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录碎事
宋代叶廷珪编集的类书
《海录碎事》是南宋初年闽人叶廷珪编集的一部中型的类书。全书共二十二卷,合计五十多万字,《海录碎事》将叙事和诗赋合为一体,共征引各类书籍诗文达千种以上,而且绝大多数都引自原书;从收书范围看,经、史、子、集四部均有收录,全书分为天、地、衣冠服用、饮食器用等十六部。《海录碎事》的编纂时间是从绍兴十八年秋到十九年五月。
《海录碎事》自问世后的很长时期里一直未引起学界的重视。直至19世纪六十年代,夏承焘先生提及《愁赋》片段存录于《海录碎事》卷九下,考证了《愁赋》词篇的存在,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世纪九十年代,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这部典籍。《海录碎事》作为宋代的一部私修类书,分类合理,收录资料丰富,尤以诗文为多,不仅方便查找资料、文章出处、典故,共科举学习作诗作文之用,而且具有传承文化与文献保存的功能。
书名
《海录碎事》起初起名叫《一四录》,后改为《海录碎事》。其中,海代表广博渊湛的意思。
成书
作者与时代
叶廷珪,字嗣忠,号翠岩,瓯宁(今福建建瓯市)人,生卒年月不详,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徽宗宣和年间,叶廷珪出任冀州武邑县丞,在宣和四年(1122年)的燕山之役中恪尽职守,保障了军饷的有效供给。叶廷珪性格耿直,转任饶州德兴县丞,逢靖康之难。绍兴五年(1135年)任福州福清知县,由于福清市临海产盐,因而民众多以采盐为生,叶廷珪关怀民生,每逢盐贱民困时,就向朝廷奏请增加盐价,使民众生活得以改善。叶廷珪还绘制了《煮盐利害图》,并著文进行说明,沿海州县官员皆效法。朝廷南渡,叶廷珪任太常寺丞并补中秘府,后来升迁为兵部郎中。绍兴十五年,叶廷珪在任中秘府时,高宗召叶廷珪询问礼乐之事,他认为国家正在用兵之时,不宜讨论礼乐。这与秦桧的偏安一隅、忍辱求和的政策相悖,引起秦桧的不满。绍兴十八年(1148年)秋,以左朝请大夫出知泉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市舶司,后移漳州市。《海录碎事》一书,即在守泉州市时编成。
成书过程
《海录碎事》是叶廷珪在四、五十个年头中借书、读书、摘录的产物。他在编写《海录》时,区分为六个序列《海录杂事》《海录碎事》《海录未见事》《海录事始》《海录警句图》《海录本事诗》。《海录》系列中,只有《碎事》编类成书,一是因为《碎事》所录最多,二是因为叶廷珪在得郡有时间,成书是在得郡泉州的次年即绍兴十九年的夏天。之后,叶廷珪继续遭到秦桧的更大的打击,晚景凄凉,所以《海录》原稿的其他系列,遂沦丧而不可间了。
内容结构
内容综述
《海录碎事》共二十二卷,合计五十多万字。《海录碎事》将叙事和诗赋合为一体,共征引各类书籍诗文达千种以上,而且绝大多数都引自原书;从收书范围看,经、史、子、集四部均有所采。全书分为天、地、衣冠服用、饮食器用等十六部,部下又详细分为五百八十多门,每一条目另立一个一至四个字(个别为五字以上)的小标题,起初取名《一四录》,后改名《海录碎事》。《海录碎事》的十六个部类分别是天、地、衣冠服用、饮食器用、圣贤人事、帝王、臣职、鬼神释道、百工医技、商贾货财、音乐、农田、文学、武、政事礼仪、鸟兽草木。
内容特色
《海录碎事》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其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史部方面,叶廷珪对《汉书》、《三国志》、《南史》、《北史》引用较多,几乎每一门类都有引录;集部方面,对《文选》引用最多,每一门都有有引录。诗赋方面,作者对唐李白李贺李德裕、宋王珪林逋的诗采录较多。《海录碎事》一书所存录内容对故书杂记群籍中的新奇事、新鲜词语和诗赋佳句等均有所辑录,如“败水”、“十四昔”、“丰隆椎”等新鲜词,不仅一般类书没有引用,而且在《佩文韵府》、《渊鉴类函》这些大型语词类书中也查寻不到。其所援引内容大部分都是宋以前书籍,而且多是诗文,引文简略。
参考资料
出版历史
根据《海录碎事》叶廷珪序:“绍兴十八年(1148)秋,得郡泉山,公馀无事,因取而类之”,最后所注时间“绍兴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1149年7月4日)”,从绍兴十八年秋到十九年五月,《海录碎事》二十二卷、十六部的编纂时间仅用了大半年时间。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此书重新刊刻流传。明万历末年出现杭州刻本。1818年,日本出现花朝复刻本。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出版明万历年间卓显卿刻本,末附词目索引。200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海录碎事》李之亮的校点本。2019年11月,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海录碎事》。
价值意义
《海录碎事》作为宋代的一部私修类书,分类合理,收录资料丰富,尤以诗文为多,不仅方便查找资料、文章出处、典故,共科举学习作诗作文之用,而且具有传承文化与文献保存的功能。《海录碎事》成书于南宋初年,是抄录诸书分类编次而成,所录多是宋以前文献,对校勘考证古籍、辑录佚书以及整理佚文方面有很大的裨益.。该书还收录了新奇语词,辑录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情况,记载了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保存《市舶录》仅存于世的文字,记载了福建郡县的变迁,对研究科技史、地方史有一定意义。
相关研究
《海录碎事》自问世后的很长时期里一直未引起学界的重视。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夏承焘先生在《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提及颇具争议的庾信词名篇《愁赋》片段存录于《海录碎事》卷九下,考证了《愁赋》词篇的存在,由此《海录碎事》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虽然自19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这部典籍,但也仅是将其作为工具书为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引证、辨析,并没有从内容、辑录方式、特点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等方面对该书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如胡道静先生在为影印出版《海录碎事》一书作序文《叶廷珪和〈海录碎事〉》时,概括介绍了作者叶廷珪的境遇及其《海录碎事》的版本,并对该书的辑佚校勘价值举例说明。此外,陈自强《叶庭珪及其〈海录碎事〉》一文简单论述了作者叶廷珪生平及《海录碎事》的特点与价值,李道和《〈海录碎事〉引〈荆楚岁时记〉条目辨证》、杨晓斌《类书、总集误收颜延之诗文辨正》、王利伟《宋代类书研究》等文,仅将所研究对象与《海录碎事》中部分条目内容进行查寻、考证。
评价
余甚爱之,以为诗人类事之书,唯是最古,皆伐山朴材也。(十九世纪日本汉学家松崎復 评)
是辑集群书中的新奇事,并且汇集了故书杂记群籍中的新鲜词语。(胡道静先生 评)
在辞书史上闪耀着文献价值的无限光辉。(陈汝法先生 评)
其他版本
刘凤本
《海录碎事》最早刻本是南直隶长洲刘凤与其族孙刘应广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的校刻本。刘应广家中有《海录碎事》一书,遂邀请当时告老还乡的刘凤一同校勘,此书才得以重新刊刻流传。据刘凤在刻书序中说,由于在众多类书中只有《海录碎事》没有传世刻本,所以得此书后进行刊刻。
杭州本
明万历末年出现了署名“明入斋卓显卿寓庸校刻”的杭州刻本,武林何伟然作的序,板式、内容与刘凤刻本相同,应是刘凤本的翻刻本。据胡道静先生考证,卓显卿同时代有同乡人卓明卿,推测是卓显卿的兄弟。自明朝以后,除了《四库全书》本,中国再没有该书新的版本流传。
花朝本
日本有文化十五年(1818)花朝复刻本,时间相当于中国清代嘉庆二十三年,跋文中说是转刻自刘凤刻本。日本学者松崎復称:“《海录碎事》一书,宋《艺文志》及《文献通考》俱著录,万历时又经梓行,所怪明清学者多不引用,此间亦少传本。”
参考资料
..2024-06-13
海录碎事.豆瓣读书.2024-06-14
..2024-06-14
..2024-06-13
目录
概述
书名
成书
作者与时代
成书过程
内容结构
内容综述
内容特色
出版历史
价值意义
相关研究
评价
其他版本
刘凤本
杭州本
花朝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