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柏
曾任东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党部委员、宣传部代部长
高尔柏,练塘镇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系高尔松之弟,昆仲齐名。青年时就读于南洋公学中院,民国11年与侯绍裘等组织青年问题讨论会。后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任秘书。北伐军接近上海时,担任东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党部委员、宣传部代部长,后又兼任秘书长。后流亡日本
人物履历
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上海市教育会常务理事和私立中小学联合会监事长,同时担任青浦区参议员。解放后,于1949年底赴京,任高等教育部第二处副处长。翌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中央宣传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改正。退休后继续撰写革命史料。
个人生平
高尔柏与兄高尔松昆仲齐名,两人友于甚笃,少时负入学。自小学至中学,一直相处一起,胜似胶漆。他在南院公学中院读书时,参与反对“尊孔读经”。“五四”运动时期,由于侯绍裘杨贤江、施存统等的熏陶指引,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学校宣讲团,宣传亡国痛苦,以唤醒民众。开办义务工人夜校,上课教书。1922年中学毕业后,初拟考电机系,继决定自学,兄弟两人和侯绍裘等共同组织“青年问题讨论会”,在松江区搞社会调查。1924年秋,进入党所领导的新型大学——上海大学,同时,在附中任教师兼训育主任,并为上海学联的主要负责人。下半年由杨贤江、施存统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党小组长、支部书记、独立支部书记。其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为了便于革命活动,又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在上大期间,为了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所进行侵略的种种黑幕,成立“非基督教同盟”,他是5人委员会之一。对各地各校青年学生进行宣传发动,并编辑出版《非基督特刊》,在民国日报“觉醒”副刊上刊登,持续出版23期。1925年,“五”惨案发生,他参加了上大的示威游行,并负责指挥工作。缮写了分析“五卅”运动发生原因的长文,发表在第一期上大“五卅”特刊上。同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公开反对革命三大政策,国民党新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鼓吹戴季陶主义,攻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为了揭露“戴季陶主义”的反动性,11月19日成立“中山主义研究会”,他被选为执行委员之一。并负责主编出版《中山主义》周刊。
1926年冬,他在上海见到了周恩来同志,他邀尔柏去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但是区委认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新由杨杏佛担任部长,与他有师生关系,感情较好,留下来让他去做秘书,便于推进工作,尔柏服从组织,遂不果行。1927年,当国民革命军接近上海,中国国民党为了配合北伐军进攻上海,并为维持北伐军攻占上海后的地方行政事务,设立了一个“东南军政委员会”,国民党员钮永建为主任委员,尔柏被选为委员。为了维护孙中山先生的反帝、反封建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他先后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党员干部会议(1927年3月12日)和欢迎北伐军将士大会(同年3月21日)上,代表上海特别市党部作了发言,驳斥西山会议派叶楚沧和北伐军东路总指挥白崇禧的荒谬言论。
1927年3月底,侯绍裘去南京负责主持江苏省党政工作,他随同前往,担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委员兼宣传部代部长(部长柳亚子尚未到任),江苏省人民政府筹建完竣,确定人选,他担任委员兼秘书长。
“四·一二”中国国民党新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指使流氓捣毁省、市党部,查封革命团体,捕捉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9日,党在蓬花桥召开各团体负责人会议,商讨对策,为反动当局发觉,主持会议的侯绍裘被捕,遭枪刺戮死,遗体装入麻袋,沉入秦淮河,惨遭牺牲。尔柏因出席“南京市肃清反革命大会”未及参加,幸免于难。10月,尔柏和省党部人员30人曾遭逮捕,设法逃走,潜回上海市。事变发生后,尔柏就将情况书面向江、浙区委汇报,书记罗亦农指示,认为他在上海人头太熟,并且淞沪警备司令部已悬赏银元一千元缉捕,不能立足,以暂避乡间隐蔽,较为妥当。未几,中国国民党中央通缉令下,他被列在黑名单上,不得不被迫出走,东渡逃亡日本。度过将近2年的流亡生活以后,秘密回国,蛰居上海,隐姓埋名与兄一起,创设书店,从事著评和出版社会、经济书籍事业,中间曾遭反动当局封闭书局,2次被抄走大批书籍。
1934年撤消通缉令后,他于1938年接办私立华华中学。太平洋战争发生,日本侵略军开进租界,日本宪兵协同汪伪76号分子到白克路(现凤阳路)寓所要拘捕他,适值外出,未遭毒手,于是不得不避居松江。
1942年,在松江区又办了茸光中学,由其夫人唐纯茵出面担任校长。抗战胜利以后,回到上海市,恢复华华中学和书店业务,并担任上海市教育会常务理事和私立中小学联合监事长。
1946年,国共和平谈判,周恩来同志到了上海,在郭沫若家里,尔柏又一次和他晤面,在座的除主人以处,还有阳翰笙。周恩来说:“目前时局形势,离全国解放不会太久了,要养好身体,将来为党为国出力”,嘱咐尔柏要与两吴(吴开先、吴绍澍)接近,有什么情况,设法告诉组织。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于1949年底去北京,任高等教育部第二处副处长,负责课程改革和政治课教学研究工作。翌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这一组织的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
1957年反右扩大化,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直至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以后,才得予以改正。退休以后,他继续发挥余热,把回忆所得的上海市方面的早期革命情况、上海大学的历史、烈士侯绍裘杨贤江、崔小立、余秀松等斗争史实,供给上海、北京、南京、松江区等地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社会科学研究单位、高校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单位、地方志编单位作为资料,直至临终。他于1986年10月27日因患乙状结肠扭转症,医治无效,逝世于桂林,享年85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个人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