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果
福建宁德屏南县特产
鸳鸯之乡的屏南县,出产一种橡子面——鸳鸯果。它是由当地人叫“苦椎”的灌木果实精制而成,俗称“苦椎干”。制作鸳鸯果至少要经过十几道工序。除磨浆可用电器外,其他全用手工。十几道工序下来,原有的苦味荡然无存。最后制成薄如铜钱、寸来长的细条干品。它具有不生蛀虫,可以保存多年的特点。食用时须将干鸳鸯果在沸水中滚熟悉,放清水里浸漂使之发秀,沥水干,加鸡汗、虾仁翻炒,不糊不碎,条条伶俐。若以一把蕺菜,加猪骨汤清焖鸳鸯果,食之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还能解除疮疡发作之苦。
简介
周宁县屏南县的农家流行一道特色小菜——苦椎果,俗称“鸳鸯果”。它由采自深山、当地人叫“苦椎”的灌木果实精制而成,因鸳鸯喜食此果而得名。初冬时节,正是鸳鸯果采收加工的旺季。宁德市屏南县泗桥乡周墩村素有“鸳鸯果村”的美誉。
果实特点
苦椎果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食用会感到苦涩,因为它的果实含有大量的单宁,单宁与唾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使唾液失去润滑性,舌上皮组织收缩,口腔黏膜会有褶皱感,有干燥感觉,人们通常形容为“涩”。而单宁易溶于水,苦锥的基本做法是长时间烧煮并换水去除其中所含单宁,煮熟以后制成豆腐或者豆腐干就很好吃了。单宁具有抗氧化作用,是一种天然防腐剂。所以苦椎果制成的苦椎干具有不生蛀虫,可以保存多年的特点。
营养价值
营养丰富,富含淀粉、卵磷脂、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苦椎自身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因子,可抵抗、缓解、预防铅等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故食用苦椎豆腐等用苦锥制成的食品可保护人体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因其是野果制作,有抗癌作用,被称为最新一代的“黑五类”。
鸳鸯果干制作
果干制作程序
从山上拾拣回来苦椎,第一道工序就是用水浸泡一星期左右;接下来晾晒席上,直至果肉坚硬,用石磨去壳,再用小的筛子过筛,让雪白的苦椎肉与外壳分离。然后再用清水浸泡苦椎肉三五天后,用石磨或粉末机将苦椎肉磨成米糊状。下面的工序还有过滤、沉淀,将苦椎肉渣与淀粉分离,提取淀粉;将淀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锅中煮沸,再置于木盆中冷却,就成了苦椎果冻。最后将冷却12小时后的苦椎果冻切成铜钱厚的细条状,晾晒后就成了苦椎果干。整个工序下来要二三十天,目前,除磨糊可用粉末机外,其余工序全是手工。
果干制作历史
饥荒年代,周宁农村群众发现“苦椎”的果实可食用,内含丰富的淀粉,于是就学会了加工方法。直至今天,周宁县许多农村群众都还有采收加工鸳鸯果的传统。大力提倡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鸳鸯果属纯天然无公害山珍食品,很受消费者青睐,既是治湿疹皮肤病的特效药,也是上等的佳肴。因而常常成为人们拜访亲朋好友的难得礼物,城里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周墩村群众更是将其作为冬季增收的一个项目来加工制作,一户就是一个小作坊。秋收刚过,苦椎果成熟,挂满枝头,全村妇女悉数上山,满山遍野地搜索,每天都能拾拣个满满当当的一箩筐。“昔日山货成为城市珍品,”陈孙旺说,每每这个季节,周边城市及浙江省等地客商就会前来收购,每公斤价格在30元左右。采收加工鸳鸯果已成了周墩村群众冬季增收的渠道之一,仅此一项,每个农户少则收入千余元,多则五六千元,全村群众冬季增收达10万到20万元。
菜肴
制作鸳鸯果干工序复杂,但烹调简单,把鸳鸯果干浸入水中洗净后,再放入沸水中,直至软化后捞出沥干水备用,待蒜末、姜丝、胡萝卜等配料在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后加入备好的鸳鸯果爆炒,再加入少许盐巴、味精、红酒、酱油即可。食之清爽可口,是一道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还是治疗湿疹皮炎的特效药。
鸳鸯果还可以制成鸳鸯面,二三十斤鸳鸯果,最后做出的鸳鸯面大概也只有五六斤,普通的鸳鸯面一斤可以卖到60元,纯度较高的鸳鸯面大约在80元一斤。
参考资料
鸳鸯果.中华特产网.2024-09-26
鸳鸯果.香哈网.2024-09-26
鸳鸯果.超赞地名网.2024-09-26
冬日鸳鸯面.第一财经.2024-09-26
目录
概述
简介
果实特点
营养价值
鸳鸯果干制作
果干制作程序
果干制作历史
菜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