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汉墓
江苏徐州地标之一
土山汉墓,东汉彭城王墓。位于江苏徐州彭城路南端土山。东刘庄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封子刘恭为钜鹿王,后徙封为江陵王、六安王,汉章帝崩遗诏徙封为彭城王。传五代十国至魏受禅,国除为崇德侯,共历132年。墓地上有绳纹板瓦、瓦当,可能当年有寝园建筑。土山即为封土堆,存高约18米,周长约225米。封土下有两墓,1970年发掘位于西北角的1号墓。墓室平面呈十字形,包括甬道、前室和后室,全长8.6米。系砖石混筑,在墓顶、封门墙和甬道前端均用方解石,石面上有“官十四年省苑□□六”等刻铭,此即东汉帝王陵墓使用的“黄肠石”。墓主身穿银缕玉衣,共用玉片2600余片。出土随葬铜器、铁器、陶器、漆器玉石珠饰等近百件,其中的鸟兽饰壶、“乐来”雁足灯、错金筒、鎏金兽形砚盒等铜器和“大寿长生”银盒堪为珍品。另一位于中心的墓规模较大,应是王墓,此墓为后墓。
历史
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云龙山北麓,为一大型封土堆墓,于1969年群众取土烧砖时被发现。1970年南京博物院清理发掘了一
号墓,共清理出土文物近百件,有铜器、银器、铁器、陶器、漆器及玉石等日常生活用品,其中的鸟兽饰铜壶、鎏金兽形砚、雁足
灯等,均属珍贵文物。最珍贵的是一件完整的银镂玉衣,全长1.7米,共有2600余片玉片,用银丝串连成人的形状。玉片形状以长方形略带梯形的居多,另有少量正方形、不规则形等。一般每片玉片的角上钻有孔,并在裤筒、袖筒上墨书编号。1977年在一号墓南侧,发现另一更大规模的墓,编为二号墓,从规模看,该墓应为主墓。从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推测,该墓应为东汉某代彭城王墓。考古界专业人士对主墓寄予很大希望,但当时由于经验、技术、经费等方面原因,主墓的挖掘方案迟迟没有被批准。2002年11月,徐州市中医院扩建时,曾发现土山汉墓的陪葬墓,当时考古人员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些玉器和陶器等文物。
2004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徐州博物馆开始发掘二号墓,至2007年基本完成了封土部分的发掘工作。2012年,土山汉墓保护及永久性展示建筑工程完工,并对外展示。2014年,二号墓才正式开挖。
现状
截止2017年3月,封土、封石的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墓室清理阶段。根据专家论证会的要求,徐州博物馆正在做打开墓室前的预防性保护工程,利用钢结构对遗址进行支护处理,维持遗址本体现状,为下一步精细发掘提供安全保证。4月份建成全馆范围内的环境监测系统平台,考古发掘将随时参考现场环境监测数据调整进度,以最大程度保护新出土的文物。
发掘过程
第一阶段
2004——2007年是土山二号墓发掘的第一阶段
封土清理2004年,土山二号墓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进行考古发掘,主要是墓室以上封土部分的发掘,这个工作一直持续了近3年的时间,到2007年才算基本完成。与中国古代常见的较为纯净的墓葬封土不同,土山汉墓的封土极为杂乱。其黄灰色夯土中夹
杂着大量的汉代筒瓦、板瓦、瓦当、陶器残片及竹木器残片等,更为罕见的是封土中发现了大量西汉的楚国封泥(注:封泥作用似今天的信戳,是古代缄封简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主要流行于秦汉)。大量封泥的发现对于研究两汉时期的社会状况极为重要,考古工作者如获至宝,对于封土的发掘细致入微,对于外运土方都要经过多次筛选甄别。到目前为止,土山封土中已获封泥4500余方,包括官印封、私印封及无字封等,时代几乎与西汉楚国相始终。
封泥东汉彭城王墓封土中发现大量西汉时期封泥,这是怎么回事呢?早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土山所获封泥并非其原生堆积,而是经过人力搬运导致的次生堆积”,并进而根据出土大量的西汉楚国群卿、属县官印及大量伴存的建筑构件推断“土山封泥群的原生地点应为西汉楚国的丞相官署”。这事好像挺好玩的,感兴趣吗?在《土山汉墓出土封泥原生堆积地点及性质探析》一文中会让你有所思。第一阶段发掘工作为土山汉墓的保护及展示工作提供了依据,随后的几年,土山汉墓进入规划建设期。到2012年徐州博物馆“四位一体”工程完工,土山汉墓成为徐州博物馆的一部分,考古工作有了更好的发掘环境,进入了室内发掘阶段。第二阶段从2014年开始至今,是土山二号墓发掘的第二阶段。主要有如下重要发现。
第一,清理墓道。发现墓门外有两道封门设施,北侧一道封门由打磨光滑的长方形块石封堵,紧邻南侧有一道砌筑整齐的砖墙封堵,墓道两侧各有一个耳室,墓道壁上残存有分布密集的长方形浅。从发掘情况可以判断,土山二号汉墓有明显的二次打开现象。第二,清运墓室上部封石。封石南北纵向成排放置叠压于墓室之上,共有4层,每层16排,每排16—21块不等,总计有1100余块封墓室上部封石。这些封石以方形为主,边长90—100厘米,厚28—40厘米,其表面均有清晰的加工痕。一些封石上留有开凿的楔窝,多数封石上留有刻铭,记载着工匠的姓名或封石的摆放位置等信息。因时间久远,加上砖券墓室塌,封石多已残断,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修复保护工作。第三,清理盗洞。在一个从穿过近20米的夯土、穿过4层封石、进入主墓室的盗洞内,考古发现30余片铜缕玉衣片和两片银缕玉衣片。可以证明,土山二号墓中至少埋葬了两位死者。专家意见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林留根认为:将田野发掘搬入室内就是实验室考古,土山汉墓具备这样的条件,下一步发掘进入精细化阶段,必须按照实验室考古的要求来细化规范发掘工作,墓室尤其是回廊的发掘需要多学科合作最大程度提取原始信息。鉴于考古发掘具有不可逆性,南京博物院考古学家邹厚本先生提出“细化发掘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区域或者模块发掘,争取零失误”意见。根据土山汉墓将来保护展示和游客参观需求,专家指出土山的封土、封石及墓室等部分是将来为公众展示的主体,应加强保护工作,墓室发掘过程中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原状,对于重要遗迹现象如墓道两侧的壁龛、墓门券顶等必须要进行现场加固保护。对于土山“边发掘边开放”的理念,专家们一致予以肯定,并建议土山汉墓发掘应拓展思路,建立公众考古项目体系,扩大影响力,宣传徐州两汉文化。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家珍院长提出土山汉墓公众考古应开拓视野,可以将公众参与的随机性与专业性结合起来,实行志愿者和会员等多种形式。南京博物院李民昌副院长认为:土山考古发掘要围绕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目标,要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发掘计划,使土山项目成为展现江苏省汉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墓主谜团自汉高祖刘邦立国,封弟刘交为楚元王于家乡徐州市徐州在两汉四百年经历了西汉12代楚王、东汉1代楚王和5代曹据的统辖。这18赵代王嘉及后、妃、诸侯、显贵的墓,环列于徐州周山,由于汉墓在古代被盗严重,给徐州两汉考古留下了许多谜题。自1969年徐州土山一号墓被发现,根据墓葬形制、封石上“官十四年”刻铭,考古界推测墓主应为在位14年以上的东汉彭城王刘道或孝王刘和的王后。土山汉墓被认定为彭城王墓,几成定论。东汉第一代楚王刘英自杀于永平十四年,这个年份与封石的“十四年”相吻合。结合一号墓出土的大量西汉封泥和二号墓的经幢类石柱,王恺认为,土山汉墓墓主不是某位曹据,而是东汉唯一的楚王,因崇佛闻名,又因佛获罪的刘英。土山传说与土山汉墓的时空交集郦道元水经注》载“今彭城南项羽掠马台之西南山麓上,即范增墓也”,因而人们普遍认为土山是被项羽视为父亲的谋士范增的墓。事实上,土山是一处东汉墓葬群的封土,已于1969年、1977年、2002年先后挖掘或探明汉墓三座。在汉墓没被发掘的一千多年里,关于土山的传说,扑朔迷离,不但《水经注》记载这里是亚父冢,民间还传说范增去世后,在戏马台练兵的湘军将士用手捧土、脱下战袍甲兜土成山以葬,在土山东面形成一片低洼地,俗称卸甲汪,后称沙家汪。戏马台、沙家汪都确有其地,因而范曾墓长时间被人们深信不疑,古时有人专门前往土山凭吊,题刻了碑石“楚亚父范增墓”。这座传说中的“范增墓”,在元代还引来了盗贼。据《初盗发亚父冢》所记,盗墓者贾胡在土山“筑室潜谋二十年,一朝凿井穿其垄”,深挖四十余尺,盗走宝剑等物,后被缉拿归案。不管贾胡自己认为盗的是谁的墓,历代的盗墓给徐州市汉墓带来“十室九空”的后果,为今人判断墓主留下了无穷的猜测。土山汉墓中的时光密码一号墓许多封石上刻有采石人或工匠的姓名,冠有“官工”二字,内容有“左湖石官工田阳治”、“左大石官工左寅治官”、“官十四年”等三十多种,说明此墓或由当时的中央政府派遣官吏主持修建。汉墓的制式,东、西汉有明显区别,西汉为凿山而建,东汉为砖石垒砌,所以土山一号墓被确定为东汉墓无疑。一号墓中最大的亮点是银缕玉衣,为我国最早发现的完整的银镂玉衣,曾在多个国家展出。1977年土山二号墓被找到。当年春,毕业于北大考古系的王恺从洛阳市调往徐州市博物馆工作,徐州地下丰厚的两汉遗存让他急于求解。他认为:这么大的封土堆,仅埋1969年发现的一个小砖墓,况且不在中心位置,太奇怪。土山里应该还有一座更大的墓。5月,王恺把土山二号墓找了出来。土山二号墓顶原已塌陷,王恺在石封门墙东侧发现了东侧室,用手电环照四周,看到黄肠石上刻有“官十四年苑伯石官工治”字样,与土山一号墓相同。黄肠石为考古专用词,西汉以垒砌柏木为室,称之为“黄肠题凑”,东汉改木为石,称之为“黄肠石”。土山二号墓规格远大于一号墓,专家判断先前挖掘的没有兵器的一号墓为二号墓主人的王后墓。土山二号墓后因手续、经费、安全等多种原因,未深入挖掘,当年试掘的墓道被回填,现在墓的上方已建好永久保护建筑,待日后考古发掘。2002年11月,土山三号墓被发现。市中医院在土山西北方向建病房大楼时,挖掘机地基带上来几块大青砖,考古人员历时一个月,勘探出一座“十”字型东汉大墓。由于此前比之规模小很多的土山一号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人们对土山三号墓期待很多。但经过仔细清理,墓室几乎是空的。探寻墓主人的真相封泥流行于秦汉时期,是印章按于泥上封缄牍函的凭证。土山发现的封泥内容有“楚内官丞”、“楚中尉印”等等,从印文看,它们中的多半属于西汉楚国或东汉刘英楚国。试挖土山二号墓时,曾发现一个圆柱状石经幢的东西,长约两米,直径0.3米。石经幢一般是寺院作纪事用物。土山汉墓里会有石经幢只能是东汉以崇佛闻名的楚王刘英。刘英是中原地区正史记载的诸侯国里第一个崇佛的王。永平十三年(公元70),有个叫燕广的男子上告刘英逆谋,朝廷责令察验,有司上奏说刘英招揽聚集奸猾之人,造图谶,擅自设置官职,大逆不道,请求处罚。明帝因爱护亲族而于心不忍,只废掉刘英的王位,迁徙到丹阳泾县(今安徽宣州)。永平十四年(公元71),刘英到丹阳后便自杀。天子派光禄大夫持节到聂氏宗祠吊唁,加赐列侯印带,按诸侯之礼葬在泾县。永平十五刘英——正史记载的中国诸侯国里第一个崇佛的王年(公元72),刘庄驾幸彭城,元和三年(公元86),许太后去世,天子派光禄大夫持节到祠堂吊唁,又派者备好楚王的官属迎接刘英的灵柩,改葬彭城。土山一号墓封石上“官工”等字样,说明此墓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后汉书》里恰有天子派谒者迎接刘英灵柩、改葬彭城的记录。在土山封土中发现的封泥印文多半是属于西汉楚国和东汉刘英楚国的官制…所有这些,东汉第一代楚王刘英所历最为吻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
现状
第一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