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
始建于1947年的公办省级示范高中
安徽省和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47年,位于马鞍山市
历史沿革
和县二中始建于一九四七年,其前身为和县私立新生中学,由王学华先生捐献新生洲土地150多亩筹建。1952年秋,学校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和县初级中学;1969年1月,改名为和县卫东中学;1970年春,又改名为和县中学,开始设立高中部;1974年1月,该校定名为和县第二中学。上世纪80年代,学校规模为24个教学班,每年级4个班,教职工80余人。从1996年起,连续三年,初中增开一个六年一贯班,后,初中每年级增为6个班;高中从1997年起,每年级开设7个班。1998年学校创建成为巢湖市规范完中,2000年创建为巢湖市第一所市级示范完中,2007年创建成为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现有一座四层,条件先进的办公楼(1990年建成),两栋条件优越,功能齐全,能容纳1200名学生住校的学生公寓楼(2001、2008年建成),一幢2600平方米的师生餐厅(2008年建成),七幢206套的教职工住宅楼(第一幢于1998年建成,后五幢于2003年建成,第七幢建于2005年)。全新的理化生实验仪器设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达教育部规定的中学一类标准,特别是物种齐全、形态逼真的生态公园在全省仅有两家;体育、美术、音乐器材齐全;藏书近19万册,报刊杂志350余种。拥有计算机教室4个,微机280台,多媒体教室10个,电子阅览室、语言实验室、学术报告厅、音乐室、美工室各一个。开通了校园网,建立了天文观测台,于2002年加入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远程教育网,成为巢湖市唯一一所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于1989年创办了一个生产丙衡纺织袋的专业工厂,通过扩建,厂房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有65型拔丝机组1套,混炼造粒机1台,圆织机9台,工业缝纫机12台,固定资产180多万元,鼎盛时,管理人员6人,职工50人,年产值300万元,利税30万元。后因大环境影响,2000年底停产。
办学条件
教学特色
1993年秋季以来,学校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的目标,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内容系列化,方法科学化,渠道网络化,管理制度化”为主要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德育工作;以“优化常规,精化教研,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为基本途径,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发展学生特长为目的,认真实施了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的教育。进入新的世纪,学校确定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和“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以环境为载体,以服务为支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开创了学校工作新局面。
1、深化学校内部改革,提高办学效益。首先实行校长负责制:包含校长负责、党总支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全校教职工对校长负责,校长对县政府负责,并接受全校教职工的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其次实行岗位责任制:根据上级人事管理部门的编制,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按行政、教师、教辅人员分类设岗,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平时和年度考核。第三实行全员聘任制: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宗旨,“公开公平、双向选择”的原则,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激励教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履行岗位职责,爱校敬业,精益求精。第四实行结构工资制:将国家财政下拨的活工资部分和从政策性招生经费等预算外资金中部分经费作为浮动工资,实行课时岗位津贴,向一线教师倾斜,做到“多劳优酬”,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狠抓教学常规。以备课组为单位,坚持“三研究、三统一”,即研究课程、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纲、考题;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坚持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交流、总结各年级的教学经验,系统地认识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分析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行年级合格交接制。坚持新老教师结对,实行帮学制:凡大学毕业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均安排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业务指导,使其尽快熟悉教材教法、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能力。
3、实施“教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加强了教科研管理,规范教科研活动,调动教师们的教科研积极性。教研组、备课组集中学习和教师分散自学相结合,提高业务能力,转变教育观念。坚持行政领导分工教研组制度,行政干部参加教研组活动,加强对教研组的领导。积极申报课题,教科室从教师的专项研究中选择质量较高的项目,向省教科所、市教研室申请课题。创办《银杏》校刊,刊登学校的大政方针、教师的教研论文、学生的优秀习作,丰富了师生的精神生活。
4、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因材施教,开设特长班。根据我校高中生源特点,自2001年开始,在高中部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开设艺体特长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用、考试测验安排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有体艺特长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教与学两方面情况,加以合理调控。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课堂教学,提高45分钟效率,杜绝低水平、低效率、重复化、机械性的课业训练,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创造性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自由学习。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过组织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创造,自主实施,并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5、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抓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教师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靠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二是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借良好的师德形象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三是注重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强抓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学校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营造鼓励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出一批在巢湖市乃至安徽省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四是着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几年学校在高校招聘了五十多名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给学校增添了活力。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认真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帮学活动,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提出了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合格、六年优秀”的成才目标。五是为教师实施温暧工程、发展工程、健康工程,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涌现了一批深得学生信赖和社会好评的优秀教师。
6、开展多种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每年都要利用开学典礼和新生入学暨军训教育活动,要求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生生活,学会合肥市作,学会创造。举办校史、校风、校规、校纪、法制、国防人口教育报告会,学生爱校之情油然而生,法制、国防观念得到增强。开办中学生团校,进行党史、团史宣传,培训学生干部;举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青年志愿者,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贫困生南献爱心,为清洁市容献力量;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举办读书教育活动,征文、演讲、辩论会、朗诵比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到武警中队、自来水厂、金河口长江大堤、城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走进社会,了解生活。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请家长们献计献策,参与学校管理,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重任。组织学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成员”教育活动,将教育内容延伸拓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将努力放在今天,将目标锁定在未来。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成长卡,在学生中开展告别三室、不进网吧签名活动。“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已经成为二中广大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获得荣誉
教职工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县级“教坛新星”4人,市级以上先进工作者16人,获省、市级优质课教学大奖赛一、二、三等奖共18人次,被聘为巢湖市市级以上学科理事会理事12人,中学高级教师44人,中学一级教师48人,科任教师中研究生1名,本科学历178人,其中高中教师本科率98%。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获市级以上奖励论文共61余篇,承担5个省级课题研究,8个市级课题研究。
辛勤的劳动结出丰硕成果。几年来,学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了千余名优秀学生;学生参加竞赛,获国家等级奖8人,省级等级奖58人。张庆武、鲁志1997年分别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肖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赵亚飞2001年获省中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周倩2004年在“奋发有为建小康”演讲比赛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吴磊2003年获省第七届中学生运动会首枚金牌,赵婵娟2000年获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跳高铜牌,受到省市领导高度赞扬。高考,连续几年超额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指标,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县政府的表彰。学校1995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人口教育先进学校”,1996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7年被确定为“安徽省思想政治课教改实验基地学校”,1999年被评为“安徽省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被巢湖市教委命名为“示范完中”,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先进集体”,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巢湖市首届“文明单位”,2005年创建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集体,2006年创建为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安徽省文明单位、巢湖市“绿色学校”和巢湖市第二届“文明单位”,2007年创建为省“示范性高中”和巢湖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高考成就
高考连续五年迈出五大步,2004年本科达线141人,2005年本科达线168人,2006年高考本科达线304人,2007届高考以本科368人,2008年高考本科达线429人,每年都超额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指标,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县政府的表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教学特色
获得荣誉
高考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