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镇(已撤销),原隶属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南部。镇境东连安州区黄土镇,南邻安州区乐兴镇,西界安州区桑枣镇,北接永安镇,东北与江油市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千米。总面积98.9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安昌镇户籍人口41706人。原为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下辖的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南部。镇境东连
安州区黄土镇,南邻安州区
乐兴镇,西界安州区
桑枣镇,北接永安镇,东北与
江油市接壤。2019年12月26日,安昌镇被撤销,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昌镇管辖。
历史沿革
安昌镇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曾属
涪县。历经
北周、唐、宋、元、明等朝代的
行政区划变更,明洪武七年(1374年)安州降县,县城迁至今安昌河一带。民国时期,安昌镇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1950年改为
安昌乡,1952年析置安昌镇。1981年,安昌乡更名为安昌镇。2009年2月1日,安昌镇划归
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2019年12月25日,安昌镇撤销,行政区域并入永昌镇。
汉属涪县。1981年,更名安昌镇。2009年2月1日,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 截至2019年末,安昌镇户籍人口41706人。截至2019年10月,安昌镇辖5个社区、19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安昌镇大东街13号。2019年12月25日,撤销安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昌镇管辖,永昌镇人民政府驻大东街13号。
汉属涪县。
北周天和初年,设金山县。
唐划归龙安。
宋属石泉军。
元升为安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安州降县,县城从火盘山迁驻于今址安昌河,首建场设市。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中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第一区城厢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中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设安昌镇。
1950年,改安昌乡。
1952年,析农村部分置安昌、高桥、白马3乡,析城区置安昌镇。
1953年,更名城关镇,安昌乡更名开茂乡。
1958年,与开茂、高桥、桑枣、永安4乡合并为城关公社。
1962年,析置城关镇。
1981年,更名安昌镇。
1984年,开茂、南丰2乡并入安昌镇。
2002年4月,由安昌迁驻花菱。
2009年2月1日,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
2019年12月25日,撤销安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昌镇管辖,永昌镇人民政府驻大东街13号。
行政区划
在撤销前,安昌镇下辖5个社区和19个行政村。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安昌镇地处龙门山脉与
成都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
天麻林,海拔1421米;最低点位于宝林村,海拔572米。
气候
安昌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季微寒,春来较早,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6℃,1月平均气温5.4℃,极端最低气温-4.5℃;7月平均气温24.6℃,极端最高气温38.1℃。最低月均气温2.9℃(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6.2℃(2000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9.2℃,最大日较差17.4℃ (1986年5月13日)。生长期年平均321天,无霜期年平均300天,最长达324天,最短为24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902.2小时,年辐射总78.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6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4天,最多达185天(1975 年),最少为124天(1987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175.3毫米(1967年),极端年最小雨量619.8毫米(2002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7月最多。
水文
安昌镇境内河道属
涪江水系,河道总长度为9千米,苏宝河自北向南流入镇域,茶坪河自西向东流入镇域,两河在安昌镇汇聚后,取名
安昌河,从镇域东南侧流出,
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安昌镇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少数年份有大风、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7年8月13~15日,
安昌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水量达到284.3毫米,造成632间农房倒塌,农作物成灾面积2315公倾。
自然资源
安昌镇境内已探明矿藏主要以石灰石矿为主,位于川主村,矿区面积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3.5亿吨,可开采量2亿吨,年产量200万吨;
砂金矿,主要分布在开茂村及
安昌河,每吨原砂含金约0.75克。境内有国家重点一级保护植物银杏、
红豆杉,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大鲵属、
岩羊、锦鸡等。
人口发展概况
2011年末,安昌镇辖区总人口6.0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万人。另有流动人口1万人。总人口中,男性3.16万人,占52.5%;女性2.86万人,占47.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羌、回、藏等18个少数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79人。
2017年,安昌镇常住人口44335人。
2018年,安昌镇总人口21301户49478人,其中农业人口8852户44651人。少数民族中有羌族1101人,回族61人,藏族39人,土家族21人,彝族21人,壮族10人。村道76.89公里,其中硬化76.89公里,乡村公路村通率100%。
截至2019年末,安昌镇撤销,安昌镇
户籍人口为41706人。人口以
汉族为主,同时有羌、回、藏等少数民族。
经济
2018年,安昌镇
地区生产总值达8.42亿元,农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2元。镇内有工业企业85个,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5个。2018年,安昌镇土地确权7498户,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217个,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投入财政资金4305.53万元,打造水果、中药材、生态鱼米等特色种养基地。投入资金500万元,新(改)建村组道路18.9公里,新建水利设施6处。投入资金220万元,实施幸福美丽新村项目3个。投入产业补助资金335.53万元,发展银杏种植1300亩、白芷400亩、稻田养鱼314亩。引入民间资本2700余万元,打造雷竹、脆红李、猕猴桃等产业基地2300余亩。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市级专合社1家、市级家庭农场1家。发放农户圈舍和引种补助188户72万余元。全年生猪出栏87564头,家禽110567只,禽蛋2300余吨。
交通运输
安昌镇境内有省道成(都)青(川)路通过,县道安(昌)罗(江)路、永(兴)安(昌)路分别起止于镇境,有客运站2个。
社会事业
教育
安昌镇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设施完善,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2011年,安昌镇教育经费达0.72亿元。
医疗卫生
2011年,安昌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3万人次,住院手术300台次,出院病人1049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7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6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镇内有多个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环境保护
2018年,安昌镇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秸秆禁烧巡查398次,制止露天禁烧28起。5个棚改已拆除区域全部改建为停车场或城区绿化,启动城区定期洒水除尘工作,降低城区扬尘。加大农村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4件。生活垃圾集中清运720车次、1512余吨。苏包河、茶坪河流域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纳入水污染监控重点区域,全年开展巡河179次。全年参与环保调解执法10余次,处理市长热线、网络信访等环境问题32件。安昌镇积极推进大气、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工作,加强环境整治和保护。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安昌镇因茶坪河、苏宝河在此交汇后名为
安昌河而得名。
名胜景区
安昌镇拥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包括龙隐镇和寻龙山卧龙洞等自然和历史景观。
龙隐镇
龙隐镇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原属安州区,“5.12”地震后因行政区划的变动,划归北川县)龙泉砾宫背后。原名北斗镇,是西南地区完整体现民国时期小镇生活风貌的古镇。古镇以小、全、特、巧、奇独具特色。在这里成功拍摄的电视剧有:《淘金记》、《花殇》、《王保长歪传》、《误入深山的女人》,以及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保田先生主演的《王保长抓壮丁新篇》。
寻龙山
寻龙山卧龙洞形成于两亿年前的“地下香格里拉”,是卡斯特地貌砾岩溶洞。溶洞分为六层,有溶洞三宝——东宫大厅,大小月城和神龟大殿等奇观连接而成。洞内洞外空气流动通畅,使整个景区都充满负氧离子。
荣誉称号
安昌镇曾于2017年11月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