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米(Jami,1414~1492)
中世纪波斯伊斯兰教苏菲派著名学者、诗人。一译“加米”、“查密”。全名努尔丁·阿卜杜·拉赫曼·本·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贾米。
波斯人。祖籍
伊斯法罕。生于
赫拉特附近的贾姆村,故以出生地取名。
自幼跟其父学习波斯文、
阿拉伯语,后随父到赫拉特,进当地尼扎米亚学院学习
伊斯兰教义和经训,并往返于赫拉特和
撒马尔罕之间,求师于著名学者、毛拉,攻读圣训学、
历史学、文学、数学和
天文学等。后又投身纳格什班迪耶教团第二代谢赫赛尔德丁·穆罕默德·喀什噶里门下,研究苏菲主义学理,成为该教团虔诚的信徒和著名学者。并娶其导师之女为妻。1447年赛尔德丁逝世后,贾米便接替他成为该教团的长老。贾米曾去麦加朝觐,一生7次外出游历,先后到过
哈马丹、库尔德斯坦、
巴格达、
卡尔巴拉、纳贾夫、
大马士革、
阿勒颇、
大不里士等地。在漫长的游历中,他拜访各地的著名学者和诗人,熟悉了各地的历史、地理、宗教和风土人情,对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大量资料。他曾一度在
帖木儿帝国素丹侯赛因·拜哈拉(1468~1506)宫廷中任职,深受敬重,与宫廷大臣纳瓦伊交往甚密。后期从事研究苏菲主义学说和诗歌创作。1492年逝世,葬于赫拉特西北郊。侯赛因·拜哈拉为了纪念他,在
赫拉特城建立了以贾米的名字命名的
麦加大清真寺。米尔扎·海达尔在《拉希德史》中称贾米为“最伟大、最优秀、最有学问的圣者和精神导师”。
在宗教思想上,贾米继承了
纳格什班迪(1314~1389)苏菲主义的学说,提倡入世主义,注重现实生活,主张在教乘修持的基础上进行道乘修持,严格遵奉经训。在纳格什班迪提出的“修道于众,巡游于世,谨慎于行,享乐于时”的原则下,进行精神修炼。他以苏菲主义观点对《
古兰经》作了注释,选编了《四十段圣训集》。在《人类的馨香》一书中,以散文传记体的形式描述了582名苏菲派长老和34名寻道者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并给予了评价。
贾米是波斯古典诗坛上的最后一位著名诗人,被誉为“末代诗圣”。在创作上,他善于吸收历代著名诗人之长,对
萨迪·设拉兹、
哈菲兹、
尼扎米等人更为推崇。他的诗题材广泛,有叙事诗、颂诗、抒情诗、训言诗,多以四行和双行为主。其内容主要宣扬苏菲主义的观点,阐述宗教伦理、赞颂
安拉及
穆罕默德,颂扬君主,描述爱情故事等。其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充满哲理,富有浪漫色彩。
贾米是一个多产作家,据载,他有54部重要著作,内容涉及到经训注释、教义、伦理、人物传记、历史、阿拉伯文法、韵律学、诗歌、散文、音乐等。用散文和诗歌阐述教义的作品还有《真义探讨》、《先知使命的见证》、《灿烂的光辉》、《真主颂》、《朝觐大典》、《苏菲派研究》等。著名作品是《七卷诗》(又名《七宝座》),其中4卷论述苏菲教义和宗教伦理,篇名是《金锁链》、《萨拉芒和阿布萨勒》、《自由人的赠礼》、《信士的念珠》;3卷为叙事诗,其中以《莱伊拉和马季农》、《优素福和祖莱哈》最为著名。《诗集》收录了贾米的抒情诗、颂诗及四行诗(鲁拜诗)等共8750句。散文著作《春园》,系模仿
萨迪·设拉兹的《
蔷薇园》。历史著作有《苏菲派历史》、《赫拉特史》等。贾米还对伊本·阿拉比的《智慧珍宝》作过注释,称为《勒瓦伊合》,汉译本名为《
真境昭微》,对法赫尔丁,阿拉格的《神圣闪光》所作的注释本称《额慎 晒哼》,汉译本名为《
昭元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