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儒林
中国历史学家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河南舞阳人。九三学社社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比利时法国德国留学。1936年回国。曾任燕京大学台湾辅仁大学讲师,华西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内蒙古大学教授、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元史研究会第一届会长,中国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从事蒙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著有《穹庐集》,有《韩儒林文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元史分册》、《元朝史》等。
经历
韩儒林(1903—1983)中国历史学家,蒙古学家。字鸿庵。河南舞阳人。生于1903年11月2日,1983年4月7 日卒于南京市。幼年就读村塾,1919年考入开封市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3年转入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同年秋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预科,1925年秋入本科,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33年起,韩儒林以翻译《西洋文明史》而取得比利时奖学金,赴国外深造,师从法国著名汉学家保罗·伯希和,先后在比利时鲁文大学、巴黎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留学。
1936年回国后,历任燕京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讲师,北平研究院(昆明)史学所副研究员,华西大学历史系教授,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重庆)副主任,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兼边疆政治系主任。1946年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并在东方语言专科学校兼课。1949—1982年,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任,其间于1965年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兼蒙古史研究所所长1年。1962年,先后访问蒙古、苏联,参与三国合编《蒙古史》工作。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蒙古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亚文明史》编委会副主任,江苏史学会会长,江苏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任等职。韩儒林自留学欧洲以来,始终专注于蒙元史和西北民族史研究。其主要著述如《成吉思汗十三翼考》、《蒙古氏族札记》、《蒙古答剌罕考》、《元代阔端赤考》等篇,多注重名物制度的考释,纠正了元史著作中的许多失误,弄清了前人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此外,韩儒林在突厥史、西藏史、西夏史、中西交流史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50年代以后﹐他以大量精力从事教学行政﹑历史学研究的组织和人才培养工作﹐但学术研究仍未停辍。1956年﹐创立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1977年﹐创办《元史与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又与翁独健等一起倡议建立了中原地区蒙古史﹑元史和中亚文化研究会。
贡献
撰写的论文有《论成吉思汗》﹑ 《耶律楚材在大蒙古国的地位和作用》﹑ 《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地方的》﹑ 《元代的吉利吉思及其邻近诸部》﹑ 《清代内蒙古驿站》﹑ 《元代诈马宴新探》等二十多篇。60年代初﹐他参加了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编撰﹐与助手一起完成了《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元代分册﹔中期﹐参加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组织工作﹐主持北方地区历代图幅的编绘。由他主编的两卷本《元朝史》﹐获国家优秀图书奖。
韩儒林于1983年4月7日在南京市逝世。他的主要著述﹐多收入《穹庐集》。此外尚有《成吉思汗传》﹑《元史讲座》等著作。论著全集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人物评价
韩儒林是著名的史学家。他治学严谨,考证详实,分析精辟,是中原地区现代蒙元史、突厥史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评)
韩儒林专治蒙古史、西北民族史和西藏史,对古代史也融会贯通。1935年,他对李隆基后突厥汗国大臣敦欲谷、阙特勤和苏加可汗三块碑进行译注,这对深入研究突厥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为了研究民族史,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开发民族史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展览馆评)
韩儒林是在中国蒙元史和西北民族史学科领域里的杰出学者。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韩儒林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不仅仅是丰富的学术成果,还有他在元史学界培植的严谨治学风气和以身作则昭示后辈的诚实做人品格。(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评)
韩儒林始终不渝地致力于蒙元史和西北民族史研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为培养历史学人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是中国历史科学,尤其是元朝史研究领域的学术领导人之一。韩儒林治学严谨,淡泊名利,正直不阿,待人至诚,深受学界敬重,在学生心中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百年树人而难得其一,他是一位真正的当代大儒。(中央大学南京校友会、中央大学校友文选编纂委员会评)
参考资料
韩儒林.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4-07-04
韩儒林.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24-07-04
韩儒林的元史研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4-07-04
忆鸿庵(韩儒林)老师.120.seu.edu.cn.2024-07-04
目录
概述
经历
贡献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