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哈巴村
中国新疆铁热克提乡哈巴县下辖村
白哈巴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县下辖村。地处距哈巴河县城117公里的铁热克提乡境内,距离喀纳斯湖31公里,北面33公里处是那仁草原,南距铁热克提乡38公里。地处边境地带,西距哈萨克斯坦仅1500米,在边界立有界碑。总面积约为1009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白哈巴村全村人口319户,1003人。
白哈巴村地处山区。主要以高山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属于严寒地区。属于丘陵山地地形,越往北越高,呈北高南底的走势。白哈巴村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养殖业。截至2015年,村人均纯收入11069元。白哈巴村借助与喀纳斯景区核心景点相邻的优势也进行了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业成为该村的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
在《中国地理》系列中,白哈巴村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之一。
名称来源
因地处我国版图的最两北端而得名。
历史沿革
生活在白哈巴村的图瓦人是成吉思汗的一支部落的后裔当年,成吉思汗率军征战时,命令他们在这里驻守。时间长了,一代天骄一去不返,他们就在这里生儿育女,繁衍生息。20世纪60年代他们曾搬到哈巴河,后因生活不习惯,又全部搬了回来,与哈萨克族居民同住一村。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白哈巴村地处距哈巴河县城117公里的铁热克提乡境内,距离喀纳斯湖31公里,北面33公里处是那仁草原,南距铁热克提乡38公里。地处边境地带,西距哈萨克斯坦仅1500米,在边界立有界碑。,村落依靠着西边的阿克哈巴河,村庄坐落在深山峡谷之中,与禾木村的直线距离为50公里。总面积约为1009平方公里。
气候
白哈巴村地处山区。主要以高山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属于严寒地区。冬季较长、雪大寒冷,夏季凉爽,无霜期短,全年无霜期90天左右早、午、晚温差较大,年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零下48°C。
地行地貌
白哈巴村属于丘陵山地地形,越往北越高,呈北高南底的走势。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白哈巴村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白哈巴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覆盖率为70%,新疆针叶松山杨云杉冷杉属白桦茂密而繁盛,是我国寒温带草原区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
水资源
白哈巴村境域内有哈巴河。该河隶属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地处阿尔泰山南麓,面积8186平方千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白哈巴村的真菌种类丰富,有真菌99种,其中食用菌50种,有冬虫夏草图平盖灵芝、花杉灵芝等经济价值很高的种类。
动物
白哈巴村有兽类39种,两栖爬行类4种鸟类177种,其中27种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白哈巴村全村人口319户,1003人,有图瓦人、哈萨克族汉族等民族,哈萨克族176户556人,占总人口的55.43%,图瓦人140户440人,占总人口的43.87%,汉族2户6人,占总人口的0.60%,回族1户1人,占总人口的0.09%。村“两委”班子7人,女性干部1人,少数民族6人,平均年龄40岁。
民族
白哈巴村居住着蒙古族居民—图瓦人,由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组成。白哈巴村1985年分为一村和二村,相距不到一公里,即哈萨克族村与图瓦村,哈萨克村以哈萨克族为主要的居住集体,图瓦村还是图瓦人为主要的居住集体。经过几十年的变化,白哈巴一村和二村不在是“同族相居”的格局,而是从单一民族聚居居住的情况在到大家同时居住的形式,并形成特殊的居住格局。
语言
白哈巴村图瓦人有97.6%的人能熟练使用图瓦语,说明该村图瓦语保存基本完好,未出现明显的母语衰退迹象。图瓦青年人(20岁以上)和中老年人,都能熟练地使用母语。6-19岁的青少年也能较为稳固地使用母语。
白哈巴村图瓦人不仅使用母语,还兼用哈萨克语蒙古语和汉语。图瓦人兼用的三种语言中,掌握最好的是哈萨克语,有86.7%的人能熟练使用哈萨克语,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100%可以熟练使用:蒙古语和汉语的掌握情况基本持平,53%-57%的人都可以熟练掌握这两种语言,42%一43%的人懂一些。而蒙古语和汉语掌握的情况又有差异,蒙古语熟练的人中20-39岁的人比例较高,汉语熟的人,除了20-39岁的人,20岁以下的人比例也都比较高。
学校从学前班到五年级都使用蒙古文教材但教学语言以前使用图瓦语,尤其是三年级以下的低年级学生,则使用图瓦语和汉语。
教育
白哈巴村有一所招收蒙古族学生的小学,成立于1932年9月,最初在校生只有20多名,后来,白哈巴有了九年义务教育制蒙古中学,当时有120名在校生、15名专业老师采用图瓦语授课。2015年有小学5个班,学前班(10名学生)1个,共38名学生,专任老师14名,行政人员1名,工人1名。
截至2011年,白哈巴村共出现18名哈萨克族和图瓦大学生,分别就读于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等高校,还有图瓦研究生一名。
经济
农业
白哈巴村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养殖业,农业效益非常低下。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阳芋等。其中,总耕地面积2900亩,草场面积3850亩,2015年村人均纯收入11069元。白哈巴一村总耕地面积1800亩,草场面积2600亩,养殖业以牛、羊、马为主,2015年村人均纯收人11156元。白哈巴二村总耕地面积1800亩,草场面积2600亩,养殖业以牛、羊、马为主,2015年村人均纯收人11156元。
旅游业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哈巴村借助与喀纳斯景区核心景点相邻的优势也进行了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业成为该村的新兴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
白哈巴村作为景区开展旅游这一行业就会产生服务业中 的餐饮和住宿。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理人文环境,吸引了更多 外地游客前来观光,兴起了住宿和餐饮行业,又循序渐进的带 动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哈萨克族和其他各民族就该行业提高 家庭收入,一部分哈萨克族和其他各民族相互帮助的情况下渐 渐学会住宿和餐饮管理,合理的运用了自己的房屋做民宿或餐 厅,提供给游客,以满足游客的需要,从中获得相应的收入。 另有一部分哈萨克族因牧业的需要,会短暂的离开村落,游牧 到深山之中,而房屋空闲,就可以租借给外地来做旅游生意的人, 生意人只需要按时交付租金给房东即可,以此增加收入。夏季 游牧到夏牧场,冬季回到村落,即发展了畜牧业又促进了旅游业, 从中获得收入。
交通
白哈巴村与哈巴问县城相距155公里,白哈巴村距离喀纳斯夫约2个小时的路程。喀纳斯湖至白哈巴区间车:往返45元/人。铁热克提至白哈巴区间车:往返45元/人。
文化
生活方式
白哈巴村人喜欢吃奶、肉和面食也爱饮奶茶、奶酒。其中美食有:酸奶子,撒上辣子面孜然芹。上下翻烤数分钟即可食用。烤羊肉,白哈巴村人通称各种烤肉为“卡瓦甫”味道微泳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他们穿蒙古长袍、长靴喜扎腰带、戴礼帽(女扎围巾);每年“敖包节"期间,他们集体组织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名俗活动
毛皮滑雪是白哈巴村的传统的民俗运动。“毛皮滑雪板”由松属和马皮制作而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滑雪板,已有万年历史,是阿勒泰特有的珍宝,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再现人类最早滑雪活动的“活化石”。
风景名胜
白哈巴景区门票:30元/人。
石碑
位于村子西北口有一块大石碑矗立石碑上“白哈巴”和西北第一村”的字样。与村落面容相互辉映,是白哈巴村经典的一张名片照之一。
中哈大峡谷
从铁热克提门票站到白哈巴中哈大峡谷是必经之地。峡谷深宽阔、临谷而立。哈巴河奔流不息,成片的白桦林笔直挺立,河中漂满了枯木。
空中草原
空中草原是白哈巴最大的草原。四周群山林立,呈“聚宝盆”之势。蜿蜒的道路环山而起,给草原镶嵌了一圈圆边。
村中漫步
阿尔泰共和国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一直延伸到白哈巴村里。沿着主干线。
重要事件
升级设施
2022年6月,哈巴河县领导决议在白哈巴村入口新建旅游休闲文化长廊2座,入口节点景观设施2外,铁热克提村新建旅游休闲设施1座,入口节点景观设施1处。建设图瓦民俗体验集市,文化体验中心一座;做好示范村古村落保护房屋提升改造。
举行活动
2023年9月14日,哈巴河县以“大美西北第一村 军民共建庆丰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举行。牛羊下山、马上刁羊、古老民族体育运动射箭比赛等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活动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和群众围观点赞。活动中,当地农牧民群众与辖区驻军部队的战士们演绎了一场激情满满的马上刁羊比赛。参赛者策马扬鞭,你追我赶,奋力争抢,在比赛中较量着马术和骑术,演泽着马背上的“速度与激情”。在射箭比赛中,选手们身着盛装,手持古老弓箭,用力拉开,瞄准射向前方的目标,再现过去人们狩猎时的场景,充分展现本地特色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竞技的魅力,点燃现场观众的激情。
相关荣誉
2021年8月25日,白哈巴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23年9月4日,白哈巴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
目录
概述
名称来源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行地貌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水资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动物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语言
教育
经济
农业
旅游业
交通
文化
生活方式
名俗活动
风景名胜
石碑
中哈大峡谷
空中草原
村中漫步
重要事件
升级设施
举行活动
相关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