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
中国文学评论家,教授
夏志清,原籍江苏吴县(今苏州市),1921年2月18日生于浦东新区。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51年12月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
耶鲁大学毕业后,留在学校作研究兼教学。1952年,向洛克斐勒基金会申请3年奖助费,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后先后在德州奥斯汀大学、密歇根大学、匹茨堡大学任教。1961年3月,在耶鲁大学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奠定他学者评论家的地位。1962年7月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6年,写就第二部著作《中国古典小说》并于两年后发表英文版。196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升任为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3年12月29日,夏志清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去世,享年92岁。
人生生平
早年经历
夏志清1921年2月18日出生于浦东新区的一个银行职员家庭,4岁与长兄返回苏州市。1927年就读于桃坞中学附小,读了3年英文,转学到江苏省苏州中学校附小。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发生,父亲接母子住上海交通银行宿舍,有时吃馆子看戏看电影,停学半年后,与母亲回苏州上纯一初中。1935年,高一读沪江大学附中一学期,后转学至南京青年会中学,念了一年半。1938年,从上海大夏大学附中毕业。
1942年毕业于沪江大学英文系。1946年9月随长兄夏济安北京大学任助教,醉心于西欧古典文学,因研究威廉·布莱克档案论文脱颖而出,取得留美奖学金至耶鲁大学攻读英文硕士、博士。
求学经历
1947年11月28日,经过半个多月的海上漂泊,26岁的青年夏志清终于抵达旧金山。略事休整,12月初再乘火车抵达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附近的欧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从此漂萍海外,开始了他在美国的求学之旅与研究生涯。后觉得欧柏林学院无法满足自己深造的愿望,于是由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1906-1994)举荐,入读耶鲁大学。仅一年多的时间,就于1949年6月拿到了硕士学位,进入博士阶段学习。1951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但因提交的博士论文错过了1951年的毕业典礼,故被学校认定为1952年毕业生。
任教经历
在耶鲁大学毕业后,他留在耶鲁作研究兼教学。1952年,见中国现代文学史竟无一部像样的书,因此即向洛克斐勒基金会申请,荣获3年奖助费,以耶鲁大学英文系研究员名义,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
1955年,离开耶鲁大学,携家眷去密歇根大学担任访问讲师,一人代中国文学及思想两位教授任教。1956年,到德州奥斯汀(Tillotson)大学担任英文文学教授。1957年,任教于波茨坦纽约大学,教授欧美文学、莎士比亚欧洲名著文学等。
1961年,应邀去匹茨堡大学教书兼管行政。1962年7月,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副教授,1969年升任为正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国文学名誉教授。2006年7月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作生涯
1961年3月,在耶鲁大学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奠定他学者评论家的地位。1966年,第二部著作《中国古典小说》已写就。两年后,《中国古典小说》英文版出版。1970年8月28-29日,《A·赫胥黎》一文发表于台北市《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同年,《爱情、社会、小说》由林海音主持在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
人物逝世
美国纽约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9日,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因心脏病在纽约曼哈顿去世,享年92岁。
人物生活
家庭生活
夏志清祖籍苏州市,江苏吴县人,祖父和大伯早逝,祖母孙氏守寡抚养三个子女,二伯在上海开当铺,姑母嫁尤姓,父亲夏大栋(柱庭先生)排行三,曾入萨镇冰办的商船学堂,后进浦东银行做事。
1954年6月5日,在纽海文(New Haven)与小他10岁的卡洛(Coral)结婚,后离婚。1955年4月25日,儿子树仁(Geoffrey)出生,于1956年患病天折。1956年,女儿建一(Joyce MeClain)出生。
夏志清的兄长是著名学者、评论家夏济安
1969年7月24日,夏志清与第二任妻子王洞(Della Wang)在纽约广场饭店结婚。
个人爱好
夏志清兴趣颇多,听评书,迷京剧,嗜电影,好歌剧。
主要作品
(资料来源)
主要成就
夏志清是一位西洋文学专家,但是以中国文学扬名,其《中国现代小说史》和《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奠定了他在西方汉学界关于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其中《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相当具有争议的著作。作者以其融贯中西的学识,宽广深的视野,探讨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发展路向,尤其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钱锺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使此书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窗。
主要思想
夏志清主张现实主义的文学,义学要表现人的道德观念。他认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是写实主义文学,“揭露黑暗,讽刺社会,维护人的尊严的人道主义文学。”但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他不认为只有这一种文学值得提倡,其他别类的文学都不值得一提。他认为一个小说家应具有同情心,和一种正视人生,正视社会的严肃态度,更重要的问题是小说家在描写一个人间现象时,有没有提供了比较深刻的、具有道德意味的了解。但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及分析方法看来,他仍然是属于西方现代派的。
人物轶事
误传笑话
夏志清毕生研究中国现代小说,钱锺书是他研究的对象之一。钱钟书是学者,他的小说本为世人疏漠。夏志清评品他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写得最有趣、最细腻的小说,或许是最伟大的小说。”经他这么一评,众人刮目,再度审视,果真精彩绝伦,获得认同;加之改编成电视剧一播,竟至家喻户晓。
正因夏志清对钱钟书的殷殷垂注,方才闹出一则笑话,让健在的钱钟书在瞑目前20年,看到挚友夏志清撰的悼文——1975年,友人误传钱钟书过世的消息,夏志清悲哀难抑,他匆匆写了篇《追悼钱钟书先生》长文,交台北《中国时报》发表。两人都是大名人,此事以讹传讹如迅雷。风从西方来,直刮得钱家声震屋瓦,“悼”得家人坐立难安。若干年后,钱锺书访问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只好双手揖拱谢罪。
出“洋相”
夏志清当年在哥大上课时经常出“洋相”,“只见他手执着纸烟,口中念念有词,在黑板前转来转去,忙得不亦乐乎。说得兴起,就劲吸一口烟,可惜忙中有错,左右手拿着的东西有时易了位,发现写在黑板上的原来是纸烟,而吸到口中的,却是彩色粉笔。”
点评作家
夏志清对“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予以充分地肯定,在评点他的《静》时竟说“三十年代的中国作家,再没有别人能在相同的篇幅内,写出一篇如此有象征意味如此感情丰富的小说来。”
夏志清第一次正式地把张爱玲请进了文学史,并给予重要地位,认为她是“当时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尔之流相比,并说《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不过,若干年后,夏志清的看法略有一些修改。鉴于张爱玲离开大陆后作品日少,夏志清认为她的创作魄力和创作持久力不够。
在夏志清的论述中,最受争议的是对鲁迅地位的贬低。此外,夏志清对新文学的名家如茅盾、丁玲等评价也不高。他有一段评价鲁迅的话流传很广:“鲁迅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被人家捧得太高。鲁迅有一点最不好,他不喜欢自己的原配,但又不让她离开,又不跟她生孩子,这对女性很残忍啊。”此外,在2007年与深圳大学教授李凤亮(现深圳大学副校长)的系列访谈中,夏志清更如此评价鲁迅:“鲁迅到教育部之后,要到北京大学教书,才写成一本《中国小说史略》……他的好几个短篇小说,我在《小说史》里评得很公正;此外他那部散文诗《野草》非常精彩,可惜在《小说史》里不能评价。”这样的论断,别说中国学者了,外国汉学家都看不过去。捷克著名汉学家雅罗斯拉夫·普实克在上世纪60年代曾写了篇书评《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问题和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夏志清的分析方法不够“科学”,夏志清对此事的回应是:“普实克是欧洲汉学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人,而且与丁玲、茅盾都是朋友。但他是外行,讲来讲去,1/3是讲鲁迅,茅盾、老舍懂一点,别的基本上不懂,或尚未看过。”
看戏叫好
著名舞蹈艺术家江青曾在自传中写道,自己在纽约公演新编的独舞《征旅——花木兰》,当舞者与观众都静静地沉浸在舞蹈的意境中时,夏志清按照中国看戏的规矩,在观众席中以一声响彻云霄又尖又长的“好——”为江青喝彩,吓得江青把舞蹈动作全忘了,只好即兴编了几个新动作才把表演继续下去。事后,夏志清还得意地问:“我在台下给你喝彩,叫得好吧!”
常人心
夏志清在北京大学教书时校长是胡适。夏那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助教。抗战胜利后,美国华侨李国钦先生捐给北大三个留美名额,学校决定公开公平竞争,资浅的教员都可报名考试。作文考题是《出洋留学两回事》,很有八股味,并规定必须用英文写,外加英文写的论文近作。夏志清凭他的真才实学,过五关斩六将,以88分夺魁。榜示后有人不服,纷传文科的名额被“洋场恶少”窃据,事情闹到胡适那儿,尽管胡适对夏志清毕业于教会学校的背景不感兴趣,但他还是主持公道,力排众议,录取了夏志清。
当夏志清复请胡适为他写推荐信时,胡适写是写了,但不大热心。缘于“听说我是沪江大学毕业生,他脸就一沉,透露很大的失望……好像全国最优秀的学生,都该进北京大学、清华、南开才是正路。”这件往事夏志清一直耿耿于怀。几十年后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引起轰动,并成为大学者大名人时,也未能释怀“推荐信”那个疙瘩,没有把自己的书送给老校长。从另一角度审视,夏志清倒有一分可爱的常人心。
人物评价
夏志清是性情中人,直率,健谈,一见如故,谈得兴浓,常常爽朗地大笑。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自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 评)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领域里,夏志清教授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61年,夏出版了第一本英文专书《中国现代小说史》,从而为西方学院内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奠定基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 评)
参考资料
夏志清 Zhiqing Xia.豆瓣读书.2024-01-13
..2024-01-13
人文学者夏志清.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1-13
夏志清.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4-01-13
夏志清 的作品(25).豆瓣读书.2024-01-13
目录
概述
人生生平
早年经历
求学经历
任教经历
著作生涯
人物逝世
人物生活
家庭生活
个人爱好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主要思想
人物轶事
误传笑话
出“洋相”
点评作家
看戏叫好
常人心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