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槐庭
明朝太仆寺卿
蔡槐庭,名承植,湖广县人。性孤迥,淡于声利。年二十余,长斋奉佛,尝诵三千佛名,日记一名,至三年乃卒业,遂终身不忘。—《居士传
蔡槐庭,明嘉靖丁己年(1557年)二月初五出生在湖南省攸县渌田镇的一个科举世家,万历庚辰(1580)进士,癸末(1583)殿试名列二甲。他是田蔡民第九世孙。历任嘉兴市知府,户部郎中等,官至太仆寺卿(从三品),在万历戊戍公历(1598年)十一任南京太仆寺时,曾在皇上身边掌管宫庭重权。(可见蔡道华《蔡槐庭外传》)他为官数十年,素性淡泊,廉洁奉公,持身省约,爱民、惜民,为民办实事。
生平简介
攸县志记:“公素性淡泊,持身俭约,为官数十年,情同寒素,任嘉兴知府时,以清廉化俗,使得豪强奢侈的生活和行为有所收敛,当时人称清廉第一。任户部郎中时,总理甘涸镇等地粮储,清屯政,调边响,理盐法,颇有成效。所管官吏,也不敢骄纵枉法,时人称他为‘四君子’之一。”
据传任广州擦察司付使时,秉公执法,惩恶扬善。有一次在江西省暗访,查得一朝廷高官之子横行乡里,草菅人命。查实后就地正法,使其父亲没有回旋余地,因而得罪了这个高官,逐告病回乡避祸。这位京城的高官果然报复,诬告蔡槐庭在家乡“招兵买马,企图谋反。”皇上派人到他家一查,蔡槐庭素餐布衣在家坐禅念佛,并无谋反形迹,皇帝闻报之后,不但免其“先斩后奏”之罪,反而封他有“先斩后奏”之权。
爱民事迹
攸县东乡四乡镇(黄丰桥镇柏市镇、漕泊乡、峦山镇)是高山峻岭的山区,盛产煤、铁矿、木材、孟宗竹“四宝”。当年身为大仆卿的蔡槐庭奉皇上意旨巡视南方四省回到了故土——攸县。回乡后去攸县东乡考察,时值盛夏,蔡槐庭带着两个随从与四个轿夫一路东行,渐渐入山。山间路窄而陡峭。轿夫汗流浃背地喘着粗气,抬着轿一步一个脚印,使劲往山上爬。蔡槐庭心不忍,只好下轿行走。中午时分,大家口渴、肚饥,筋疲力尽,山中又没有人家,蔡槐庭叫大家就地歇一歇。
蔡槐庭刚想坐下来与轿夫们攀谈,忽听得不远处传来歌谣:“高山流水响叮当,我挑煤炭下山岗,有朝一日亭中坐,茶水相伴好歇凉,不知何日神仙到,为我挑夫解闷良”。歌声落时,人正好与蔡槐庭相遇。蔡槐庭叫挑夫坐下歇歇。问:“何许人也”?答曰:“西乡人”。“挑煤几何”?“五年有余”。“此地叫什么地名” ?答曰:“名叫悬崖坡,上十八里,下十八里无人家,山高路陡真难行啊,天热无地方找水喝,下雨无地方躲避,让人多难受”。挑煤人像谈家常一样不受拘束地攀谈起来。蔡槐庭问:“刚才的歌谣是你自己编的”?答曰:“顺口溜,心理是这么想就顺意溜出来了”。蔡槐庭笑笑。又问:“你盼望在此建个歇凉亭吗?”桃煤的答:“难啊,我们挑煤人命苦,除非神仙下凡”。蔡槐庭说:“地方官为民办实事,在此建个亭有何难?方便行人嘛?”
两个月以后,这个山岭上果然建了一座歇凉亭。亭内的墙壁上写了首诗,曰:“茫茫峻岭路延伸,重重山峦溪水鸣,脚肩相挨盘山路,直入云霄无踪影。峭壁悬崖雾锁巅,狼啼虎啸隐约闻。踏破黄丰又凤岭,峦山脚下又乘船,沿途美景不胜收,定叫槐庭再相闻。”这位挑夫看后,在墙壁上添了一句话:神仙就是蔡槐庭。
自此以后,在攸县境内,十里以内建个亭,五里以内竖块碑。这就是攸县流传民间的“十里一亭,五里一碑”的起源,解放后攸县许多地方还保存着凉亭和路碑的痕迹。
人物评价
蔡槐庭为官数十年,爱民惜民,为民办实事。县志《蔡承植传》记:“公素性淡泊,持身俭约,居官数十年,萧然与寒素无异。安城刘泸潇先生目为清廉第一。”任嘉兴知府时,以清廉化俗,使得豪强奢侈的生活和行为有所收敛。当时两浙郡守有“使君子”之称,时人称他为“四君子”之一。任户部郎中时,总理甘固镇等地粮储,清屯政,调边响,理盐法,颇有成效。所辖官吏,也不敢骄纵枉法。
参考资料
攸县政府门户网站 - 陵园卷——蔡槐庭墓.攸县政府门户网站.2021-09-19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爱民事迹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