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圆齿火棘
蔷薇科火棘属的双子叶植物
细圆齿火棘(学名:Pyracantha crenulata (D. Don) Roem.),又称尼泊尔火棘、喜马拉雅火棘,是蔷薇科火棘属的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有时具短枝刺,嫩枝有锈色柔毛,老时脱落,暗褐色,无毛。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稀卵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0.8-1.8厘米,先端通常急尖或钝,有时具短尖头,基部宽楔形或稍圆形,边缘有细圆锯齿,或具稀疏锯齿,两面无毛,上面光滑,中脉下陷,下面淡绿色,中脉凸起;叶柄短,嫩时有黄褐色柔毛,老时脱落。
伞房花序生于主枝和侧枝顶端,花序直径3-5厘米,总花梗幼时基部有褐色柔毛,老时无毛;花梗长4-10毫米,无毛;花直径6-9毫米;萼筒钟状,无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微具柔毛;花瓣圆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有短爪;雄蕊20,花药黄色;花柱5,离生,与雄蕊等长,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梨果几球形,直径3-8毫米,熟时桔黄色至桔红色。花期3-5月,果期9-12月。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边、沟旁、丛林或草地,海拔750-2400米。喜温暖向阳的环境,稍耐阴,抗旱,耐瘠薄,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壤土
繁殖方法
播种或插法繁殖。播种,可于果熟采摘后即播,或采后堆放后熟,沙藏至翌年春播。扦插,可于春季2-3月,选择1-2年生粗壮枝条,剪取10-15厘米长,随剪随插。或在梅雨季节进行嫩枝扦插。移栽,宜在春季进行。由于须根较少,需带土球,并进行重剪。
主要变种
细叶细圆齿火棘(Pyracantha crenulata var. kansuensis Rehd.):此变种较原变种矮小症,高达2米,枝刺较多。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1-2.5厘米,宽4-8毫米,叶边具浅圆钝锯齿,叶柄和花序均具细柔毛。果实球形,直径5毫米,红色。分布于中国甘肃、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生于山谷、路边、河旁或坡地,海拔1500-2500米。
主要价值
细圆齿火棘被栽培为观赏植物,木材可用于制作拐杖。果实为橙红色,是鸟类的食物。它还被用于在农田边界附近种植(在喜马拉雅山区),以防止雨季发生的土壤侵蚀,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土壤结合能力(通过根系),并且用于防止野生动物(多刺灌木)进入蔬菜和谷物的农田。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1年 ver 3.1)——无危(LC)。
种群现状
截至2021年,细圆齿火棘分布广泛,种群数量众多,没有遇到任何重大威胁,也没有发现未来存在重大威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繁殖方法
主要变种
主要价值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