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建筑师协会
1948年成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国际建筑师协会(原文为法文Union International des Architectes,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中文简称国际建协,英文简称UIA)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NGO)。
发展历史
早在国际建筑师协会成立前,1928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瑞士成立,成为第一个国际建筑师的非政府组织。1933年CIAM第4次会议通过了《雅典宪章》,标志着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在国际建筑界的统治地位。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现代主义如日中天,与此同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调于1948年6月28日在洛桑(Lausanne)成立了国际建筑师协会,不同于CIAM的以建筑师个人为会员单位,UIA是以国家和地区为会员单位的,当时有27个国家建筑师组织的代表参加。
进入五十年代以后,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持反思批评态度的建筑师开始增多,1956年,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召开的CIAM第十次会议上,以阿尔多·凡·艾克(Aldo Van Eyck)为首的一批年轻建筑师向国际式提出挑战,公开反对以功能主义、机械美学为基础的现代主义理论。这直接导致了在1959年荷兰鹿特丹举行的CIAM第11次会议上,由于新老两派建筑师的严重分歧,导致CIAM宣告解散。
与此同时,UIA由于坚持各成员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原则,没有受到当时建筑学术界新老两派斗争的影响。成功发展到现在,UIA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建筑师组织,而其召开的3年一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也成为世界建筑师们交流思想的盛会。
主要职责
国际建协要求其成员以最高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赢得和保持公众对建筑师诚实和能力的信任;强调与质量、可持续性发展、文化和社会价值相关的建筑的作用和功能以及与公众的关系;通过重建遭到毁坏的城市和乡村,更有效地改善人类居住条件;更好地理解不同的人群和民族,为实现人类物质和精神的追求而继续奋斗;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国际建协的正式语言为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工作语言为英语和法语。
国际建协的主要活动有每3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新的理事会;并在同期举行世界建筑师大会(WORLD CONGRESS OF ARCHITECTS,UIA),每次大会确定一个学术交流主题,一般有2000至8000名建筑师参加。
国际建协还通过专业工作组组织各国建筑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和支持举办建筑、城市规划和建设展览会。每3年评审和颁发一次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和专业奖。
国际建协的出版物有会讯(月刊)、会员名册、大会和学术会议文集以及有关建筑和城市建设的文献。
建设宗旨
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不论他们的国籍(NATIONALITY)、种族(RACE)、宗教或政治信仰(RELIGION)、职业训练和建筑学说如何(ARCHITECTURAL ACHOOL OF THOUGH),建立起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交流学术思想和观点,吸取经验,扩大知识,取长补短,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确定建筑师的职能,在各个领域促进建筑教育的发展,建立职业范围,积极支持各国的建筑师组织维护建筑师的权利和地位;促进建筑师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活动。
组织机构
产生程序及设置
国际建协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每3年举行一次,各会员组织的代表名额由1~11不等,根据会员组织所在国的人均GNP和建筑师的数量而定,计算方法经会员大会批准。
代表大会确定该组织的总方针,选举理事会和执行局成员。理事会由5个区域中每区的4个理事国代表和执行局9位成员(主席、上届主席、5位副主席、秘书长、司库)组成。秘书处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经费来源于会员上交的会费。
国际建协目前共设有23个专业工作组,包括:建筑能源、人居持续发展、建筑遗产、教育与文化空间、体育、娱乐与旅游、城市规划、工作场所与商业空间、热带建筑、建筑与森林保护、医疗卫生建筑、建筑与生态、宗教建筑、人类居住、无家可归者的居所、建筑职业实践(秘书处工作由美国和中国建筑学会共同负责)、中等城市及全球城市化、城市居住与自然灾害、科学与高科技设施、建筑遗产信息中心、战后城市重建、国际竞赛、未来建筑、北京之路(该工作组秘书处设在中国建筑学会内)。
国际建协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A级咨询组织。
会员组织
国际建协会员(UIA Section)分为正式会员(Member,有投票权)、临时会员(Temporary Member,无投票权)和准会员(Admission Member,无投票权)三 类,不设个人会员。
正式会员(会员人数不少于50人)应是代表该国、地区或领地职业建筑师的主要团体,应能独立自主处理内部事务和行使管理权力。
临时会员:国家、郡县联合地区或领地的学术组织,该组织建筑师少于50人,非单一建筑师团体的专业学术组织。
准会员:与建筑师职业相关、有意参加国际建协活动的其他国际组织。每个国家、郡县联合地区(Regional Group of Counties)或领地(Territory),仅允许一个正式会员或临时会员代表其建筑师参加国际建协。
国际建协现有会员组织92个,其中正式会员89个,临时会员3个,另外还有准会员7个,代表世界上近100万建筑师。
职业实践委员会
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 Professinal Practice Commission):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服务贸易,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4年签订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从此,各国建筑师跨境的专业服务被纳入WTO服务贸易的范围。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国际建筑师协会从1994年开始设立职业实践委员会(UIA Professinal Practice Commission),委托中国建筑学会和美国建筑师学会共同负责这项工作,并由中美双方各派一人担任该委员会的联席主任。中方第一任主任由时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的张钦楠担任(1994~1999年);第二任主任是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许安之教授(1999~2005年);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庄惟敏教授于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职业实践委员会第14次会议上正式接替许安之教授出任该委员会联席主任。
在国际建筑师协会各会员国学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由该委员会起草的《国际建协关于建筑师职业实践中职业主义的推荐国际标准》在1996年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上通过,在征求各国建筑团体意见并进行修改后,该标准在1999年6月于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1届代表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从此,世界各国建筑师有了一部共同的职业标准(亦称《国际标准认同书》)。随后,国际建筑师协会通过了一系列与《国际标准认同书》配套的《政策推荐导则》,对建筑师全球化的职业服务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奖项设置
国际建筑师协会杰出贡献建筑金奖(UIA Gold Medal for Outstanding Architectural Achievement)简称国际建筑师协会金奖(UIA Gold Medal),由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会于1984年开始设立。金奖是诸项奖励中荣誉最高的奖项。设立金奖的目的,是以此鼓励在世界建筑界做出杰出贡献的一名建筑师或某一建筑师团体。国际建筑师协会向获奖者颁发一枚纯金奖牌,上面刻着“国际建协金奖”字样,以及获奖者的姓名与颁发日期。
为促进建筑技术的发展,国际建筑师协会还设立了4项专业奖。专业奖以国际建筑师协会最早的几位主席的姓名而命名,以表示对前主席们的纪念。这4项专业奖是:
1. 城市规划奖(The UIA Prize for Town-Planning or Territorial Development)。城市规划奖或区域发展奖是为纪念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一任主席阿伯克隆比于1961年开始设立的。
2. 建筑技术奖(The UIA Prize for Applied Technology in 建筑)全称为建筑技术应用奖,是为纪念国际建筑师协会前名誉主席佩瑞特于1961年开始设立的。
3. 建筑教育奖(The UIA Prize for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o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建筑教育奖或建筑评论奖是为纪念国际建筑师协会前主席楚米于1967年开始设立的。
4. 改善人居质量奖(The UIA Priz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Human Settlements)。改善人类居住质量奖是为纪念国际建筑师协会前主席罗伯特·马修于1978年开始设立的。
会员区域
一区__西欧:
14个正式会员:安道尔比利时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北欧五国(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瑞士英国
二区__中东和东欧:
26个正式会员: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波罗的海诸国(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波黑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格鲁吉亚希腊匈牙利以色列、哈萨克斯坦、黎巴嫩巴勒斯坦、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叙利亚、马其顿、土耳其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南斯拉夫
1个准会员:白俄罗斯
三区__美洲:
19个正式会员:
2个临时会员:巴哈马苏里南
1个准会员:巴巴多斯
四区__亚洲澳大利亚
17个正式会员:澳大利亚、孟加拉国、中国香港、印度日本、澳门、马来西亚、蒙古、新西兰朝鲜、中国、菲律宾韩国新加坡越南斯里兰卡泰国
2个临时会员:斐济伊朗
五区__非洲:
4个准会员:贝宁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苏丹
历届主席
1948~1953年 阿伯克罗毕(Sir Patrick Abercrombie)
1953~1957年 楚米(Jean Tschumi)1957~1961年 马多尼斯·莱斯塔(Hector Mardones-Restat)
1961~1965年 马修(Sir Robert Rosey
1965~1969年 波多因(Eugene Beaudouin)
1969~1972年 马汀(Romon Corona Martin)
1972~1975年 奥拉夫(Georgi Orlov)
1975~1978年 巴拉(Jai Rattan Bhalla)
1978~1981年 摩尔(Louis de Moll)
1981~1984年 拉霍兹(De la Hoz)
1984~1987年 斯托伊洛夫(Georgi Stoilov)
1987~1990年 哈克尼(Rod Hackney)
1990~1993年 马杰柯杜米(Olufemi Majekodunmi)
1993~1996年 都罗(Jaime DURO Pifarre,西班牙
1996~1999年 莎拉( Sara Topelson de Grinberg,墨西哥
1999~2002年 斯戈泰斯(Vassilis Sgoutas,希腊
2003~2005年 杰米莱纳 (Jaime LERNER,巴西)
1948年 第1届 建筑面临的新任务——洛桑瑞士
1951年 第2届 新任务下建筑的选择——拉巴特摩洛哥 1953年 第3届 处在十字路口的建筑——里斯本葡萄牙
1955年 第4届 建筑学与建筑之演化——海牙荷兰
1958年 第5届 城市的改造与建设——莫斯科苏联
1961年 第6届 新技术与新材料——伦敦,英国
1963年 第7届 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哈瓦那古巴
1965年 第8届 建筑师的训练——巴黎法国
1967年 第9届 建筑与人类环境——布拉格捷克斯洛伐克
1969年 第10届 建筑是社会之原动力——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1972年 第11届 建筑与娱乐——瓦尔纳保加利亚
1975年 第12届 创造与技术——马德里西班牙
1978年 第13届 建筑与国家的发展——墨西哥城,墨西哥
1981年 第14届 建筑·人·环境——华沙波兰 1985年 第15届 建筑师目前与未来的使命——开罗埃及
1987年 第16届 住房与城市—建设明日世界——布赖顿,英国
1990年 第17届 文化与技术——蒙特利尔加拿大
1993年 第18届 2000年的展望——芝加哥,美国
1996年 第19届 城市建筑的现状和未来——巴塞罗那西班牙
1999年 第20届 21世纪的建筑学——北京,中原地区
2002年 第21届 资源建筑——柏林德国
2005年 第22届 城市:建筑的百货商店——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2008年 第23届 演变中的建筑——都灵意大利
2011年 第24届 设计2050(走出灾难,团结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东京日本
2014年 第25届 别样的建筑(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南非德班
中国与国际建协
中国建筑学会自1955年参加国际建协以来,曾有多人次担任国际建协的领导职务。东南大学院长、院士杨廷宝1957年至1963年任国际建协副主席;中国建研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何广干1978年至1985年任国际建协理事;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院士、教授吴良镛1985至1991年任国际建协理事、副主席;建设部原副部长、院士周干峙1991-1996年任国际建协理事;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叶如棠自1996-2002年担任国际建协理事。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2002年7月当选国际建协理事,任期2003-2005年。 1999年6月23日至26日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注册报名6,681人,其中境外代表2,185人,国内代表4,496人(包括在校学生2,328人)。会议出版论文集四卷共计16,232册;32,670人次参加了大会报告和学术讨论;大会期间共举办12个展览,接待观众92,000人次。大会发布了《北京宪章》,这是继《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之后国际建筑界的第三个宪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年一届的国际建筑师协会全球性活动,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已落厂帷幕.并以其恢宏的气势、丰硕的成果和特定的地位载入史册。那些令人激动、让人回味的日日夜夜,时时在中国人脑海中浮现,令人感慨万千。从1985年在UIA八第15届大会期间,中国建筑学会第一次申办大会开始,至今已14年。中原地区飞速的发展和空前的建设规模,为中国建筑师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环境,也为这次大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墓础。大会的筹备历时6年,汇聚着数百名工作人员的默默劳作和无私奉献,凝聚着‘大批著名的和陌生的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和不懈追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各有关部委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下,依靠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建筑界的鼎力相助和热情参与,中国建筑学会终于完成了这一光荣的历史任务。大会结束后,各方面的评价接踵而全,有祝贺,有赞扬,有感谢.也有埋怨和批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基本不投入经费的前提下,在学术和科研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大会能办到如此程度,被国际建筑师协会资深领导人评价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历届大会最好的一次”,也实使人感到无限宽慰。中原地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中国建筑师终可扬眉吐气作为世界建筑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不仅曾为全球建筑宝库的积累与发展做出厂自己的贡献,而且为迎接纪元史上第二个千禧之年书写厂颇具时代特色的篇章。
中国建筑学会
会徽
会徽采用斗拱和模数立方体组合,体现建筑学科民族化和现代化,继承和创新的发展方向。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
斗拱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的范例
材和斗口开创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模数应用 斗拱是中国最早的建筑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的标记,沿用斗拱标志可体现学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模数立方体象征着建筑三度空间模数化
模数化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装配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的必由之路
模数应用是建筑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台湾建筑界亦应用斗拱作为会徽(外框为梅花形),这更增添了海峡两岸建筑工作者的同一性。
学会介绍
中国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成员之一。
中国建筑学会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编辑出版学术、科技刊物,对重大科技问题及工程项目进行咨询、评估,组织国际学术交流、考察,促进建筑创作繁荣与科技进步。
中国建筑学会是沟通会员和建筑科技工作者与政府及其他部门的桥梁和纽带,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举荐人才,表彰先进,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学风,为会员及建筑科技工作者服务。
中国建筑学会设有个人会员(包括一般会员、资深会员、名誉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和团体会员,目前共有个人会员10万余人,团体会员3百余个;学会设有9个工作委员会、20个分会和秘书处。
中国建筑学会的地方组织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各“省级”建筑学会或土木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委托各地方学会发展会员,并实行属地管理。
中国建筑学会设置并定期评颁的奖项有“建筑创作奖”、“青年建筑师奖”、“优秀建筑结构奖”和“优秀论文奖”。并受建设部的委托,负责全国“梁思成建筑奖”的评审工作,
中国建筑学会编辑出版的刊物有《建筑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知识》、《工程勘察》、《建筑经济》、《小城镇建设》、《工程抗震》、《建筑电气》、《暖通空调》、《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施工技术》。
中国建筑学会是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和亚洲建筑师协会(ARCASIA)的国家会员,并支持和参与其所组织的活动。此外,中国建筑学会与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美国建筑师学会、日本建筑学会、俄国建筑师联盟、韩国建筑师学会、蒙古建筑家联盟及香港建筑师学会等签订有学术交流协议;与世界其他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学术团体保持有相互交往的密切联系。
中国建筑学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团体,期望与国内外建筑同行,共同协作努力、为构筑人类美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主要职责
建设宗旨
组织机构
中国建筑学会
会徽
学会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