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四卷,浙江范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周诏撰。石鼓书院在
衡州府北石鼓山,与睢阳、
岳麓区、白鹿号为四大书院,为讲学家所喜爱。周诏于衡州为官时参考旧志,稍增损以为此编。共分五部分:首《地理》,次《室宇》,次《人物》,次《词翰》,而附录《文移》于末。
号近庵,江西上饶人。由
举人历官
御史,代巡衡岳。雅意所向,惟以养士为切。是秋放榜,所得人才皆名世之英。
号思质,直隶
昆山市人。由
进士嘉靖年间为御史,风裁独持。按衡,以礼教为先,作养人才,下车即考校诸生,送人书院,给以学租,鼓舞不倦。
字汝中,号万渠,直隶
六安市人。饬兵宪于衡,振武修文。公暇,率诸生至书院,讲论经书,会馔给养,始终不怠。
字子木,号白石,湖州德清人。夷轩蔡公之子,
王守仁之徒。公暇,每先朔望率诸生诣书院,讲论经书,命题
考课,质疑问难,随叩而答。立有书院条约、会长、会副,问德考业,风闻邻邦,长、永二郡诸生及官师举监,皆负来学。今以尚德知人之实,略考其验于二十年之后者言之:先朝元老尚书王诏之祭田查复不遗馀力,处士王世忠之孝行表之墓碣,以维世教。识曾探花于之年,识欧
进士于童生之日,知人之哲,类有神鉴。至于考八邑之德行,而首先署之日:克遵家洲。善属
文言文。诸子中如
王大韶,寸长片善,亦亟有取焉。涉笔至此。不常泫然泣下。
号
乐山市,浙江余姚人。博雅好儒,尤长于举业。加意石鼓书院,每托节推胡公文孚,修治倾,号舍焕然一新。诸生文课,人为手改,湖湘举业一变而有江浙之体裁。
号越涯,
余干县人。.由
举人仕
衡州府判。清慎廉勤,志趣拳拳石鼓,与白石蔡公辨论经典,抽寻疑义,引诱诸生多所开发。
号云野,直隶
休宁县人。由举人。为人伉爽,志识不凡。书院适当湮没,号舍无存,公恻然在念,奋力至今。诸士有弦歌肄习之所,伊谁之功也。
号瑶川,江西上饶人。由
进士分宪备兵。体统正大,其校士作人,率以礼教为先,长厚之风,尤足以敦鄙宽薄。
白石讲院......
书院源出于
唐朝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是
中原地区古代读书人在儒、佛、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之下,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校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文化教育组织。由唐而历
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经过一千二百余年的发展,书’院得以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至少有七千所以上,成为读书人文化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出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学风士气、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明代开始,它又传到
朝鲜半岛及
日本、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国,甚至
意大利那不勒斯、
旧金山等西洋地区,为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当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代以来,因为新学、西学的加盟,它又成为交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而1901年
光绪帝的一纸诏令,将全国书院改为大、中、小三级学堂,更使它由古代迈向近现代,得以贯通
中原地区文化教育的血脉。因此,我们可以说,书院在“改制”中获得了新生。
石鼓书院原名、“李宽中秀才书院”,位于
衡阳市。地当
湘江与蒸水合流之处,岸上茂林修竹,鸟语花香;江中湘清蒸浊,交界分明,风帆上下,渔歌互唱,登山瞰江,其情其景,令人赏心悦目,人称“
湖南省第一胜地”。三国时,诸葛亮曾驻此调节军饷。
唐朝辟有东岩、西溪,建有寻真观、合江亭,文人骚客时有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