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田农场,位于
哈密市以东20公里处,西距
哈密机场10公里,北有
连霍高速及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电力走廊,南有
兰新铁路、哈临铁路、兰新铁路从黄田农场穿过,哈临铁路在黄田农场规划有红星车站。
黄田农场隶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成立于1958年,原属新疆哈密地区国营农场,198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后,划归兵团建制,团场总人口11052人,其中:维、哈、回等少数民族人口为4221人,占总人口的38%,在岗职工2405人。下辖建制单位22个,其中:农牧林业单位11个,工交建商企业7个,2个社区,文教卫生单位2个。其中有少数民族集聚连队5个,属十三师少数民族集聚团场之一。
黄田农场位于天山东段的
喀尔里克山南麓,
哈密盆地的东端。黄田农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
花岗石、石灰石等,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即以拥有八大石和
庙尔沟两处旅游胜景而名冠
西北,又以发现湘女巨石而名扬国内外,这里盛产的“木卡姆”品牌
葡萄、红枣、核桃誉满全国。
团场总控面积为1057.08平方公里,有独立的水系庙尔沟河,年地表水4500万立方,地下水4000万立方,现有耕地面积3.75万亩,生态林面积2.1万亩,园地面积3.09万亩,草场57万亩。团场气候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为9.8℃,地表水流量年径流量为0.3933亿立方米。具有独立的水系,1992年修建完成
庙尔沟水库,库容量为300万立方米。为了建市的需要,2013年投资4.02亿元新建八大石水库,库容量为990万立方米,2016年竣工。
团场农业种植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果园种植品种以
葡萄、
哈密大枣为主,年生产各类水果2万吨左右,主要销售到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
四川省、
江苏省、湖北‘
河南省、
西安市等地。生态林面积2.1万亩;日光温室大棚935座,种植
火焰无核葡萄、
冬枣及各类蔬菜,产品主要销售哈萨克斯坦等国;团场有专属草场,年末牲畜存栏6.61万头(只),肉类总产量3255吨。
2011年师党委部署启动设市工作,提出以黄田农场为依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市。拟设红星市的市域范围包括黄田农场、红星一场、红星四场的行政辖区,总面积505.3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以黄田农场场部为基础,北至
连霍高速、南至大漠南路、东侧至东环路、西侧以西外环路为界,中心城区规划总面积26平方公里,近期人口规模6万人、远期人口规模18万人。规划空间布局以“一心,两轴,六廊道,五组团”为空间结构,“一心”红星中心城区是十三师未来重点城镇化发展空间,以做强中心城区成为带动未来红星城市发展的核心,打造红星市公共服务中心;“两轴”包括南北向的发展轴和东西向的产业轴;“六廊道”包括石城子河、庙尔沟河、八木墩河三条主要河流以及支流,形成北
接天山、南临沙漠的五条区域性生态廊道。“五组团”包括中心城区服务组团和四个特色产业组团,即二道湖片区组团,红山新能源组团,八木墩—骆驼圈子片区组团、光伏产业园片区组团,是十三师建设红星市外围发展支撑,是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平台。
目前,正在建设的西部新城核心区,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建成及在建小区有全鑫小区、朝阳小区、锦绣苑小区、中和小区和和瑞小区。已建成新区范围内集中供热、
排水管管网112公里,完成投资14.7亿元。采用PPP模式修建红星大道、青年路、“三纵四横”市政道路市政道路总长21.48公里。
黄田农场按照十三师党委提出的“围绕市场、围绕龙头企业、围绕高效作物、围绕团场特色”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力调整,确定了“特色、高效、设施、精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河南省对口援助资金200万元,建设黄田农场2000亩特色果园。团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黄田农场温室大棚承包经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团场投资600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大棚935座,其中河南省对口援建700座,援助资金700万元。确定了团场设施农业以火焰无核、
冬枣特色
园艺为主的种植方向。现已定植
葡萄450座,冬枣300座,蔬菜185座。
庙尔沟风景区位于
哈密市以东35公里处,邻近连霍公路,距国道312黄田农场地段18公里,离飞机场8公里,隶属新疆兵团第十三师黄田农场,交通便利。旅游景区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十三师唯一自主开发的国家级“AAA”级旅游风景区,规划面积面积350平方公里。
哈密作为新疆的东大门,处于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汇地,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
敦煌市,一头挑着
吐鲁番市,哈密庙尔沟风景区就像系在扁担上的一条彩带,为丝绸古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敦煌--哈密--吐鲁番旅游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庙尔沟曾因有一座较大的佛庙寺院而得名,为历代
哈密市回王的避暑山庄,是哈密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