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的倒影》是
木心于2006年1月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该书收录了13篇散文,包括《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和《上海赋》等。这些散文展现了木心独特的行文风格,深入探讨了人生、自然和社会等主题。
姗姗来迟,毕竟还是来了。木心,被
陈丹青(《
退步集》作者)尊称为“吾师”的前辈,《
南方周末》专版评论并由
陈子善、
陈村、
何立伟等名家共荐的文学大师。木心是个“异数”,双重性质的“异数”。
木心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而偏偏落在最宿命地湮没个人才具的历史时期,本是注定了要枯萎夭折的,但他存在,而且成熟,沉默几十年,终于扬名海外。专题评论木心的文学活动,是后事,是大事,是盛事。
他的文字,是那么样的一种富有人类感情与文化表情的中国汉字,优雅、从容、洗练、蕴藉,极为讲究。洋粹他也懂,国粹他也懂,但他不是简单的中西合璧,弄出个“
三明治”来,就像他用水墨来描画他的风景,他是用纯粹的中文书写思维,来表述他对世界的体认与感怀。
木心写过一则谈张爱玲的随感,因为没有点名,只写“她”,不大为人知。“她是乱世的佳人,世不乱了,人也不佳了。”起首就石破天惊,木心对张爱玲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
我这辈子读过无数中文,结识许多作家,至于业余爱好写作的文友更知道得无边无际,毫不夸张地说,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见到的依然活着的中文作家中最是优美、深刻、广博。一不留神,堆积在我们周围的“大师”太多了,时不时还要诺贝尔一下。真正热爱中文的朋友,读读
木心吧,他们立刻矮下去瘪下去并好笑起来。我日前破例看电视,拍的是
上海市的作家。看的时候不由叹气,如果木心仍在上海,哪里轮得到我等说嘴
木心,1927年生,原籍中国
乌镇镇。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一九八二年定居
纽约。重拾被中辍十余年的文学写作,并陆续刊载于
美国东部地区的《中国时报》《世界日报》《华侨日报》《北美日报》《中报》。1984年,台湾《
联合文学》创刊号推出“木心散文个展”专刊,震动彼岸文坛。该刊编者按:如此描述:“
木心作品在文坛甫一出现,即以迥然出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广大读者强烈瞩目,人人争问木心是谁,为这一阵袭来的文学狂飙感到好奇。”著名诗人
痖弦并在
台北市文学会议中亲自击鼓朗诵木心先生的篇章。此后及至1990年代,台湾相继出版木心先生文集共十二册。著作: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The Windsor Cemetery Diary 》。
一位年近八旬的中国作家,其作品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作为唯一的中国人,与
威廉·福克纳、
欧内斯特·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但是这位作家的名字对于大多数国内读者而言,非常陌生。这位老人,叫做
木心。作为木心先生的学生,作家
陈丹青这样评价道:木心先生可能超越了
鲁迅构建的写作境界,是我们时代惟一完整衔接
文言文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我称木心先生是一个大异数,是一位五四文化的“遗腹子”,他与传统的关系,是彼此遗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