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庸(1935年—2016年11月19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是中国内地的男演员。他的演艺生涯涵盖了电影、电视剧、话剧以及
曲艺等多个领域。郑天庸曾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节目中担任编导、策划,并在多部影视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表演作品包括《三国》中的
王允、《少年天子》中的
赫舍里·索尼等。2016年11月19日,郑天庸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81岁。
郑先生第一次登台是在他9岁那年,他的正在
燕京大学上学的哥哥,利用暑假和同学们一起来天津演出话剧《富贵浮荣》,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就在他家院子里进行,这一下可让他开了眼,钉布景的、做道具的、排戏的,简直让他眼花缭乱,每次都缠着哥哥要看他们演戏。暑假过去了,看不到热闹场面的小天庸突发奇想,何不自己来排戏呢,于是找了几个邻居家的孩子,拿着小人书作剧本排开了自己的戏,自己还用纸盒做了个“山坡”,用木头片钉了个窗户,用木条做了一把大刀和手枪,每个人都按小人书上画的样子来自己解决服装,直到在院子里演出的那天,还真的来了不少邻居,好歹把戏演完了,可怎么演的却一点也没记住。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第一次登台的经历却让郑天庸一生难忘,他的“戏剧情缘”也正是那时结下的。
1957年,郑天庸高中毕业后考入
天津市人艺学员班,第二年就在天津的第一部译制片《
堂吉诃德》中担任配音。当年他22岁,剧院大胆启用他排演
曹禺的《
日出》,饰演
胡四,演出中他的怩作态与神采令人忍俊不禁,他也因此剧而一举成名。
文革中他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到工厂当工人,十年的时间里,郑天庸没有从事他所钟爱的文艺工作,但那时候的他一直坚信着会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终于,1976年,郑天庸入伍进了空政话剧团,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
那时候他大哥生病住院,恰好与
相声名家
郭荣起住在一个病房,每天都去探望大哥的郑天庸也和郭荣启成了忘年交。多年来,相声界的名家
马三立、
常宝霆、
苏文茂都成了他的好朋友。“我从这些相声大师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在台上是逗人乐的,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尊严,这是许多现在的年轻人所欠缺的。”郑先生如此说。后来,郑天庸又拜山东快书名家刘鹏和
魔术道具专家王金昌等人为师,丰富了他的
曲艺功底。多年的“
曲艺缘”在《曲苑杂坛》的录制中全都用上了。在电视连续剧《
江湖笑面人》中,郑天庸饰演了一个
相声“掌门人”李守臣,获得了广泛好评。“我从小就接触了许多相声演员,对于相声演员们对艺术的态度和生活状况都比较了解,因此在同时接到两个剧本时,我没有犹豫就选定了《江湖笑面人》。把握这个人物时我就是按照生活中的相声演员来塑造的,台上幽默、热情,生活中严肃、不失自尊,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物。”
多年来,郑天庸在荧屏中塑造了大批形象,他先后主演过《大雨小巷》《乔迁》《龙嘴大铜壶》《
杨三姐告状》《赌王出山》《梅兰芳》《上海往事》等影视作品,在电视上播出的《长征》和《政府官员》中,他又分别饰演了重要角色,可谓作品颇丰,但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饰演的都是配角。谈起这件事,郑先生说:“其实配角的作用不容小觑,主角与配角是相辅相成的,配角的戏演好才能让主角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作为配角也不能放松自己,所谓‘绿叶衬红花,叶绿花更红’就是这个道理。”郑天庸日前又参与了电视剧《大栅栏》的拍摄,剧中他饰演御医魏元俊,戏虽不多,分量可不轻。魏元俊是为光绪治病的御医,剧本通过这个角色,试图揭破光绪之死的谜底,解开这一历史悬念。拿到剧本后,郑天庸先分析了魏元俊生活的背景、环境和心态,发现御医实在太难当了,尽管他医术高明,可在给
光绪帝治病这件事上,还得受制于各种强大的政治势力。戏里出现了魏元俊向
慈禧探问该怎么治皇上的病的场面,以太后为首的皇亲国戚各说各的理,让魏元俊受尽了夹板气。这场戏,一共没几句台词,全得靠表情动作来表现。姜还是老的辣,郑天庸硬是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把这个角色吃透了,在镜头前举手投足之间就把魏元俊这个窝囊御医给演绝了,赢得了在场全体演职员的一致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