隔河相望,南至鸦儿沟和亭口镇接壤,西接彭公镇,北连甘肃省正宁县正平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1千米,总面积65.4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相公镇下辖17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相公镇户籍人口24768人。2011年,相公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43.4万元。
巨家镇,隶属于长武县,地处县城东南部。东与亭口镇接壤,南与灵台县邵寨镇相接,西与枣园镇为邻,北与亭口镇毗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8.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3千米,总面积75.3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巨家镇下辖13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巨家镇户籍人口17011人。2011年,巨家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7亿元。
丁家镇
丁家镇,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地处长武县境西部。东接昭仁镇,南与甘肃省灵台县独店镇接壤,东南与枣园镇为邻,西连洪家镇,北接地掌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总面积35.5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丁家镇下辖9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丁家镇户籍人口11253人。2011年,丁家镇农业总产值达到0.7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2%。
中文名丁家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长武县
地理位置长武县境西部
面积35.56 km²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丁家村
电话区号029
邮政区码713601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陕D
人    口11253人(2018年)
目录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原名焦家村,清代丁姓大户家迁入更为今名。
唐之后属宜禄县。
明代之后属长武县至今。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长武县昭仁镇和宜禄乡管辖。
1950年,分属长武县一区(城关)、三区(宜禄)管辖。
1956年,设丁家乡
1958年,属昭仁公社管辖,12月丁家乡归长武公社管辖。
1961年,成立丁家乡公社。
1984年,改丁家公社为丁家乡。
1998年,改乡为丁家镇。丁家镇电子地图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辖丁家、五里铺、直古、南硐、十里铺、胡同、张代河、张河、柳家河、陈刘河10个行政村;下设5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丁家镇下辖9个行政村 [3]。人民政府驻地丁家村。 [1]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丁家镇地处长武县境西部。东接昭仁镇,南与灵台县独店镇接壤,东南与枣园镇为邻,西连洪家镇,北接地掌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 [1],总面积35.56平方千米。 [2]
丁家镇政府详情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丁陶公路丁家镇人大
丁家镇政府
地形地貌
丁家镇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和陇东黄土高原相连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北部的面广阔平坦,南部为残垣沟壑。最高点位于丁家镇政府,海拔1210米;最低点位于张代河村,海拔992米。 [1]
气候特征
丁家镇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干湿冷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9.1℃,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20℃;7月平均气温33℃,极端最高气温36.9℃。无霜期年平均17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6.5小时,年总辐射115.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其中以8月最多。 [1]
水系水文
丁家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河市,自西向东从陈刘河村入境,境内流长2.6千米。 [1]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辖区总人口1110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00入,城镇化率18.9%。另有流动人口1500人。总人口中,男性5968人,占53.7%;女性5140人,占46.3%;14岁以下1760人,占15.8%;15—64岁7003人,占63.1%;65岁以上2345人,占21.1%。总人口以汉族为主。2011年,丁家镇人口出生率13.9‰,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9.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7.6人。 [1]
截至2018年,丁家镇户籍人口11253人 [2]。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17年,丁家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756元。 [4]
第一产业
2011年,丁家镇农业总产值达到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2%。耕地面积1.7万亩,人均1.5亩,其中水浇地0.3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丁家镇粮食生产0.35万吨,其中小麦0.28万吨,玉米0.7万吨,人均产粮347千克经济作物苹果、核桃、蔬菜为主。2011年,丁家镇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值0.5亿元。2011年,丁家镇种植瓜菜0.3万亩,主要品种有香瓜、西瓜、黄瓜、萝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丁家镇生猪饲养量2690头,年末存栏1710头;羊饲养量1890只,年末存栏900只;家禽饲养量1600多羽。2011年,丁家镇生产肉类274.5吨;畜牧业总产值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 [1]
第二产业
2018年,丁家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个。 [2]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有商业网点129个,从业人员847人。 [1]
2018年,丁家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2个。 [2]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丁家镇境内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县道长灵公路过境,县乡、乡村主干公路纵横联网。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3米。 [1]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0个,多媒体活动室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0个,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5万余册,有演艺团休、自乐班、秧歌队等文体组织。 [1]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94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5所,初中1所,在校生314人,专任教师1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1]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门诊部(所)10个,病床46张。专业卫生人员43名,其中执业医师14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丁家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1]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丁家镇辖区内有省级和县级重点保护的古遗迹6处(将台山东张沟村、南石间、张河、陈家河、刘主河遗址)。南石间村古庙白衣寺历史悠久,唐代诗人柳宗元曾在此游览,并作有“南石间中题”诗一首。各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灶、双耳陶罐等陶器,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壁,北魏时期的石刻、古剑等,对研究商周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有一定的考古价值。将台山的点将台曾有古代名将樊梨花在此点兵之传说。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册(1张)
概述图册(1张)
丁家镇(6张)
历史沿革
原名焦家村,清代丁姓大户家迁入更为今名。
唐之后属宜禄县。
明代之后属长武县至今。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长武县昭仁镇和宜禄乡管辖。
1950年,分属长武县一区(城关)、三区(宜禄)管辖。
1956年,设丁家乡
1958年,属昭仁公社管辖,12月丁家乡归长武公社管辖。
1961年,成立丁家乡公社。
1984年,改丁家公社为丁家乡。
1998年,改乡为丁家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辖丁家、五里铺、直古、南硐、十里铺、胡同、张代河、张河、柳家河、陈刘河10个行政村;下设5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丁家镇下辖9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地丁家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丁家镇地处长武县境西部。
地形地貌
丁家镇地处渭北黄土高原和陇东黄土高原相连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北部的塬面广阔平坦,南部为残垣沟壑。最高点位于丁家镇政府,海拔1210米;最低点位于张代河村,海拔992米。
气候特征
丁家镇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干湿冷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9.1℃,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20℃;7月平均气温33℃,极端最高气温36.9℃。无霜期年平均17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26.5小时,年总辐射115.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其中以8月最多。
水系水文
丁家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黑河市,自西向东从陈刘河村入境,境内流长2.6千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辖区总人口1110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00入,城镇化率18.9%。另有流动人口1500人。总人口中,男性5968人,占53.7%;女性5140人,占46.3%;14岁以下1760人,占15.8%;15—64岁7003人,占63.1%;65岁以上2345人,占21.1%。总人口以汉族为主。2011年,丁家镇人口出生率13.9‰,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9.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7.6人。
截至2018年,丁家镇户籍人口11253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丁家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756元。
第一产业
2011年,丁家镇农业总产值达到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2%。耕地面积1.7万亩,人均1.5亩,其中水浇地0.3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丁家镇粮食生产0.35万吨,其中小麦0.28万吨,玉米0.7万吨,人均产粮347千克经济作物苹果、核桃、蔬菜为主。2011年,丁家镇种植面积1.1万亩,年产值0.5亿元。2011年,丁家镇种植瓜菜0.3万亩,主要品种有香瓜、西瓜、黄瓜、萝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丁家镇生猪饲养量2690头,年末存栏1710头;羊饲养量1890只,年末存栏900只;家禽饲养量1600多羽。2011年,丁家镇生产肉类274.5吨;畜牧业总产值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
2018年,丁家镇有工业企业13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有商业网点129个,从业人员847人。
2018年,丁家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2个。
交通
丁家镇境内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县道长灵公路过境,县乡、乡村主干公路纵横联网。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3米。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0个,多媒体活动室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0个,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5万余册,有演艺团休、自乐班、秧歌队等文体组织。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94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5所,初中1所,在校生314人,专任教师1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丁家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门诊部(所)10个,病床46张。专业卫生人员43名,其中执业医师14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丁家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文化
丁家镇辖区内有省级和县级重点保护的古遗迹6处(将台山东张沟村、南石间、张河、陈家河、刘主河遗址)。南石间村古庙白衣寺历史悠久,唐代诗人柳宗元曾在此游览,并作有“南石间中题”诗一首。各遗址出土的文物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灶、双耳陶罐等陶器,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壁,北魏时期的石刻、古剑等,对研究商周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有一定的考古价值。将台山的点将台曾有古代名将樊梨花在此点兵之传说。
目录
概述
相关星图
目录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丁家镇政府详情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系水文
人口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历史文化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人口民族
经济
交通
社会
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