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肠镇
安徽安庆市岳西县下辖镇
响肠镇位于岳西县县东南部,与岳西县天堂镇菖蒲镇毛尖山乡中关乡和潜山县水吼镇等五个乡镇接攘,北距岳西县城仅4公里,南距潜山县城和上海-成都高速公路仅40公里。总面积64.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64亩,山场67580亩。105国道和东香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响肠镇境内风峦起伏,溪水秀美,公路纵横,高低压电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无线通信全覆盖。响肠镇辖7个行政村,188个村民组。
基本情况
响肠镇建于1992年2月,系原无愁、金山、响肠三乡合并而成,据当地人民政府网站官方资料显示,总面积64.3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88个村民组,5100户,19217人,除极少数的苗、回族等少数民族外,大多数为汉族。200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
基础建设
东香高 速穿响肠镇而过,105国道贯彻南北,村组公路网络化,村级公路8条24公里,组级公路18条130公里,7个村通村公路均已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响肠镇镇政府所在地请水寨村下街村民组蟹形的镇区,以过境的105国道为中轴,以“Y”形响肠河两岸为主要区域,街道长550米,宽15—20米,占地150亩,机关、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达600余家,集镇人口3500人,为响肠政治经济学文化中心。
响肠镇镇内现有小二型水库6座,当家塘434口,水库灌溉渠8条,堰渠220条。2007年响肠镇5100多农户用上了电,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5%,电视使用率为98%。有95%的农户安上了电话,70%的用上了手机。95%农户用上了自来水,50%家庭拥有并使用了甲烷等清洁能源,70%建了新居,80%有了摩托车,40%农业生产用上了机械。
自然环境
该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南陲,北距县城9公里,东南距安庆市108公里,与天堂、蒲镇、毛尖山、中关乡、清山县割肚乡接壤。境内总地势北高南低,周边山峰中间谷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海拔千米的山峰河山寨1222.9米、放马寨1199米、悬鼓岭1035米。主要河流秦河是潜水支干流,另外还有一条发源于河山寨的支流—银塔河,经毛尖山水库注入皖水,为此响肠河流有“前河、后河”之分。
著名的千佛塔风景区在其境内,还有兴禅寺、惜字亭、请水寨暴动旧址、万家楼、胡叶吉故居、银塔尖石洞、十八罗汉尖等景点,可供旅游观光。
乡镇情况
响肠镇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县南部,南与天柱山接壤,南距安庆市108公里,北距岳西县城9公里,总面积64.37平方公里,现辖7个行政村。响肠镇处岳西南大门,古属潜山县后北乡,因 境内有皖水支流响肠河而得名。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在响肠镇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沉淀下大量的文化遗存。响肠镇这里不仅保留着古老的佛教文化遗址,独特的皖西南古建筑群,还保留着众多的古寨古战场,以及珍贵的红色革命遗存。响肠镇是一块红色土地,著名的请水寨暴动就发祥于这里,共产党的建设历史悠久,在1927年9月就成立了中共响肠支部。响肠镇镇党委下辖党支部18个,党员425人,其中农村支部7个,农村党员295人。
响肠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文人荟萃,英才辈出,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境内有请水寨暴动纪念基地、千佛塔佛教文化和神马峰奇峰异景等旅游资源,有响肠河、无愁河、浒槽河汇集形成的丰富水能资源和蕴藏量巨大的花岗石等矿产资源,盛产优质无公害茶、菜、茧、栗、药等农副土特产品。响肠镇在岳西县县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随着扶贫开发的实施和东香高速公路的开通,特别是105国道潜岳段三期工程的完工,进一步拉近了该镇与潜山、岳西两个县城的距离,成为两县县城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该镇作为岳西县城南门重要出口镇和县城经济“桥头堡”的先导地位日益凸现,是块理想的投资热土。响肠镇的发展思路是: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挖掘响肠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按照“融入县城,对接沿江”的发展思路,以扶贫开发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沿路经济、劳务经济和个私经济,培育壮大支柱特色产业,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小集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形成全民创业、全力创新、全面创优的浓厚氛围,加快构建响肠和谐社会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旅游景点
响肠镇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存丰富。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千佛塔,600余年历史的响肠老街,极具皖西南建筑特色的方氏宗祠、胡氏宗祠王氏大宗祠周氏宗祠秦氏宗祠、万家楼、大夫第、胡叶吉故居等聂氏宗祠民居,相当数量、风格各异的庙宇、古道、古亭、古桥,以及岳西高腔、戏曲、民俗音乐、谚语、说书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著名的请水寨暴动遗址等等。
响肠镇景色
古老的佛教文化遗址:响肠镇位于佛教禅宗二祖道场司空山(西北距响肠70公里)和三祖道场天柱山(南距响肠30公里)之间,自晋时禅宗慧可在此卓锡布道以来,许多佛家弟子在此设立道场,弘扬佛法。响肠镇最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当数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云寺千佛塔。《安庆府志》记载:“后山寺,一名法云寺,晋创明末寇焚。”清同治年间重修法云寺碑载:“潜北后山寺,古名法云,佛塔七级,始建于晋朝咸和年间(326——334年),--咸丰年间,劫火四起,塔存而庙宇皆毁--”慧可在上司空山之前,曾在法云寺布道;唐朝时,金乔觉在此立道场,后转至九华山修炼成地藏王菩萨--法云寺经过多次整修,已成为岳西县著名景区,寺内千佛塔,始建于晋,四方七层,因每层皆雕有大量佛像而得名。据考:千佛塔是全中原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几座四方塔之一。响肠境内还有兴禅寺(又名华公殿)、龙王庙(又称娘娘庙)等。
人文底蕴
古建筑群
响肠镇具有独特的皖西南古建筑群。响肠地处交通要塞,自元、明以降,商贸繁荣,经济兴盛,从现存古街和大量精美的古建筑可见一斑。《潜山县志》记载:“响肠老街,起于元,成于明清--为湖北到安庆市古道上一个重要集镇。”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响肠老街,残长仍有300余米,宽4米,完好地保存3座古桥,以及前清建筑方氏宗祠、方氏谱馆、惜字亭等。以老街古建筑为核心,响肠境内,保存着大量明清古建筑,代表性的有始建于明、扩建于清的万家楼大屋、建于明末的胡氏宗祠、建于清乾隆的吴氏五福堂、建于清中期的王氏大宗祠、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胡叶吉故居和吴家官邸大夫弟、以及建于清末的秦氏宗祠等。省古建筑专家考察后认为,岳西县的古建
响肠镇历史古迹
筑,外朴内华,兼具北方古民居的粗犷与南方古民居的秀美,具有明显的过渡与兼容的特点,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皖西南特色。以响肠老街为代表的响肠古建筑群,是皖西南古建筑的杰出代表。这些保存完好、体量宏大、构造精美的古建筑,不仅见证了历史上响肠的繁荣,更为如今研究明清建筑文化和宗法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标本。
战争历史
响肠镇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崇山峻岭之间,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寨、古堡以及古战场遗址。响肠镇东有海拔1200多米的河山寨,上有石头城墙数百米,解放军营房遗迹十余间;响肠镇西有请水寨,海拔956米,上有高达丈余的石头寨墙1000余米;响肠镇西南有白云寨,海拔786米,上面除石头寨墙外,还有点将台、放马场、校兵场;紧挨白云寨还有神马寨。依托这些天险和工事,宋末安抚使张德兴曾在此抗击元军,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的军队曾先后在此战斗,太平天国陈玉成曾在此战清军--20世纪20年代末,在安徽省首任省委书记王步文(岳西县温泉镇人)在此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发展党组织,在他的影响下,王效亭陈履谦王俊、吴介唐等一批共产党员在响肠领导农民运动,积极筹备武装暴动。1930年2月4日,著名的请水寨暴动在响肠爆发,1300多名革命群众在请水寨集结,宣布暴动,成立了工农红军潜山独
响肠镇山水风光
立师(后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二师)。请水寨暴动在安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开辟了以天堂地区为核心的革命根据地,创立了潜山革命委员会,是大别山南北最早的17个红色政权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响肠镇保留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岳西高腔、黄梅戏,以及大量的民俗音乐、故事、传说、鼓书和剪纸、雕刻等工艺。
名人志士
响肠镇自古重礼修文,人才辈出:有清朝山海关区总兵夏玉美,至今他的后代还收藏了皇帝的手喻;有光绪帝亲封的“骠骑将军”陈润芝;有清代朝仪大夫吴士钊;有北伐将领吴伯周、抗日将领吴世俊;有外交干才胡国材;以及一大批革命烈士,如曾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的王俊、曾任潜山县革命委员会主席的王焰才、曾任红军中央独立二师政治部主任的陈履谦、曾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的吴介唐。当代,有获过50余项国家专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实业家秦升益,作品流传10几个国家的青年书法家方中传。
经济状况
2007年经济总量达 8207万元,农民纯收入2072元,财政收入96万元,个私企业600余家,工业总产值为6290万元,从业人员1000人。粮食总产为4252吨,油料78吨,茶园5900亩,桑园3000亩,反季节蔬菜220亩,瓜蒌100亩,板栗2000亩。生猪饲养量2万头,茶、桑、菜等农民协会12个,新型农民合作组织1个,基本上形成了茶、桑、果、药、菜等特色农业和“一村一品”龙头产业。星源贸易公司、创伸公司、四达公司、天赋公司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和小水电项目的陆续落户响肠镇,一个以105国道为依托的工业走廊逐渐形成。
响肠镇山场面积6.76万亩,其中有林地5.38万亩,林场7个,总营林面积为6400亩。
公共事业
教育事业:响肠镇有初中一所,完小7所,在校学生2100人,教职工14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中、小学房屋改造面积近80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2007年,响肠镇二千多中、小学生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公共卫生:响肠镇有卫生院1所,标准化卫生室7所,拥有床位35张,专业技术人员34人,100%的农村家庭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社会事业
教育
初中一所,完小7所,在校学生2100人,教职工14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中、小学房屋改造面积近8000平方米,总投资700万元。2007年,二千多中、小学生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公共卫生
镇卫生院一所,标准化卫生室7所,拥有床位35张,专业技术人员34人。100%的农村家庭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民生
响肠镇有敬老院一所、五保户集中点12个,1000多农民被列为农村低保对象,3600多人 享受国家各种扶贫优惠政策。5000多户农村家庭享受粮食、粮种补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教育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城乡差距正逐渐缩小。
文化体育
镇建有文化站、广电站各一座。农民成立了各种民间文化组织,黄梅戏、岳西高腔等非物质文化项目,进入农民自娱自乐内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旅游
打造以请水寨暴动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以法云寺千佛塔为主的禅宗旅游,以皖西南古建筑为主的文化旅游,以生态为主的生态旅游。
公安、司法、计生、农技
建有500平方米的派出所大楼,230平方米的司法大楼,250平方米的计划生育服务大楼。社会治安防范、矛盾纠纷查处和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农业科技遍地开花。16000多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65000亩山场责任到人。
劳务输出
年均5000多人外出务工,创收2500万元,全镇人均收入增加125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情况
基础建设
自然环境
乡镇情况
旅游景点
人文底蕴
经济状况
公共事业
社会事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