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一族原居枫桥,祖上由
绍兴市迁来,
杨维桢曾祖父杨文修,字中理,乃宋代名医,人称杨佛子 杨维半身像,著有《医衍》、《地理拨沙图》。后杨氏卜居全堂,全堂东南有桐冈山,西南有鲤尖,村中有池名泉塘,村以池名,谐音全堂,池旁卧有铁崖山,“因岩石呈铁色而得名”,今人俗称小山头。
母亲李氏,“梦月中金钱坠怀,而生维桢”。兄弟三人,维桢居中。维桢生于元贞二年(1296),之所以号铁崖,因其父杨宏在铁岩山麓筑楼,红楼植梅百株,楼上藏书万卷,并将梯子撤去,令其与从兄杨维翰(1294~1351,字子固,号方塘,元末画家)专心攻读,每天用辘皿传食,苦读五年,时人称其为“
杨维桢”,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杨维桢自幼颖悟,能“日记文章千言”,黾勉读书,为增见识,少时又游学甬东。
泰定四年(1327)中
进士,任
天台县尹,因依法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被黜。继任职钱清盐场司令,因请求减轻盐税不允,决意投印去官,方获准减额三千,但以上故,十年不获升迁。元修辽、金、宋三史,他作“正统辩”千言,总官
欧阳玄赞叹:“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后调任
江西省儒学提举,因交通受阻,未成行。值兵乱,浪迹浙西。
张士诚据浙西,屡召不赴,戏答:“江南处处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后张士诚令其弟
张士德上门求教,
杨维桢站在元政府立场修书一封,臧否张士诚。信中责备张士诚“放私人不承制,出纳国不上输”,骂他自选官吏,不缴粮食,确为实情。此外,指出张四个优点“兵不嗜杀,闻善言则拜,俭于自奉,厚给吏禄而奸贪必诛”,以及四个缺点“是非一谬,黑白俱紊”,将帅、守令、亲族等“为阁下计者少而身谋者多”,“于小安而无长虑”,“身犯六畏,衅阙多端”。预言他“不有内变,必有外祸”。
元杨维桢撰。维桢有《
春秋合题著说》,已著录。此其初刊诗文集也。维桢以诗才奇逸凌跨一时。此编乃录文二十八卷,诗仅两卷,又以杂文六篇足之。盖以文为主,诗特附行耳。
朱国祯《
涌幢小品》载
王彝尝诋维桢为“文妖”。今观所传诸集,诗歌、乐府出入於
卢仝、
李贺之间,奇奇怪怪,溢为牛鬼蛇神者,诚所不免。至其文则文从字顺,无所谓“红刻翠以为涂饰,聱牙棘口以为古奥”者也。观其於句读疑似之处,必旁注一“句”字,使读者无所岐误。此岂故为险僻,欲使人读不可解者哉?其作《鹿皮子文集序》曰:“卢殷之文凡千馀篇,李础之诗凡八百篇,樊绍述著《樊子书》六十卷,杂诗文凡九百馀篇,今皆安在哉?非其文不传也,言庞义淫,非传世之器也。孔孟而下,人乐传其文者
屈原、
荀子、
董仲舒、
司马迁。又其次
王通、
韩愈、
欧阳修、
周敦颐、
苏洵父子。我朝则姚公燧、虞公集、吴公澄、李公孝光。凡此十数君子,其言皆高而当,其义皆奥而通也。”观其所论,则维桢之文不得概以妖目之矣。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载维桢《辨统论》一篇,大旨谓元继宋而不继辽、金。此集不载此篇,未喻其故。今恭奉谕旨,补入集内。盖维桢虽反颜吠主,罪甚
扬雄,而其言可采,则不以其人废之。仰见圣人衮之公,上超万古,非儒生浅见之能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