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荒坪镇
浙江湖州安吉县下辖镇
天荒坪镇,是安吉县南端一个旅居小镇,由于蓄能电站水库建设地史称天荒坪,故取镇名为天荒坪镇,面积121平方公里,原名山河乡,历史上曾称浮玉乡、南屿乡。1992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建制镇,同年10月,撤毗邻白水湾乡扩并天荒坪镇。2000年1月,撤销毗邻港口乡建制,并入天荒坪镇。天荒坪镇辖11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162个村民小组,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城镇、省级体育强镇、省级旅游强镇、省级科普示范镇、省级普陀区工程、省级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市级卫生乡镇、市级森林城镇、市级新农村实验示范镇等荣誉。
2005年,天荒坪镇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中国环境优美镇并被授予“全国生态影视基地”称号。同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天荒坪镇余村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2022年,天荒坪镇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10亿元以上1个,获评市工业“大好高”项目1个,全年财政总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14.42%。
人口民族
2021年,湖州市各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天荒坪镇常住人口为22223人。
交通
临湖州市区86公里,距杭州市60公里,离上海市200公里,境内有04省道、临青省道、青孝线等重要交通干线贯穿,交通十分便利。
行政区划
全镇面积为113.63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12个行政村,162个村民小组,6298户农户,3个居民区,总人口23292人(2017年)。
标准地名
经济
经济总况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24亿元,财政收入19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58元。
工业经济全镇基本形成了以建材、食品、饮料、竹制品、化工、电力、纺织、服装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在工业产品中,水泥、啤酒、竹叶黄酮系列、竹制品、笋制品为湖州市领先。全镇45家规模工业企业现有48项专利,一大批企业正在争牌夺标,其中已有两个驰名商标。
农业经济天荒坪镇是林业大镇、竹业强镇,全镇有山林面积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以上。其中竹林面积8.6万亩,孟宗竹蓄积能量14500万枝,占全县六分之一,素有“全国毛竹看安吉、安吉毛竹看天荒坪”之称。竹产业的该镇经济开发的支柱产业,从培育到加工、销售实现一条龙。
竹林培育水平处于全国优先地位,设有省、市、县及国家级科研示范基地五处,全国第一个以村为单位的毛竹现代林业园区也在这里建成。天荒坪的效益农业是该镇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副产品、土特食品因其无公害而深受都市人青睐,其中最具特色的有:高山蔬菜、名优白茶、野核桃、香、小笋干、冬鞭笋香菇木耳食用野菜等。白茶是珍稀茶树良种,世所罕见,
其母树生长于天荒坪镇境内浙江天目山北麓、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之巅。“安吉白茶”在1999年、2000年连续获中国国际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据统计,2010年,旅游人次突破320万,旅游收入达2.2亿元,门票收入和农家乐收入分别达到2400万元、6000万元。
社会
城镇建设
2020年1月,天荒坪镇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历史沿革
天荒坪镇原名山河乡,历史上曾称浮玉乡、南屿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重点工程天荒坪水电站的投资兴建,1992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建制镇,由于蓄能电站水库建设地史称天荒坪,故取镇名天荒坪镇,同年10月,撤毗邻白水湾乡扩并天荒坪镇。
获得荣誉
1983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山河公社为山河乡。1992年,国家重点工程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在天荒坪投资兴建;撤山河乡并白水湾乡建天荒坪镇。1993年,进入湖州市“十强乡镇”行列,并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科技星火示范镇。1994年,被评为湖州市城镇建设管理优胜单位。1996年1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吴邦国视察天荒坪水电站,畅游安吉竹种园;12月,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2个行政村已全部达到小康标准,成为省首批小康乡镇。1997年,国家领导人宋平一行视察天荒坪;李泽民、刘锡荣等省领导曾多次前来视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1998年9月,千年古刹龙庆园正式开园;成功举办“天荒坪之光”旅游节;同年12月,通过省级教育强镇验收,列入“湖州市十强乡镇”,并被评为湖州市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达标乡镇。
2021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公示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拟认定名单。
旅游
天荒坪是安吉县生态旅游重镇,有着省级风景名胜区--天荒坪景区的独特环境优势,名胜区共有三大景区,二十多个景点,以“电站惊世”、“中国大竹海”、“藏龙百瀑”、“荷花山”景点最具特色。是一处集登山避暑,度假野营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山区型风景点名胜区。天荒坪镇已形成社会广泛参与旅游的良好态势。四季分明的气候,造就了天荒坪四色迥异的自然景观。
城镇特色
一方名产——大溪白茶白茶属我国珍稀茶种,其叶天然呈奶白色,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绿茶一倍以上,茶多酚则不足绿茶的一半,其营养价值可见一斑。白茶原由其他茶种变异而来。已自成一品,享誉国内外。其变异母体“白茶王”至今仍安然扎根于天荒坪镇大溪村。已成当地一个重要旅游景点。随着各地农业开发的不断深入,安吉县“白茶王”枝丫插繁衍白茶已在包括大溪村在内的多处大面积栽种成功。由于大溪地理环境独特,常年云雾弥漫,气候异常,大溪白茶品质独具一格,市场售价均在每市斤2000元以上,成为茶市里的极品。
一方名村——余村村余村村地处天荒坪镇西侧,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口1037人,1998年村工农业净产值21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647元,多次评为市、县级先进单位。余村是天荒坪风景名胜区竹海景区所在地,历史悠久,环境幽雅,竹类、矿产资源丰富,千年古刹龙庆庵、古银杏、溶洞群以及茫茫竹海景观构成独特的自然风貌,其中的千年古银杏围径8.2米,树姿伟岸,被誉为“江南银杏王”。近年来,该村以集体经济为后盾,大力发展旅游业,现已开发了龙庆园等旅游景点,并致力于现代村镇构筑,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方名菜——高山蔬菜大溪村从1995年起试验种植反季节高山蔬菜(种植时间6~9月),面积43.2亩,品种以蕃茄为主,占97%,当年种植成功,经济效益较好,因此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98年全村种植面积为355亩,总产量550吨,产值90.48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加42%,46.6%和31.5%,品种从单一的蕃茄发展到多个品种,比例:蕃茄47.6%,条条豆24.8%,蒲瓜16%,甘蓝11.5%,产品远销到上海、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
一方胜迹——天荒坪风景名胜区天荒坪风景名胜区于1996年12月31日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以电站惊世与竹海浩瀚的幽谷旷坪为特色,宜登山避暑、度假野营和观光游览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区范围为三片一带两个景点:镇南峡谷景区12个景点;镇西余村景区2个景点;镇北灵峰2个景点。镇北2公里原新四军政治部与苦林伤员临时救护所两处景点。景区面积2336公顷,保护面积4128公顷,合计面积6464公顷。1996年11月,李鹏总理视察天荒坪时题字“中国竹乡”,1998年成功举办“天荒坪之光”旅游节。为加快旅游城镇建设,绿化、美化、净化,建设便捷畅通及大溪山庄“农家乐”等服务设施,形成玩得开心、住得称心、吃得放心的吃住行一条龙服务。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姚姓徽商姚斯侯(1788-1865)从安徽桐城南姚庄安吉天荒坪镇发现有一座老宅是风水宝地,于是姚斯侯便买下老宅。经过几代的发展,姚氏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
1945年,新四军苏浙军区在这姚家大院门前打响了第一枪,从而拉开了一、二、三次反顽战役的序幕。在新四军三次反顽战役中,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等就曾住在该大院内。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时,这里部分建筑给当地农民居住。后来一直作为国家粮库
在对“姚家大院”景点进行全方位开发后,2005年姚家大院正式开门迎接游客。游客们除了游览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建筑外,还可参观白鹭园、安吉民俗风情园、方竹园,新四军纪念馆粟裕纪念馆、姚氏家族史馆、胡宗南生平馆、小姐楼生活馆、安吉历史馆、中外钱币史馆等三园七馆;其它还有封火墙、怡香、华夏野桑王、残垣断壁、境静、起舞、鸳鸯池、孝峰、古杏林、江南桂花王、明代假山、生春台、潜机洞、豁然开朗、藏金穴、戏春池、画廊、芭蕉林、福渡、胭脂井、图腾神柱、曲径通幽、古校场、丰收台等二十四景。
姚家大院作为湖州书画院的创作基地和学生的德育教育基地,成为安吉县历史人文旅游和绿色风光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的一个高品位景区。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天荒坪水电站以独特的山区地貌、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而闻名海内外。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年发电量31.6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73.77亿人民币,经过八年奋战才终于建成投产。电站雄伟壮观,为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堪称世纪之作。电站上水库位于海拔千米的天荒坪之巅,蓄水之后,碧波荡漾,湖面面积达28公顷,是一个昼夜水位高低变幅达29米多的动态湖泊,形似"长白山天池",具有极大观赏性。下水库横截大溪峡谷而成,茂竹修林,高山对峙,而厂房位于山腹之中,幽深隐密。地下厂房,上、下水库落差607米,特别是长达20余公里的高等级盘山公路,迂回曲折,盘桓而上,公路两边翠竹连绵,遥看对面峡谷,就象一幅秀美的江南山水长卷。
天荒坪电站凝聚了工程建设者的智慧、力量和生命,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万倾竹海中。这里,不仅气候宜人,景色秀丽,而且更具工业旅游、科普教育价值,是竹乡海拔千米以上的独特的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
乡镇(街道)简介.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3-08
2022年天荒坪镇政府工作报告.安吉县人民政府.2024-03-08
目录
概述
人口民族
交通
行政区划
标准地名
经济
社会
城镇建设
历史沿革
获得荣誉
旅游
城镇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