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如
刘泽如
刘泽如(1897年3月6日—1986年4月24日),原名刘澄青,字濬哲,又名易华,玉莹(荣),河北省辛集市人。民国时代的人物,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陕北公学师范部主任、延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务。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男,1897年3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西良马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一岁时不幸丧父,靠母亲给人纺线织布,缝缝补补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断断续续上完了初小。1912年考入县立高级小学堂,1915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22年春,刘泽如告别了故乡和母校,只身来到北京。他写信给北京大学,要求半工半读,并寄去自己撰写的论文。北京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看过刘泽如的信件和论文后,立即召见并和他交谈,遂决定安排他在北京大学研究部门工作。
革命经历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刘泽如先后结识了一些进步青年,参与了一系列革命活动。1930年以后,在北京从事中共地下活动的武光,长期和刘泽如同处一室。胡乔木等人也曾多次来到刘泽如的住处,一起研究理论问题,交谈革命工作,这都给刘泽如的思想以重大影响。1931年刘泽如提出入党申请,经河北省委书记冯振中介绍,于1932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泽如入党后,接受党组织的派遣,于1932年9月,离开了北京大学,历任华北劳动教育者联盟组织部长,中共河北束鹿等三县区区委书记,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组织部长等职务。随后他又主持了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的工作。1933年7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刘泽如在山东济南被捕入狱。
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经党组织营救,刘泽如于1937年11月出狱。党组织鉴于他身体受到摧残,健康状况恶化,安排他去陕甘宁边区“抗日后援会”工作。1938年11月,身体复原后的刘泽如被派往洛阳市八路军办事处任秘书工作。
1939年5月,刘少奇同志从华中局回延安途经洛阳,在办事处作短暂停留,与刘泽如进行了交谈。当他得知刘泽如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有独到见解和较高的造诣后,当即表示党组织一定要给予积极支持。同年9月,党中央即调刘泽如回延安马列主义学院编译部做研究工作,并从图书资料等方面给他创造了较好的工作条件。
1941年5月,随着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刘泽如被调往陕北公学任师范部主任。同年9月,被任命为延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院建制取消后,改任教育研究室主任)。1944年12月,又被调往陕甘宁边区陇东中学任校长,1946年,胡宗南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时,他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随军转战陕甘宁晋绥五省区。1947年春,延安市光复后,刘泽如又被调回延安大学任教育系主任。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5月25日刘泽如受党中央派遣,由延安赶赴西安市。在西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5月27日他以军代表身份接管了成立于1944年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参与了西北大学等校的接管工作。同年秋,陕西省立师专并入西北大学,并与原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系组建成西北大学师范学院,刘泽如任教授兼教育系主任和中共西北大学党支部书记。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他为西北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2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建制,1954年8月,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刘泽如被任命为该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60年,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刘泽如又被任命为该校党委书记兼校长。1976年以后,他因年事已高而退居二线,任陕西师范大学顾问。
刘泽如在担任高等师范院校党政领导职务的同时,长期坚持在教学工作、师资培训工作和学术接班人培养工作的第一线。
1986年4月24日,刘泽如因病医治无效,在石家庄市与世长辞,终年90年。
简介
直隶(今河北省)束鹿人。原名澄清,字浚哲。
经历
心理学家。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北教育劳动者联盟组织部长,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组织部长。1938年到延安市。历任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编辑部研究员,陕北公学师范部主任,延安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全国教育工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陕西省心理学会理事长。病逝。
著作
著有《心理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革命经历
简介
经历
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