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壤学,是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土地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很早就有对土地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明确论述。研究历史出自《周易··辞》。
正文
简介
我国很早就有对土地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明确论述,如:百谷草木丽乎土。( 《周易··彖辞》 )天覆万物而制之,地载万物而养之。( 《
管子·形势解》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
管子·水地》 )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自所生,土与水也。(《
管子·禁藏》)为人下者其犹土也,深扬之而得甘泉焉,树之五谷而蕃焉,草木殖焉,禽兽育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其功而不息,为人下者,其犹土也。( 《荀子·尧问》 引
孔子语)总之,人们把土地视为万物之所由生,财富之所由出,农业之所依。因此又产生了“地利”“地财”的概念;“尽地利”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之一。在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有关土地和土壤的丰富知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体系。我国传统土壤学包括两种很有特色而相互联系的理论,这就是土宜论和土脉论。
土宜的内涵
土宜的概念包括不同层次的内容。请看 《周礼·大司徒》 的以下记载: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畜牧业),以草木(农林业),以任土事(
郑玄注;就地所生,任民所能);辨十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焉。
因土种植
土宜的第一层含义是按照不同的土壤,安排不同的作物。如《大司徒》把土壤分为十二类,要求弄清不同类型的土壤性质和它所适宜的作物种类。郑玄注 《周礼·土方氏》 说:“土宜谓九谷所宜也。”就是指土宜的第一层含义而言的。这和
荀子所说的“相高下,视墝肥,序五种”基本上是同一意义。 《
周官》 中有专门负责这一方面事务的职官。如“遂人”的职责之一是“以土宜教(农民)稼穑”;“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之种,周知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法,而县(悬)之于邑闾”。土宜的原则不但要解决“五谷宜其地”( 《
管子·立政》 )的问题,而且贯彻到改土和养土的过程中。 《周礼·地宜草人》所职掌的“土化之法”,也要“以物(视察)地,相其地而为之种”。关于土壤改良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谈到。对各种土壤所宜种植的作物,《管子·地员》中有具体详细的记载。因地制宜,发展各业
土宜的第二层含义是:应该按照一个地区内的不同土地类型,来全面安排农牧林渔各项生产。 《
周官·大司徒》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的所谓“名物”,就是指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 《周礼》 中称之为“五地”;它要求人们按照“五地”之所宜来合理安排居民点和农牧各业。《周礼·大司徒》的职掌中有“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专门调查上述五类土地所宜生长的动植物。 《礼记·月令》 :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善相丘陵、坂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民”。公元前548年,
楚国的
蒍掩为了征赋而对各类土田进行全面的登记:
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彊潦,规堰猪,町原防,牧隰
这是调查收聚山林薮泽的物产,标出各类高地、盐碱地、瘠薄地、涝洼地,规划蓄水池,划分出小块农田,在下湿地放牧,把肥沃的平原规划为井田。这可称得上是我国见之于记载的最早的土地利用规划。这一记载表明,
春秋战国时代,不但形成了合理利用各类土地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各业的思想,而且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了。当时土地利用的大格局是:低平肥沃的土壤种植粮食桑麻,但耕地一般分布在城邑附近,较远一些的地方就是郊牧( 《国语·周语中》 :“国有郊牧”)。山林川泽则利用其天然富源生产财富。(《国语·周语上》:“犹土之有山川,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衣食于是乎生。”)
一个地区内各类土地的合理利用,包括对居民点和城邑的的配置。《管子·度地》云: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天下之人皆归其德而惠其义矣。
都邑要依山傍水,周围要有广大的肥沃的可耕地,要有可供排水的河川,选择这样的地方才能“利养其人”。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土薄水浅,其恶易”,即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容易盐碱化,不利于农业生产,且易致病。故选择“土厚水深”,流水畅通的地方居住和生产。
地区分析
土宜还有第三层含义,这就是重视农业的地区性,根据地区的特点安排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上引 《周礼·大司徒》 职文的内容并不限于合理利用同一地区的各类土地,因为它要求“辨十二土之名物”,而不是辨一土之名物。古人把
黄道周天划分为十二次,每次各有分野。所以“十二土”非指十二种土壤而是指十二个不同地区。
先秦时代的人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农业地理的知识,已经认识到农业具有地区性的特点。 《
尚书·禹贡》 和《周礼·职方氏》分别谈到“九州”的土壤和物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认识的发展。《禹贡》虽然记载了九州的土壤和植被,对九州物产的记述则只是侧重于各地可以充当贡品的土特产,基本不涉及各地区的农牧业。 《职方氏》 则系统记述了九州所宜的粮食作物、畜禽和和其他土特产(主要是林、渔、矿产),《职方氏》所反映的时代人们对不同地区地宜的知识比 《禹贡》 所反映的时代显然丰富了。
华中农业大重点专业
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
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名,多名教师先后赴美国、
加拿大、
意大利、
澳大利亚、
英国、
德国、
日本等国从事过合作研究。所在的农业部
亚热带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有全谱直读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仪、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原子吸收、紫外-可见
光谱仪及数据收集、处理、输出的
计算机信息技术软硬件等大中型仪器。主要研究领域有土壤圈物质组成与元素循环、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水土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土壤生物化学与环境等。从1996年起,相继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共体等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九五”、“十五”攻关、“973”、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和博士点基金、国际合作等课题5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在 《SoilSci.Soc.Am.J.》 、 《SoilScience》 、 《Geoderma》 、 《
科学通报》 、《
中国科学》和 《
土壤学报》 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20多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出版专著及教材7部;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农业部、教育部和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分析测定及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