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派
豫剧旦行艺术流派
崔派是豫剧大师崔兰田创立的豫剧旦行艺术流派。崔兰田是豫剧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勤学苦练,汲取秦腔、蒲剧、曲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姊妹剧种之精华,掌握了堪称一绝的鼻音运用,创造了独具风格的丰富多彩的唱腔旋律,形成了艺术特点鲜明,富有内在艺术感染力的崔派艺术。
简要介绍
1937年,崔兰田在郑州考入豫西调名须生周海水的太乙班学艺,跟随周海水、贾锁、周银聚等老师先学须生。由于她扮相清秀,嗓音宏亮,学戏刻苦用心,三个月后便登台演出,在《杀庙》中扮演韩琪,4年坐科学艺期间,边学边演,在许多传统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成为闻名豫西的“豫剧十八兰”之佼佼者。
1941年,崔兰田始改唱旦角,学会许多青衣、闺门旦、花旦应工的旦角戏,深得师傅们的赏识和观众的喜爱。周海水的科班很重视唱工,崔兰田改唱旦角后,遵照师傅的指教,学戏学方法,不单纯模仿老师的唱腔,而是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去唱,经过苦心磨炼和多年舞台实践,在唱工上打下坚实基础,唱出了自己的特色。
崔兰田出科后在洛阳市搭班成为挑粱主演,在这个戏班里,名角荟萃,阵容整齐,除了有在豫西一带颇有名气的旦角老艺人张庆官外,还有狗尾巴、地虻牛、狗头、崔照等其他行当的名角。崔兰田在与这些名老艺人的合作中,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同时还不断地吸取其他姐妹剧种的营养。乔清秀的河南坠子、卫生丸(刘卫生)的洛阳曲剧,常常使她如醉如迷。在洛阳及辗转豫西各地的演出中,身怀绝技的男旦张庆官对崔兰田的指点,便其受益匪浅,从吐字、发音、行腔、归韵到表演、身段、台步、眼神都有了长足大迸。张庆官在鼻音的运用上甚见功夫,堪称一绝,具有内在的魅力。崔兰田得张庆官真传,掌握了其唱腔凄楚、悲凉、委婉、细腻和表演深沉、含蓄、大方、凝重的特色,这一切对以后她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崔兰田以色艺超群的艺术风采,成为继陈素真常香玉汤兰香之后,洛阳市豫剧舞台上最红的女演员。
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汇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
艺术特色
崔派唱腔以豫西调为主,兼用豫东调,并吸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等姐妹剧种的音调;她的唱法采用传统大本腔、鼻腔共鸣的发声方式,又使用高音区的头腔和低音区的上胸腔共鸣以及女声高音真假兼用的方法,被人们称赞为高音区音色清丽洁净,中音区甘美圆润,低音区深厚浑沉;她的道白清晰、稳重、深沉,虽读音变化不大,但外松内紧,极富感情,字字如珠落玉盘。她的舞台风格庄重质朴、做而不过、宽厚浩然、形静神动。
崔派唱腔深沉浑厚、含蓄蕴藉,富有内在感染力,一般上句落音变化较大,常以非调式主音落句,形成较强的调性色彩对比,下句落音变化较小,通常只限于在调式主音或主音场归韵,又使调性在统一的基点上汇合。这些虽为豫西调的共性,但却在唱腔旋律的发展上给予了崔派以更广阔的余地和更大的可塑性,这使它又可能摆脱了较多的局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唱腔旋律。在唱法上以大本腔(真嗓)演唱为主,兼用二本腔(假嗓)。
崔兰田的音域宽广,属全能型嗓音,高低不挡,运用自如。高音区运用头腔共鸣,低音区辅以胸腔共鸣,演员悲腔寒韵则自然巧妙地使用鼻腔共鸣,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她的演唱吐字清晰,嗓音宽亮,行腔委婉,韵味醇厚,曲情通神,形神毕出,由她创腔和演唱的那些表达悲剧人物心声的曲调情真、情重、情深、情切、情动余衷,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由于崔派多演悲剧,悲咽深沉的鼻音是崔派唱腔的一大特色,在表现人物极度痛苦之时,崔派常以鼻音和集中饱满的大甩腔尽情抒发人物的激愤心情,给人一种悲痛欲绝的凄厉之感。
崔派唱腔质朴优美,清纯似水,委婉细腻,含蓄蕴藉,深沉醇厚,明亮柔润,如泣如诉,动人肺腑。行腔注重曲情通神,情真情重,情深情切,情动于衷,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声腔丝丝入扣,缠绵悱恻感人。表演深沉含蓄,大方凝重,朴实无华,典雅不俗,不温不火,含而不露,以静显动,绝妙脱俗。在表现人物极度悲苦之时,善于运用幽咽深沉的鼻音和情绪饱满的大甩腔,尽情抒发人物的激愤心情。时而煞弦吟板时而单独咏唱,时而激昂时而低,跌宕起伏,给人以悲痛欲绝之感。塑造的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秦馨莲,雍容大度善解人意的太穆皇后,善良淳厚刚强泼辣的崔金定,贤惠淳朴温情孝顺的柳迎春,心直口快大公无私的李双双,坚贞不屈性格坚强的李奶奶等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崔兰田的道白稳重、深沉,读音变化不大,但外松内紧,极富感情。她的做派朴实无华,表演不温不火,含而不露,以静显动,绝妙非俗。她善于体会刻划极有深度和细腻入微的人物心里,以外形的“静”去表现内心的“动”,既善于表达情感,又善于控制情感,使之达到上乘的艺术形象,发展和提高了豫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
代表剧目
崔派代表剧目《秦香莲》、《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被称为“四大悲剧”。另外《对花枪》、《陈三两爬堂》、《二度梅全传》、《李双双》等,也独具特色,成为梨园的瑰宝奇葩,奠定了崔派艺术在戏剧界独树一帜的地位。
流派传承
郭惠兰从小深得豫剧大师崔兰田的喜爱并受其传艺,1958年正式被崔兰田确立为“重点培养艺术接班人”,1959年举行了正式拜师仪式。是崔兰田为数不多的弟子中学习崔派艺术最早、继承和掌握崔派剧目及艺术精华最多的一位杰出传人。
郭惠兰的声腔、表演酷似乃师,素有“小崔兰田”之称。一方面她全面继承了崔派艺术的艺术精华,另一方面根据新时期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她对崔派艺术又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与诠释。在完美再现崔派艺术原汁原味的同时她为崔派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与活力,丰富和完善了崔派艺术的艺术表现力。
张宝英是崔派艺术的传人,也是年轻一代最有成就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张宝英15岁考入安阳市豫剧团,拜崔兰田为师,专心学习崔派艺术,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的唱腔浑厚深沉,情真情重情切;表演含蓄蕴藉细腻大方富于感情。舆论界称赞她的唱腔有“常香玉的劲,雪艳琴的字,崔兰田的味”。2008年,张宝英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要介绍
艺术特色
代表剧目
流派传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