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马
二胡曲目
《赛马》是黄海怀以内蒙民歌《红旗歌》为素材创作的一首二胡曲,于1960年完成创作。是1962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中的作品,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64年出版发行。
《赛马》旋律简单,描写了内蒙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乐曲将蒙古风格的音阶和节奏同汉族音乐中常用的装饰音巧妙地结合,使乐曲既有欢快奔腾的场景,又有抒情歌唱的景象。同时,拨奏和连奏的技巧运用,使乐曲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此曲在黄海怀先生创作以后,发生两次改编。第一次是1974年7月,经过沈立群的改编,经由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访问蒙古时演奏;第二次是2005年由二胡演奏家陈耀星陈军父子,对二胡曲《赛马》再次进行了改编。
乐曲背景
二胡曲《赛马》由20世纪二胡名家黄海怀于1959年创作,1960年定稿。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64年出版发行。
黄海怀考入音专后,面对当时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浩渺如烟的民族民俗音乐资源,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从京、楚、汉、越、西北秦腔二人转等各类戏曲、民歌、器乐曲,到二胡、高胡京胡板胡湖南省的鼓戏大筒以及河南曲剧的坠胡等演奏乐器,黄海怀沉醉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同时,他对于可借鉴的外国音乐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尤其是刘天华先生对小提琴演奏技法的研究和借鉴,对二胡曲《赛马》的创作技法奠定了基础。最终在准确掌握蒙古族音乐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创作了二胡独奏曲《赛马》。
1962年3月武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组团赴广州市参加首届“羊城花会”,黄海怀的二胡独奏《赛马》轰动羊城。
1963年5月,黄海怀与其学生吴素华代表湖北省参加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黄海怀获三等奖并获优秀新作品演奏奖,其创作的《赛马》、移植的《江河水》风靡全国。这期间《赛马》由黄海怀演奏灌制密纹唱片,《江河水》由其学生吴素华演奏灌制唱片。
1964年,《赛马》《江河水》收录入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二胡曲十首——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新作品选集》。
作者介绍
黄海怀(1935—1967年),生于江西萍乡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黄海怀从5岁开始,便喜爱戏剧,尤其痴迷于音乐,常常跑到剧场看戏、听音乐、学胡琴。有时,在街上遇见拉二胡的算命先生,必尾随其后,为听曲子常迷途,是当地有名的“痴琴伢子”。1952年,17岁的黄海怀考入江西省萍乡中学,同时兼任萍乡正大街业余剧团副团长和教习。进入高中后,更是刻苦练琴。黄海怀在做完功课以后,总是带着二胡到楼顶上练琴,常常练到深夜。
1955年,黄海怀考入武汉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现武汉音乐学院),师从周华林先生学习二胡。此后,又对蒋凤之、张锐的演奏风格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其乐理和演奏技巧逐渐步入成熟,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和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校期间,黄海怀常应邀去湖北省广播电台为听众演奏二胡,每次演出均博得听众的热情赞誉。1958年,黄海怀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
1959年,黄海怀创作了二胡独奏曲《赛马》。1962年,黄海怀又将东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编为二胡独奏曲,并获得成功。1962年在“羊城音乐花会”上,黄海怀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1963年的“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获三等奖。1964年,《赛马》、《江河水》被灌制成唱片,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奠定了黄海怀在中国音乐界的地位。这两首乐曲直到今天仍然盛传不衰。
1967年3月黄海怀英年早逝于武汉市,年仅32岁。
乐曲赏析
乐曲开篇即渣染了蒙古族人民赛马的热烈场面,辽阔无际的草原上,纵横驰骋的骏马你追我赶,奋斗不息。前四小节旋律一致,并且都用强弓演奏,表现了赛马健儿们竞争激烈,势不可当的劲头。
接着,乐曲完整地引用民俗音乐的全曲旋律,通过对民歌锦上添花的变奏,创造性地运用大段落的拨弦技巧,使乐曲别开生面,独树一帜,随后自然地引出了华彩乐段,这是模仿马头琴演奏手法的一段“独白”式的音乐。乐曲的最后,以第一段旋律的变化再现结束全曲。
《赛马》的曲式结构,是一首由单一主题及其派生变衍构成的三部曲式,其中间部分也即第二部分是原民歌,第一、第三部分是原民歌的派生。三个部分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赛马”来展开,无论是从材料处理上,还是形象塑造上,都强调“赛马”这一形象并对其进行多侧面的展示。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和对比,但又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而歌唱性的原民俗音乐主题在材料组成的意义上则具有主导性质,在乐曲的中部形成一种凝聚力,将两端的发展部分紧紧地拉拢,构成全曲的对比统一的整体。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条十分典型的器乐化旋律,F宫D羽调六声音阶。通过这些不同跨度音程的上下跳动、连续快速的律动音型、以及细致的节奏处理,在开阔奔放的强音和急促有力的音型的背景之下,作曲家将主题的音高材料通过节奏压缩,构成激进的、迂回环绕的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律动,并以模仿方式进行变换,带有流畅的旋律性的运动感,“开门见山”地把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热烈欢腾的场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部分
乐曲的第二部分(41~108小节),这是主题的完整引用及其变奏的部分,也是全曲的“中间”部分,好像是第一部分之后的自然的“发展”。第41~56小节,是主题16小节原型。第57~72小节,作曲家通过变奏的手法将主题旋律音加花装饰,对节奏进行填充,轻快活泼的节奏使音乐富有动力,使原主题从音乐性格上更靠近“赛马”的形象。第73~88小节,是主题旋律的第二次变奏,由伴奏声部演奏,简单的旋律隐藏在3个八度之间来回跳跃,随着音高位置的变化,“骏马奔腾”的形象栩栩如生。
二胡创造性地大段落地借用小提琴的拨弦技巧,漏板半拍奏出跳跃的分解和弦,两者生动地结合。比较新颖的二胡拨弦技巧,与前拉奏的旋律在节奏和音色上的对置所形成的鲜明对比,使音乐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展开。第88~108小节,这是一个过渡性的乐段。贯穿进入,压缩主题旋律材料,呼应第一部分开始的第一乐句模仿“马蹄声”的效果,使主题融会贯通全曲。紧接是在五声音调中激进的迂回环绕。第100~105小节,是主和弦的分解,这4小节的和弦分解,进一步肯定并巩固了前面两部分的调性,并与随后的华彩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随后扩充的几小节(105 N108小节),作曲家运用戏剧音乐紧拉慢唱的手法,将两部分之间过渡的句逗间隔填补起来,使之成为一条不间断流动的紧凑旋律,把主题旋律与过渡统一在同一条旋律线的平面上,使之合二为一。第1 08小节不在主音上收拢,而在“A角”开放结束。作曲家选择这样的手法,不仅保持着音乐继续前进的动力,而且自然地引出了二胡的华彩段,并暗示了华彩段的功能特点。
尾声
在泛音的无限延长中,第一部分开始的第一乐句的/马蹄声0形象再次出现,首尾呼应,转入了第三部分,回到F宫D羽调。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热烈欢腾的赛马景象重现在听众眼前。进入“再现”之前,有4个小节音型引入,由伴奏乐器演奏。这4个小节(111~114小节),是持续的/A角0音(即主题第二句的落音)的节奏的变化,这个“角”音从华彩段的最后一个音开始,直接准备了主音的出现。用西方和声观点来看,就是“属——主”的准备。在欢腾炽热的气氛中,音乐戛然而止于主音“D羽”音。这种“短而有力”的结尾,让听众回味无穷。
演奏技巧
在《赛马》中,没有使用过多的特殊技法,演奏时须注意情绪的热烈、弓法的流畅和音色的饱满,全曲一气贯之,自然天成。但在曲子的关键之处,有部分技法颇具特色。
1.喷弓:赵寒阳先生在其著作中为喷弓做了定义,认为喷弓是指音头的运弓要如同火山喷发似的突然、强烈,利用右手腕的瞬间甩动来完成。在《赛马》的开头乐句即使用该弓法,展现内蒙古草原赛马的热烈场面。
2.颤指音:也称打音,为左手技巧,在演奏本音时,用手指连续快速地击打本音上方的二度音或三度音,以发出类似吹奏乐器中打花舌的声音,其实际效果为三十二分音符与上方音的交替重复。颤指音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能使旋律产生各种色彩变化,在描写内蒙古草原题材的乐曲中经常使用,来模仿马头琴的演奏风格。《赛马》在第二段落中便使用了颤指音,奏出了浓郁的蒙古风情。
3.顿弓、连顿弓:顿弓的“顿”即停顿之意,它是音符之间有所停顿的一种弓法,依靠手指敏捷的动作,使弓毛在弦上一紧一松地交替进行,配合弓子的拉推,发出短促而富有弹性的声音。顿弓有分顿弓与连顿弓之分,其中连顿弓即一弓演奏两个以上的顿音。
4.拨弦:根据乐曲的需要,模仿弹拨乐器的演奏方法,用手指拨弦来发声,即拨弦奏法。在《赛马》中,黄海怀先生用拨弦来模仿马蹄声,可以说是一种创举。
改编版本
沈利群改编版
1974年7月,时年29岁的闵惠芬调入中国艺术团。正逢文化部安排了几场对外的演出活动,其中要去蒙古共和国。由于《赛马》引用了蒙古民歌《红旗颂》,要求不要演奏此曲或对其进行删改。为了达到演出要求,由著名女作曲家沈利群对黄海怀创作的《赛马》进行了改编,改编后的《赛马》既回避了当时认为敏感的部分,适应了当时出访工作的需要,而又不失原曲的韵昧。闵慧芬演奏的《赛马》响遍祖国大地。
陈式父子改编版
进入80年代后,二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个新的时期,二胡音乐的创作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大量探索性技法被采用。2005年,著名二胡演奏家陈耀星陈军父子,对二胡曲《赛马》再次进行了改编。将乐曲中部的单声部旋律改成了双声部,融入了西方音乐的无调式风格,半音模进、大击弓、双弦快速抖弓等技法的运用强化了赛马时的激烈场景,同时提升了乐曲的演奏难度和音乐表现力。
获奖情况
(以上信息来源资料)
社会价值
《赛马》描述的是蒙古族牧民在草原上纵马竞赛的场面,强调你追我赶、永争先锋的竞争性。曲式结构上它是三段体结构,篇幅较短,在音乐会场景中很难发挥主体性乐曲的作用,但适合作为加演和返场曲。《赛马》强调弓法的流畅和音色的饱满,全曲情绪开朗、色彩热烈,注重连贯的线条感。这首乐曲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高到新的水平,成功地证明了二胡也能表现奔放、粗犷、炽热、欢腾、一往无前的阳刚之韵;面世前后相距十几年,在当时均属创新之作,并对二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二胡乐曲中的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
音乐欣赏--二胡曲《赛马》.镇江市丹徒区文化馆.2023-11-02
目录
概述
乐曲背景
作者介绍
乐曲赏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尾声
演奏技巧
改编版本
沈利群改编版
陈式父子改编版
获奖情况
社会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