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杨子烈考入武昌省立女子师范。1919年,
五四运动的爆发打破了学校的宁静,杨子烈与数十名同学在获得校长许可后,携带校旗参与了街头游行。1921年,受
新文化运动影响,杨子烈加入“妇女读书会”,接触
马克思主义。1922年,杨子烈因学潮被开除,后成为学生领袖,加入共产党。1923年春,杨子烈北上求学,考入了
北京法政大学,但不久后因家庭经济原因转入了公费的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1924年2月,杨子烈与张国焘结为夫妻,随后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共同经历了五个月的监禁。获释后,杨子烈当选为中共中央妇女部委员,并被派往莫斯科学习,直至1927年回国。1931年,杨子烈回到上海工作,但随后因叛徒出卖,中共中央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秘密机关遭到破坏,她因此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并过上了四处躲藏的生活。直到1937年,她才在南京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并与叶剑英、邓小平等人会面,随后前往延安与丈夫张国焘团聚。1949年初,她和张国焘带领全家随
中国国民党退居台湾,后迁居香港。在香港期间,杨子烈撰写了回忆录《往事如烟》(后改名为《张国焘夫人回忆录》),于1970年在香港出版,描述了她早年参加共产党的生活经历。1972年,她和张国焘移居
加拿大。1994年,以92岁高龄在多伦多去世。
杨子烈于1902年出生于
枣阳市,其父亲(杨毓达)为地方士绅。在母亲的坚持下,她没有像当时的许多女孩那样裹小脚。8岁时,由祖父启蒙开始读书写字,之后进入县立女子高等小学学习。入学时,祖父将她的乳名“小凤”改为“子烈”。
1917年,从高等小学毕业后,恰逢武昌省立女子师范到枣阳招生,杨子烈决定报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前往省城求学并不常见。面对家人的反对(包括父亲、叔叔、哥哥和嫂子),只有母亲支持她外出读书,并建议可以与其他几位女同学结伴同行。经过努力说服了几位同学共同参加考试,并由一位资深教师陪同前往省城。全省共有400多名考生竞争50个名额,通过初试和复试后,来自
枣阳市的五名学生被录取,其中杨子烈成绩排名第一。
初入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杨子烈遵循“诚、勤、节、朴”的校训,逐渐从依赖家庭生活的少女转变为能够自主生活的女学生。1919年,
五四运动的爆发打破了学校的宁静,杨子烈与数十名同学在获得校长许可后,携带校旗参与了街头游行。多年后,她回忆这次游行时提到,这些平时几乎不出校门、对方向感不强的爱国女学生,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手持旗帜穿梭于狭窄的街道,虽然行动略显幼稚,但让她们意识到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面临着列强如狼似虎的侵略威胁。
1921年,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展至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湖北早期的
马克思主义者
陈潭秋、
刘子通等人受邀到学校授课。他们利用《
新青年》、《
武汉星期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作为教学内容,揭露
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和中国政治的腐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关注并批判社会现实。杨子烈深受启发,结合个人经历,撰写了《束胸之害》、《剪发》、《放足》等短文,追求思想进步。同年冬季,她加入了陈潭秋组织的“妇女读书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湖北领导的第一个妇女组织。通过参与“妇女读书会”,杨子烈接触到了
马克思主义,成为湖北较早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的女性之一。
不同思想的碰撞导致了现实层面的冲突。1922年初,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的校长王式玉认为,学生自发剪发、前往男校观看话剧以及要求更换保守学监等行为是受到教师
刘子通的煽动,因此解聘了刘子通。杨子烈得知此事后,与好友
徐全直、夏之栩、庄有义、陈媲兰等人带领同学前往校长办公室,请求撤销这一决定。然而,校长不仅拒绝了学生的请求,还公开开除了杨子烈等五人,并上报
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对刘子通进行查处并驱逐出境,同时禁止省内外公私立男女学校聘请其担任教职。学生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开始罢课,摘下并摔碎了开除学生的告示牌,要求校长辞职。教育厅也发布了开除杨子烈等五人的公告,女师学生随即前往教育厅门口静坐抗议。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学潮。社会上的一些进步人士和青年学生带着食品等物资到教育厅慰问静坐的学生;
武汉市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号召武汉地区的大学全体罢课,支持女师学潮;省内外媒体也争相报道学潮的最新动态。最终,教育厅不得不撤销王式玉的校长职务,并提前为杨子烈等被开除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以平息此次学潮。
经过此次学潮,
新文化运动在湖北的影响力得到了增强,杨子烈成为了学生领袖,并在思想上实现了进一步的成熟。1922年夏天,杨子烈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季,经由
陈潭秋的介绍,她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3年春,杨子烈北上求学,考入了
北京法政大学,但不久后因家庭经济原因转入了公费的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在校期间,她参与了
北京大学的“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与张国焘、张琨弟等北京地区的早期共产党人建立了联系,并通过书信向
武汉市的马克思主义者传递北京的情况,从而保持了北京与武汉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沟通。1924年2月,杨子烈与张国焘结为夫妻,随后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共同经历了五个月的监禁。获释后,杨子烈当选为中共中央妇女部委员,并被派往
莫斯科学习,直至1927年回国。1928年,她再次被派往莫斯科深造。1931年,杨子烈回到
上海市工作,但随后因叛徒出卖,中共中央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秘密机关遭到破坏,她因此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并过上了四处躲藏的生活。直到1937年,她才在南京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并与叶剑英、邓小平等人会面,随后前往
延安市与丈夫张国焘团聚。
1938年,张国焘以祭扫黄帝陵为由秘密脱离了中国共产党。随后,怀有身孕的杨子烈在毛泽东的同意下离开延安,返回汉口。在汉口,她找到了张国焘,并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与张国焘的另一种生活。1949年初,她和张国焘带领全家随
中国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迁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香港期间,杨子烈撰写了回忆录《往事如烟》(后更名为《张国焘夫人回忆录》),并于1970年在香港出版,书中详细描述了她早年参加共产党的经历。1972年,她和张国焘移居
加拿大。1994年,杨子烈在
多伦多以92岁高龄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