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慈
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长
石钟慈(1933年12月5日-2023年2月13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数学家,生前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万里学院名誉校长。
1955年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1956年赴苏攻读计算数学。196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65年至1986年任教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任数学系主任和计算中心主任。1987年至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所所长和“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8—1995),现任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光荣称号。
2023年2月13日13点40分,石钟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人物经历
1933年12月5日,石钟慈出生于浙江宁波县。
1951年,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1952年,转入复旦大学数学系。
195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
1956年,首批赴苏联科学院Steklov数学研究所攻读计算数学。
196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参加了冯康教授领导的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创建和发展。
1965年至1986年,任教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任数学系主任和计算中心主任。
1987年至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
1988年至1995年,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1993年,主持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和理论”,担任首席科学家。
人物逝世
2023年2月13日13点4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钟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主要研究方向:从事阵特征值的定位问题研究,得到精度很高的上下界估计公式;从事有限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发现非协调元的一系列奇特的错向收敛性质,从理论上证实了早期工程计算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并证明多种在应用上极有价值的非协调元的收敛性;从事区域分解和多重网格法的研究,获得许多很好的结果;研究弹性力学中闭锁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石钟慈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数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有限元方法方面取得了独创性前沿成果,构成了有限元法的重大进展,是我国计算数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代表工作有: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建立了Galerkin方法求解微分方程特征值问题的新算法,得到矩阵特征值、行列式条件数的高精度估计公式;七十年代末提出了样条有限元, 引发了大量后继工作;八十年代起研究非协调有限元方法的收敛性,发现了非协调有限元奇特的"错向收敛"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判别非协调有限元收敛性准则,证明了一些工程界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单元的收敛性。这是迄今国际非协调有限元研究领域的最深刻,最系统成果。
石钟慈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从事有限元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首创的样条有限元被广泛应用于实际计算并引发了大量后继工作;研究非协调元的收敛性,证明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检验方法既非必要也不充分,并提出新的差别准则;发现非协调元的一系列奇特的错向收敛性质,从理论上证实早期工程计算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并证明多种在应用上极有价值的非协调元的收敛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 学术论著
石钟慈在国内外重要的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撰有个人专著1册,主编国际会议文集8本。
• 科研成果奖励
石钟慈曾先后单独获得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奖。曾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以上三项获奖项目均为单独完成)。
人才培养
石钟慈院士长期在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许多学生已成为国内外计算数学的学科带头人,
荣誉表彰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光荣称号。
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奖”(注:该奖每年一次,数学学科1—2名)
2003年获得“华罗庚数学奖”(注:“华罗庚数学奖”于1992年为纪念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而设立,用以奖励对我国数学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数学家。获奖者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可谓我国数学界的特别贡献奖
2006年获得“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注:“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是应用数学学科在国内的最高奖项,旨在奖励在数学对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的应用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业与应用数学工作者,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现在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计算数学》、《JCM》、《数值应用与计算机应用》主编,《Mummer Math》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编委。是中国四种计算数学刊物的主编,德、美、日、俄、巴西等国六种计算数学刊物的编委。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1993年开始,主持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和理论”,任首席科学家。后任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计算数学》、《JCM》、《数值应用与计算机应用》主编,《Mummer》、《Math》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编委。
人物事迹
1951年,石钟慈从家乡宁波市考上位于杭州市浙江大学数学系。但是,他同时对其他学科比如文学艺术以及历史等感兴趣,他的第二志愿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系。把浙大数学系读下来可不容易,那时数学有“南浙大、北清华大学”之说,浙大的数学系有陈建功苏步青徐瑞云等元老名师。
一年级时徐先生教微积分。她要求学生们无论如何要把微积分学好,规定70分才算及格。1952年秋天,全国院校调整,石钟慈来到复旦大学读二年级。此时的复旦大学结集了华东地区最好的数学师资力量,享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比如从同济大学调来的杨振宁先生的父亲杨武之老先生还给他们讲过一年的高等代数。1955年,石钟慈在陈建功先生指导下完成了单叶函数论的大学毕业论文,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论文。为此,当年的解放日报还发表了新华出版社文章,称赞他论文的创新性,这在1949年解放后的大学生中还是不多见的,后来该论文在《数学进展》上发表。大学毕业后,石钟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工作。只是他不能再继续他的函数论研究了,而要进入当时谁都不知晓的专业——计算数学。
此时,计算数学在中国还是零,不仅石钟慈不知道,连主持总体学术工作的华罗庚心中也没底,他们只知道计算数学是作为计算技术的组成部分列入了国家规划。他接受了这个重任,成为华先生手下最早搞计算数学的人之一,从此开始了他的计算数学人生。当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门学科,华先生领导着这一批年轻人一起摸索、探讨。
1956年,石钟慈被派往苏联学习计算数学。当时苏联的计算数学和美国可以媲美。在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学习四年之后,石钟慈认为这时候才算对计算数学有了认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有幸认识了舍盖·索伯列夫、盖尔芳德等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同时也幸运地“躲”过当时国内的反右运动。计算数学需要数学模型、算法,最后是计算机实现,而直到1958年,中国真正有了自主研制开发的计算机。1960年石钟慈回国,并从事计算机数学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1960至196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期间,石钟慈被分至计算方法研究室32组,专攻水坝设计。当时的负责人是冯康先生。按照石钟慈的说法,如果说是华罗庚先生为他指明了计算数学这条未来的研究道路,那么冯康先生就在具体实践的层面上教会了自己如何搞计算数学。
归国后,石钟慈就到著名数学家冯康手下做研究。1964年,石钟慈正式调入香港科技大学任教,负责这个新兴专业的建设。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从最初的编写教材,讲课,上机和带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到后来的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后在冯康先生的支持下,石钟慈又调回原工作单位。 1990年,冯康和石钟慈共同努力,成立了由计委直接拨款的“中国科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担任室主任,这对中国计算数学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随后,1991年和1996年连续两期获得国家“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和理论”的攀登计划项目的资助,冯先生与石钟慈分别担任一期和二期的首席科学家。
代表著作
石钟慈,许学军黄云清,《经济的瀑布型多重网格法(ECMG) 》,中国科学A辑:数学,2007,37 (9):1083—1098 ;
石钟慈,《第三种科学方法∶计算机时代的科学计算》,暨南大学出版社
冯康、石钟慈,《弹性结构的数学理论》,科学出版社;
石钟慈 袁亚湘,《奇效的计算-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理论和方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石钟慈院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及计算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1987-1991),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1995),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与理论”首席科学家(两期,1993-1999),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1988-199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审组第一、二、三届成员(1980-1997)。现任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专家组学术顾问,“Numerishe Mathematik”、《中国科学》等国际、国内十余个学术刊物编委,“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数学”、《计算数学》、《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三刊主编,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研究所及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石钟慈院士凭其坚实的纯粹数学能力,在计算数学的理论和应用中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特别是对有限元方法的两大主要类型:协调元与非协调元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既有深刻理论意义,难度很大,又紧密结合实际,对工程计算具有指导意义的独创性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促进了有限元法的重大发展。他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80,1986),国家自然科学奖(1987),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0)及华罗庚数学奖(2003),并于1986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多年来,他还担任了大学和研究所以及全国性学术团体等多方面的重要领导职务,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工作成绩显著,他与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的联系,曾于1981-1983,1985,1994三次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基金,多次访问德、美、俄、日等二十余个国家及地区,主持参与数十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应邀作大会报告,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人物评价
石钟慈院士是我国计算数学界的优秀代表,他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始终站在计算数学研究的前沿,他还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计算方法的实效性,他学风正派,治学严谨,不计名利,对科学充满献身精神。
石钟慈是蜚声中外的计算机数学家,专长于微分方程数值解,在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和应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数学家石钟慈先生逝世,享年89岁.环球网-今日头条.2023-02-14
石钟慈----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2021-12-2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事迹
代表著作
人物评价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