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生
曲剧十六个创始人之一
李福生(1892年-1950年),又名旺,乳名旺娃,出生于汝州市杨楼镇大程村姜庄自然村。他是曲剧十六个创始人之一,与朱万明、李久长、盛德馨等著名曲子艺人有深厚的友谊。李福生在朱万明的引导下,结识了许多当时的踩跷唱曲名家,与马清波关遇龙卢天德、朱万明等人共同组成了金兰七兄弟。他们中的马清波、关遇龙善于组织,卢天德、李福生善于联络,朱万明专事高跷曲子的研究和创新。
民国十五年四月初七(1926年5月18日),金兰七兄弟的朱万明、李福生、王绍阳、王绍焕、关遇龙、卢天德和其他10位玩友在登封颍阳镇李洼村脱掉跷棍,登上舞台,开创了一个新剧种———河南曲子。
个人介绍
李福生(1892年-1950年),又名旺,乳名旺娃,汝州市杨楼镇大程村姜庄自然村人。
李福生兄弟6人,他居长,二弟福辛,三弟福钦,四弟辛有,五弟爱新觉罗·福全,六弟福禄。
李福生年轻时喜爱高跷唱曲子,为踩跷唱曲子和著名曲子艺人朱万明、李久长、盛德馨结为知心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踩跷唱曲子技艺。在朱万明的引导下,李福生结识了许多当时的踩跷唱曲名家,并和其中的踩跷扮和尚的汝阳县城东人马孟(马清波),原扮大妞、后改扮老旦,兼任琴师的汝州郑铁炉村人朱万明,三弦、四弦琴师,汝州大张村的王绍阳,擅长八角鼓的汝州大张村王绍焕,高跷同乐社社首、汝州大张村的关遇龙,扮演和尚的汝州赵庄村卢天德结为金兰七兄弟。七兄弟中,马清波、关遇龙善于组织,卢天德、李福生善于联络。朱万明精于业务,专事高跷曲子的研究和创新。
民国十五年四月初七(1926年5月18日),金兰七兄弟的朱万明、李福生、王绍阳、王绍焕、关遇龙、卢天德和其他10位玩友在登封阳镇李洼村脱掉跷棍,登上舞台,开创了一个新剧种———河南曲子。
李福生在同乐社曲子班原演和尚,后演杂角,外号“五把叉”。曾在《水漫金山》中饰演老法海,在《赌博光棍卖老婆》中饰演光棍。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板有眼,观众在剧场什么位置都可以听清李的优美唱腔。某年元宵节,李福生带领本村喜爱表演的人闹社火,他扮演老鳖,脖子戴上闯子(铃铛)前面带队,唱着:“老鳖前头带着队,蚂虾圪丁后边行,呀呀一呀呀。”观众如云,笑声如雷,其动作滑稽、幽默。现年82岁的同村郝西山对此记忆犹新。
李福生为人豪爽、仗义,侍母至孝。一次,李福生和人赌博,一夜输掉八亩地,他羞愧难当,跪在母亲面前,请求宽恕。母亲大怒,责令五个弟弟将其痛打。他离家出去,发誓不混出人样,挣回一份家业,决不返乡。他一走三年,杳无音讯。母亲思子心切,派出二弟将其找回。他跪在母亲面前,求告母亲饶恕其不孝之罪,五个弟弟见状,也跪在母亲面前替大哥求情。母亲要求他,不能外出唱戏辱没祖宗,在家支撑门户理事,如不同意,永不宽恕。对此,李福生左右为难,一方面是他热爱的戏剧事业和朝夕相处、亲若兄弟的戏友,一方面是母亲殷切希望和严词命令。李福生思量再三,只好遵从母命,带领兄弟们置地造屋,春耕秋收,忍痛割舍了他视为生命的戏剧事业。母亲辞世,仍不敢违母之命,村中每来剧团,李福生总亲自张罗,筹集粮、款,安排吃住。
李福生一生娶3个老婆,但无一子女,待兄弟、子侄关爱有加,不偏不倚,不娇不宠,有错则严加斥责,兄弟、子侄对他言听计从,大小事物均由他杀伐决断,不敢逆。凡有争执,一闻大哥声音,则禁言敛口,不敢声张。尤待长侄天定如同己出,关爱备至,天定十几岁时,仍佩戴项圈。时当地风俗:“十七不娶妻,等到二十一”。在天定17岁时,李福生给其娶媳妇。天定结婚那天,客人云集,许多当地头面人物和邻居前去贺喜,原计划40席,结果客人到有83席,使李福生手足无措,穷于应付。石台区长朱少贤和绅士刘汝英、杨天荣见状,纷纷离去,李福生顿感颜面无光,羞愧难当。朱庄朱老八平时与李福生言语不和,借酒发疯,高唱:“二八一十六,伸筷子去叨肉。旺娃,你哩肉类?二九一十八,伸手把馍抓。旺娃,你哩馍类?”李福生本为客多食少而苦恼,闻听朱老八言语,又不便发作,心生闷气,得下疾(肝癌),不久死去,享年58岁。
参考资料
李福生.汝州市人民政府.2024-04-11
目录
概述
个人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