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永远的小平》在国内多家电视台和电台趁热重播,那亲切而熟悉的旋律再次回到人们的耳中。歌曲《永远的小平》及其音乐电视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出品,深圳词曲作家
唐跃生和
袁文莉联袂创作,是深圳音乐继《
春天的故事》、《
走进新时代》、《祝福祖国》和《
又见西柏坡》之后又一首唱响全国的主旋律歌曲。
详细信息
歌曲名称:永远的小平
作词:唐跃生
作曲:袁文莉
歌曲歌词
《永远的小平》歌词:
作词:唐跃生 作曲:文莉
人民亲切地叫他小平
他跟着毛泽东闹革命
小平是个坚强的人
几度沉浮他更加坚定
带领我们走向世界
打开了国门又筑起了新长城
小平是个真诚的人
一生坦荡把真理找寻
他最懂得老百姓的心
人民高兴时他的笑容最真最纯真
我们念着他 我们爱着他
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我们念着他 我们爱着他
中国的儿子邓小平
小平 小平
我们就这样叫着你的姓名
主创人员
唐跃生简历:著名词作家、诗人、编剧。1993年参加第十一届全国青春诗会而成名。2001年6月调入
深圳市,现为深圳市群众艺术馆创作员。
唐跃生的词作追求较高的精神含量,优美含蓄,深情纯朴。歌曲《亲爱的中国越来越美丽》获得2003年
广东省“
五个一工程奖”。歌曲《祖国,深圳对你说》获广东省
音乐创作一等奖第一名。歌曲《祝福长江》获全国广播电视歌曲评奖银奖、全国首届“十佳环保歌曲”奖。歌曲《
我家就在长江边》获2003年《
中华情》全国华语优秀原创歌曲大赛创作奖。
唐跃生曾为电影《
荔枝红了》、电视剧《怦然心动》、《
特勤中队》、《
花开也有声》、《
归途如虹》等影视作品创作主题歌与插曲。在
音乐剧专业《
马兰花》、《动人的乐章》和获得全国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的歌舞剧《祖国,深圳对你说》中都有他的重要作品。2003年在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归途如虹》中,唐跃生任策划、文学统筹和艺术指导,该剧获得全军“
金星奖”
一等奖第一名。
袁文莉简介:袁文莉是
深圳市一位年轻的音乐才女,她创作的歌曲《永远的小平》被100集文献片《邓小平的故事》选为主题歌,并荣获2004年度十大金曲创作特别奖;音乐作品《亲亲祖国》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献礼歌曲曾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播放。2004年袁文莉在
青藏高原拍摄了一张
藏族女孩的照片, 2005年照片获全国大奖,获得5万元的奖金,袁文莉将奖金全部捐献给了这位女孩。
戴玉强简介:总政歌剧团优秀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曾在中国歌剧《伤逝》、《刘胡兰》、《
小二黑结婚》、《草原之歌》、《
白毛女》的选场中以及世界名剧《游吟诗人》、《图兰朵》中担任男主角。1995年在中国剧协举办的全国
小品大赛中因扮演《沙海中秋》中的男主角“山子”而获优秀演员奖,作品获得优秀剧目
一等奖;1996年在我团上演的
音乐剧专业《芦花白·木棉红》中成功饰演男主角大苇,获得全国
歌剧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国家文化部第七届“文华表演奖”,同年获
青歌赛二等奖、全国
声乐比赛中获美声组二等奖;在日本第一届
静冈市国际歌剧比赛中,他一举夺得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1995、1996年应邀在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排演的世界名歌剧《图兰朵》中饰演男主角,并在著名的意大利歌剧《弄臣》、《艺术家生涯》中饰演主要角色;1997年获第八届
比利时“维尔维埃”国际声乐比赛大奖、因主演《芦》剧获全军第二届新作品评奖“优秀表演奖”;1999年因扮演
轻歌剧《玉鸟“兵站”》中的男主角骆驼而获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表演
一等奖:2000年又在与
中央歌剧院合作上演的著名歌剧《卡门》中饰演男主角,在刚刚结束的1999年度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评选活动中获得美声唱法最佳男歌手奖。
曾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
意大利、
日本、比利时等地区和国家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背后故事
十年前的一则“日记”
唐跃生是位诗人,1997年2月19日让他此生刻骨铭心,这一天,电视上播发了邓小平去世的消息,正在湖北朋友家的唐跃生顷刻泪不能禁,他提笔写下《小平,小平,就这么叫着你的名字》作为纪念。这就是《永远的小平》的初稿,当时他根本没想到这会成为一首歌词,也并非为歌词而作。他把这些纪念文字称作“日记”,记录了他彼时的心情。
“小平是我最尊敬的中国人,他的精神思想、做人风格都让人崇敬,他既有着深的思想,也有着质朴的人性,他说真话、办真事,有真思想、真感情。”用现在的话说,
唐跃生是小平同志的超级粉丝。说起小平,他的话源源不绝,从闹革命说到
改革开放,说到这次伟大变革无与伦比的历史意义,而这一切是因为小平“走过了
长征又设计了新长征”。他用“坚强”与“真诚”来概括小平,因为“坚强”而几度沉浮,因为“真诚”,小平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有尊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
向小平学习如何做人。2001年,唐跃生作为“文化产业特殊技能人才”特批来
深圳市工作,成为了一名“深圳人”。和所有的深圳人一样,
唐跃生对小平同志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恩之情,他说:“深圳是一座‘小平之城’,最重要的是我们很多的认知都来自小平同志的思想。爱着小平的人,会充满希望;记住小平这个人,我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个不忘本的人,一个不忘本的城市,是永远不会失败的。”
十年前封存的“日记”在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翻了出来,很快就被市委宣传部选用,而且一字未改。唐跃生说,只是当时拟了20多个标题,最后选择了以“永远的小平”为题。
三年前的密封遴选
2004年,时值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深圳市的宣传文化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在思索,应该为这个特别的纪念日做点什么?这样,一项大型主题征歌活动应运而生,那就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和
东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鹏城歌飞扬—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征歌活动”。当时偶然看到
唐跃生这首歌词的文莉立刻被词作感情的质朴和直白所吸引。1996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
南山区文联的文莉,因不断展露才华加之从事作曲的女性太少当时已有深圳作曲界的“大熊猫”之称。虽然谱曲总共只用了三天时间,但在作曲之前她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与资料,包括《
邓小平文选》、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女儿写的回忆录及各种传记,直到在理性的思考中她找到了情感与情绪表达的最好方向。她说,创作来自长期内心与生活提炼的积累,它不是突然迸发的所谓灵感。平时她除了采风,就是读书、写作、听音乐看影视作品,过着一种“修心”的安静生活。
三天内一气呵成谱了曲子之后,接着就要制作试听“小样”了。
袁文莉去了
广州市,找到了
广州交响乐团的乐手,自费几万元录制了一张堪称“大样”的试听盘,也就是说这个试听盘其实从配器到演唱,几乎一切都完全成型了。当时她请来演唱的是今年
青歌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的银奖得主
刘罡,那时刘罡还只是广州战士歌舞团的一名普通歌唱演员。
公开的征歌公平地进行,交上来的歌曲,一律封住作曲者的名字。遴选一共进行了三次,第一次看曲谱,第二次听小样,第三次
钢琴弹奏。评委们三次都将最高分给了同一首曲作。当
袁文莉知道自己最终胜出时,她并不觉得意外,尽管拿到词作时她曾感觉到无从下手,因为歌词规整、不压韵,又缺长短句,更像是一首诗,而有别于普通歌词。她说,创作的动力源于感动。她记得小平去世的那天,她和全家人去了
深圳市中心的小平画像前,而当时的场面让她十分震撼,那么多的深圳人自发地来到广场,为小平同志献花、鞠躬。
在文莉眼中,小平是伟人更是个普通人,人民对他也最亲切,所以她就用最本真、最朴素的旋律,来塑造与歌颂小平。她采用了一些老
民俗音乐的旋律,觉得这样才能与小平更贴近,表达的感情也更真诚,在歌曲的末尾部分,曲调是通俗的,更像是老百姓在说话,在
向小平同志说心里话,“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对我的心灵也是个净化和升华的过程”。
源自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从众多作曲名家中胜出的
袁文莉很感动,她说自己虽非新人,但毕竟年轻,这么重大的题材能够选择她,不仅仅是对个人作品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源自
深圳市的不拘一格的创新意识,这里面有宽容、有信任,更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一种精神。她记得市里的一位领导在音乐电视《永远的小平》发布会上说,“我不懂音乐,但是我听别的作品没感觉,就是这首让我很感动。”
文莉的深切感受是,市委市政府往往在抓重大题材时很敏锐与准确,面对主旋律题材时,不但从大的方向,到小的细节,都给文艺工作者一个很宽松的创作空间,只要你能想的,他们就能在后备力量上全力支持,比如资金、人员,更重要的是信任。当时在拍音乐电视时热得不得了,可文莉却看见市委宣传部的机关人员都到了现场,有的维护秩序,有的送水送盒饭,有的给一身
西装的
戴玉强打扇免得妆容尽毁。这让她又一回切实地感受到政府的服务意识,感受到什么叫务实与责任。
没有拔高的语言,却有高拔的精神
一首歌这样才算好
继《
春天的故事》、《
走进新时代》之后,
深圳市歌曲《永远的小平》在2004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后,迅速引发热烈反响,许多观众以热情洋溢的电话和来信表示,这首主旋律歌曲唤起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是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一首歌曲。尤其是8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都各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直播前后,滚动播放的《永远的小平》响彻了全国,十多家省级卫视和广播电台把歌声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当时,
广九铁路的城际列车和沿线5个主要车站播出该音乐电视近4000次,在车厢内的顾客留言本上,很多乘客为这部音乐电视写下了“朴实、真切、自然流畅”等评语。
时隔三年,说起这首“
深圳市制造”的名曲,人们仍然满怀感触,词作家
陈小奇说,《永远的小平》真是太出色了,无论歌词、旋律还是画面都结合得天衣无缝。音乐评论家
金兆钧评价,“这首歌曲有三个特点,首先,高屋建瓴却不事夸张地反映了小平亲手开创的伟大事业。第二,用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反映了当代老百姓对小平的深切情感。第三是艺术家真情流露,没有一丝刻意的成分。短短一首歌曲,却胜过了千言万语。”
一首歌如何能够写透一位伟大的历史老人,在整首歌词短短160多字里,其实蕴含和贯穿的是一句具有历史情感的“小平您好”。还记得1984年国庆游行,
北京大学的学生打出“
小平您好”的横幅,瞬间传遍世界,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段珍贵的记忆,也从此定格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和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小平您好”就是这首词作的情感基石,有了这个基石,才有了朴实而深厚的感染力,所以无论起首“人民亲切地叫他小平”,还是“小平小平我们就这样叫着你的姓名”都具有了穿透历史的
张力。同时,据作词者
唐跃生自己说,虽然小平同志是伟人,但他还是希望通过这首歌,让大家能从一个人的意义上去看待小平同志,所以他以“坚强”与“真诚”来阐述小平的性格特征,通篇没有拔高的语言,却有了高拔的精神。
袁文莉既是词作的读者又是谱曲者,从她讲述的作曲过程中我们或许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永远的小平》的理解。
她将作品分为三大块,开头概述,中间叙述,结尾则缅怀。开头的短短四句概括了小平接近一个世纪的一生,作曲既要体现出“闹革命”的历史长河,又要有小平亲民的情感,于是她以非常干净的女声合唱,在引子的序曲里用了老
民俗音乐似曾耳熟的曲调唤起亲切感,但到“走过了
长征又设计了新长征”的“新长征”之处又要体现与新时代的接轨,
袁文莉采用了小调转大调的写作手法将老民歌带回的久远年代衔接转换到
改革开放的恢弘气象。在中间叙述部分,她一反常规做法,采用副歌高潮部分的写法,起始就以大调表现“小平是个坚强的人”。小平是个说真话办实事的人,他说话向来没什么文学的修饰,无论是“发展就是硬道理”还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而且词作也是先有结论再阐述,那么从旋律的角度也就不能遮饰,应该用音乐大声而直截了当地说出“小平是个坚强的人”,这样才符合人物性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