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镇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辖乡
桂花乡距大姚县城87公里,国土面积352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总人口12012人,其中彝族人口占78%,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乡。
地理环境
在彝州屋脊百草岭东麓,有一个彝族家居的山乡,这里满山木樨,八月金秋,桂花盛开,香飘十里,因而得名桂花。
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桂花乡立足乡情、顺势而谋,借助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文化旅游业开展了广泛的对比分析和过细研究,明确提出了依托一山(百草岭)、一树(核桃树)、一衣(彝族百褶裙)、一房(木垛房)、一球(篮球)的“五个一”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广泛动员全乡各族各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桂花百草岭旅游开发初具雏形: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4.45万亩,十里核桃谷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桂花彝族百褶裙别具一格,深受消费者喜爱;以上坪木垛房为代表的原生态彝族民居小有名气;乌龙口处立里篮球文化享誉州内,以篮球文化为题材的电影《彝寨NBA》剧本正在创作之中。
自然资源
桂花乡辖区内森林密布、泉水飞流、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核桃、板栗、白芸豆松茸牛肝菌等农特产品久远盛名,境内蕴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国家探明贮量22万吨金属铜,品位2.4,桂花铜选厂年产A级电铜300吨,浮选车间日处理原矿60吨。
文化
名优特产
核桃
核桃,原产于近东地区,又称胡桃属、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万岁子”、“香瓜茄”。
核桃是大姚县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桂花乡的经济支柱。核桃有3500年的栽培历史,现还有几千年的野生铁核桃,铁核桃种群17个品种,桂花原始森林阔叶林中,箐边、河边还生长着千年以上的野生铁核桃,这是天然分布的见证。桂花核桃仁所含营养元素:热量(1116.50千卡)·蛋白质(14.90克)·脂肪(108.75克)·碳水化合物(19.59克)·膳食纤维(9.50克)·维生素a(5.00微克)·硫胺素(0.15毫克)·维生素B2(0.14毫克)·尼克酸(0.90毫克)·维生素e(64.24毫克)·钙(64.00毫克)·磷(302.30毫克)·钾(386.00毫克)·钠(8.19毫克)·镁(132.30毫克)·铁(4.21毫克)·锌(2.42毫克)·(4.62微克)·铜(1.25毫克)·锰(3.61毫克)
中药材
嗑松,即华山松,是一种在特定海拔生长的树种,果实是倍受消费者晴睐的绿色有机食品。
松茸,又名松茸,是名贵食用菌。新鲜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白嫩肥厚,质地细密,有浓郁的特殊香气。宋代唐慎微著《政类本草》说,松林下菌蕾如鹿茸状的松茸,主产地在川西横断山脉。其风味独特,口感滑润。富有弹性,食后余香满口,鲜香别具一格。松茸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多种氨基酸、不饱合脂肪酸;还含有其它菌类中少有的β-萄萄糖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有机锗Ge124-239PM,多糖LPB等稀有营养元素,具有提高SOD活性,加速自由基的清除,延缓组织器官衰退,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抗病毒、抗细胞突变和增加免疫功能的能力。常食松茸能强精补肾,恢复精力,另具有益胃补气,强心补血,健脑益智、理气化痰,驱虫以及治糖尿病和抗癌等作用。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相传1945年8月小男孩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只有松茸,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它长在寒温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宋代《经史证类务急本草》有过记载。研究证明,松茸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类物质等稀有元素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采集、食用。有特别的浓香,口感如鲍鱼,极润滑爽口。松茸在日本有“蘑菇之王”之称。生长松茸的地方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美人松、大理香花、沙壤土,采集较困难,产地老百姓夜间打手电上山,采下后应用冰袋降温,一般只可保鲜三天,所以弥足珍贵。
民族风情
桂花,是一个彝族集居的山区乡,彝族人民在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早在远古时代,这里的彝族先民创造了"十月太阳历"。它一年10个月,1个月36天,年终另加5天作为"过年日",一共365天,每隔3年到第四年的过年日为6天,全年为366天。十月太阳历是在石块围砌而成的三台形台上以晨观太阳运动定冬至和夏至,晚察北斗柄指向定大寒大暑,大暑日为"火把节",冬至日开始过5天为"过年日",用以观天象的三台形台即观象台。如今,观象台遗址仍存在并经复原保护了起来。彝族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慢慢形成了一些民族风情,在桂花彝家山寨,随处可见古朴悠静的垛木房,随时可品尝到彝家人酿制的小锅酒,原汁原味的荞粑粑及各种风味的纯天然的山珍、食用野菜;在彝乡桂花,丧葬嫁娶都充满了民族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百褶裙
彝族服饰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服饰,而在复杂的彝族女装制作中,最简单而又最漂亮的就数百褶裙了。因为没有更多更复杂的手工条纹。现今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连而成。旧时全靠手工编织(羊毛或棉线),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做成。彝族百褶裙大胆的色彩搭配,因而色彩大方明亮,这是其他民族少有的。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童裙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青年以红、蓝、白色或红蓝白色相间为主,老年以青、蓝色或青蓝色相间为主。童裙裙短,一般为两节,腰小摆大。成人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直桶状,下节成细密格纹。长裙的特点在于下节的层层皱折,所以俗称“百褶裙”,以多褶为贵。旧时裙式长短与身份有关,黑彝女子长裙拖地,行走时尘土飞扬,以示尊贵。所地地区羊毛裙质地柔厚高雅,中部桶状窄长,红色,下节蓝色细褶均匀齐整,其下横间以红、白、黑细条纹,色调和谐,再下是青色,膝盖处百褶四散.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肾茶贵州省四川省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七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春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因此又称过大年。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属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集团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文化
名优特产
民族风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