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土县(RutogCounty),藏文རུ་ཐོག་རྫོང་།,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隶属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阿里地区辖县。位于西藏西部,阿里地区西北部,是边境县之一,地处东经78°7′-82°4′,北纬32°7′-35°4′之间,
喀喇昆仑山脉和
冈底斯山脉支脉横穿全境,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全县
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800米。
县人民政府驻
日土镇,辖四乡一镇,幅员面积8.0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15,现有耕地面积8614.9亩,草场面积7072.4万亩,水域面积794万亩,耕地面积0.73万亩。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半农半牧的边境县。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1167人(2020年)。
日土县属半农半牧县。牧业比重较大,农业生产的局限性很大。土特产品主要有酥油、皮张、羊毛、牛
羊绒、
裂腹鱼、斜齿裸鲤鱼。2019年2月6日,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日土县退出贫困县。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日土,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下”,“形如枪支架”。
远古时期
日土早在石器时代,就有
人类活动的遗址,是
西藏自治区早期人类形成地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其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类型,石器中以
新石器时代种类居多。日土县的
岩画和石器地点等在西藏地区享誉盛名。据考古发现,日土境内现有岩画遗址13处、石器遗址10处、石丘墓葬3处、洞窟壁画3处。由于日土县位于
叶城县—日土—
阿尔泰共和国岩画链上,这对研究中国古文化及了解人文资源有很大的考古价值。
古代时期
公元3世纪,日土置于当时的三大部落之一的象雄统治之下。
7世纪,
松赞干布征服了羊同,日土纳入
吐蕃范围之内。
895年,
西藏自治区境内平民起义,吐蕃王室后裔贝科赞被杀,其子
吉德尼玛衮被迫西逃至阿里普兰,得到当地头人的礼遇,并娶其女为妻,又推之为王,创立割据王系,日土置于其统治之下,晚年的吉德尼玛衮将其三子分封各处,后人称为“三
衮占三围”,即“
阿里三围”。其中,长子贝德衮管理湖泊围绕之地(现日土一带)。
10世纪,古格王朝建立,日土置于统治之下。
1635年,
拉达克王森格朗加攻下古格扎让卡城堡,杀死古格王觉卧达市,拉达克占领日土地区。
1681年,
和硕特汗国汗王派兵进军阿里,经过三年交战,打败拉达克,收复失地,统治了阿里(说明:这些事情是和硕特汗国汗王做的,基本上与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加措的噶丹政府没有关系的)。
175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
西藏自治区建立地方政权噶厦制度,日土为阿里噶尔本统治下的一个宗,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牧制度。
解放前,日土为西藏地方政府所辖的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隶属于噶尔本领导,称为日土宗,历任宗本均属
噶厦委派,一般实行三年轮任。日土宗下辖4个措本、14个头人区。日土宗又分为宗政府和拉让两个机构。宗政府官员由噶厦政府从
拉萨市直接委派。拉让设堪布,由拉萨色拉寺委派。
解放之后
195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一团一营营长贺景福率部抵达日土宗,配合
安志明部剿歼流窜于日土地区的哈匪武装。
1956年11月,成立日土宗办事处及其党委。
1959年4月,阿里分工委和军事管制委员会向日土宗派出军事代表及工作组,接管了日土宗政府,对日土宗本、拉让堪布及部分头人进行集中管训,从此彻底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废除了一切差役和苛捐杂税,日土人民真正摆脱了三大领主的剥削、压迫和奴役,获得了翻身解放。
1960年1月,成立日土县委员会,同时组建日土县人民政府。在日土县委领导下,在农牧区开展了民主改革工作,即在农村以“三反”、“双减”(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减阻、减息)和土地分配;在牧区“三反”、“两利”,(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牧工牧主两利)寺庙“三反”、“三算”(反叛乱、反奴役、反封建特权;算政治压迫帐、算等级压迫帐、算经济剥削帐)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运动。
1961年3月,正式设立日土县,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
1964年底至1965年初,在日土全县农牧区进行了普选工作,选举产生了9个农牧区乡级人民政府机构。
1965年6月,召开日土县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人民委员会领导机构。
1965年7月,日土县在日土乡发展了4名第一批农牧民党员,组建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日土乡党支部。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地处高原的日土县党、政组织及人民群众也未能免遭破环和浩劫。
1967年3月,阿里军事管制委员派军政干部与日土驻军一道执行“三支”、(支农、支工、支左)“两军”(军管、军训)任务。
1978年,日土县由新疆划归
西藏自治区,隶属
阿里地区管辖,县人民政府驻日土。
1983年10月,日土县政府迁往德汝昆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日土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西北部,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地处东经78°7′-82°4′,北纬32°7′-35°4′,东距
拉萨市1800公里,南距
狮泉河120公里,是新疆进入西藏的北大门。北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为邻,东与
改则县接壤,南与
革吉县、噶尔县相连,西与印占克什米尔地区
拉达克为界,战略和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此段边界,
西藏自治区和拉达克传统习惯边界线由空喀山口起,转向西南沿山岭而行,穿过
羌臣摩河和西隆格巴尔马河的交汇处,经戈格拉,再上升到山岭,经过塔马特山,沿羌臣摩山,过6107高地,顺山岭到爱尼山口,由爱尼山口向南,顺山岭经过6127高地,南行至
班公湖北岸,穿过班公湖后到达该湖南岸,继向东南经楚舒勒附近,到隆巨山,穿过
狮泉河河(
印度河)至甫克齐,南抵
噶尔县、日土县、拉达克三地交界处。边境线长350公里,通外山口25处,有传统边贸点3个,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半农半牧的边境县。
地貌
日土县地貌类型属高原湖盆区,
喀喇昆仑山脉崇山峻岭和岗底斯山支脉横穿全境,
平均海拔4300米,高寒缺氧,由于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弱,高原面保存完整,总的地势是南北高,中间低,沿
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形成高原地势最低的巨大集水
洼地,在四周山脉之间沿断裂带则为宽谷或串珠状湖盆洼地。
土壤
日土县土壤属山地灌丛草原土壤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灌丛草原上,4200—4700米高山草原土比重增大,土壤的发育有落叶灌丛和草本植物参与,A层的灰棕色
腐殖质层较显著,厚度较大。但由于冷季长及干旱,微生物活动少,土体中粘粒少,下移不明显,演积B层发育不完全。自B层30—40厘米开始有
碳酸钙聚集,土体有较强的石灰反应,并形成钙积层。在
洼地土体中,碳酸钙的聚集更加强烈,白色固体的碳酸钙又厚达1—2米,石灰含量在20—30%以上,山地灌丛草原土和高山草原土部分开辟为耕地。
水文
日土县内流的河流多以
内陆湖泊为归宿,形成闭合的流域,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有曲龙、日松、乌江、扎普4条河流。主要湖泊有
班公湖等。班公湖位于县城以北约13公里处,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4公里,湖水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为41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41米,最大水深41.3米,在中国境内的蓄水量46.57亿立方米,东段湖水为淡水,矿化度为0.75g/l。
日土境内河流水面面积29578.2亩,河流总长1833700米,土地总面积75240.58平方公里,河流密度24.37米/平方公里。日土县境内河流多属高原
内陆河,流程较短,流量也小,多是
碳酸氢盐淡水型。以内流河汇入
班公湖的多玛曲、麻嘎藏布及注入阿翁措的阿翁藏布,为农耕地的主要灌溉水源。穿流于高原山川
谷地的山溪河流,是天然地可供人畜饮用水源,以流入邦达措的饮水河较大。西部较大的河流阿克萨依河、散支外流新疆。湖泊按其含盐份多少可分为
淡水湖、盐水湖、咸水湖、湖泊水面面积有3225177.5亩。日土县为高原内流湖泊群区,湖泊多且面积大。由于气候干旱,湖水蒸发浓缩,大多属高矿化度咸水型(比如尼木龙措海拔5002米,矿化度55.98克/升),甚至为盐湖。以鲁马江冬措、结则茶卡、泽措、龙木措、热帮措、清澈措、骆驼措、阿翁措面积较大,湖盆区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日土县
冰川及永久积雪4226228.5亩。昂龙岗日山冰川,发育于日土南部与
革吉县交界的阿陵山(6596米)及6348峰。日土东部与改则交界有6258峰、6330峰、6344峰及岗日峰。
东汝乡松西村,冰川十分发育,面积为2698301.4亩,水质良好,人畜均可饮用。
气候
日土县地处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具有气压低、辐射强、寒冷干燥、
降水稀少等特点。由于本县未设气象观测站,据处于同一气候类型的
狮泉河镇提供的气象资料表明:本县年平均气温0.1℃、≥0℃、≥5℃、≥10℃的年积温分别为1533℃、1389℃和1159℃,最冷月平均气温-22.1℃,最热月平均气温13.6℃,无霜期95天,年日照时数3370.9小时,日照百分率76%,年降水量73.4毫米,年蒸发量2456.3毫米,年平均风速3.2m/s。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日土县土地总面积8.0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15,截止2010年共有耕地面积8614.9亩,其中保灌水浇地3799.6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6%;可灌水浇地2630.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9%。草场面积7072.4万亩,水域面积794万亩,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半农半牧的边境县。
林业资源
日土县林业资源总面积28916.3公顷,主要有疏林地26.7公顷,灌木林地389.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3.1公顷,苗圃0.5公顷,宜林荒滩地28466.7公顷。
草场资源
截止到2005年,日土县草地总面积707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8.53%,是发展牧业的主要物质基础;草地可利用面积为5340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75.5%;已利用草场面积5340万亩。
日土县天然草地共分为六类、九亚类、十三组、二十七个型。在各类草地中,以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占全县草地可利用面积的58.0%;其次是温性
荒漠草原类,占全县草地可利用面积的22.4%;第三是温性
荒漠,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1.6%;第四是高寒荒漠,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1%;第五是低平地
草甸类,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6%;最小的是沼泽类,占全县可利用草地面积的0.1%
植物资源
日土县主要种植
稞麦等农作物,青稞一般为早熟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为138天,其特点是生育期较短、耐寒性强、灌浆较快,是海拔4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最为广泛的品种。
动物资源
日土县境内生存的野生动植物主要有
黑颈鹤、大雁、
赤麻鸭、金丝野牦牛、
盘羊、
藏羚、黄羊、
岩羊、
蒙古野驴、熊等,其中,一些珍稀动物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矿产资源
截至2005年,已知的矿产资源有
沙金、铅、
铬铁矿、
硼砂、食盐等。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1年4月至1962年2月间,日土县先后在日土、日松、热帮、多玛组建了4个区公所和区委。
日土区1960年12月设置,辖3个乡,其中乌江乡辖2村,热角乡辖3个村,日土乡辖2村。有
日土宗遗址,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境内的
班公湖有湖中鸟岛。
日松区1960年12月设置。位于县政府东南,距县政府30公里,人口0.17万。
新藏公路过境。辖3个乡,其中德汝乡辖3个村,甲岗乡辖3个村,过巴乡辖3个村。日姆栋、鲁日朗吉等处有反映早期人类社会的古代
岩画,境内还有日土古墓群。
多玛区1960年12月设置。位于县境中部,距县政府125公里。人口0.1万。219国道过境。辖3个乡,其中
多玛乡辖3个村,东当乡辖3个村,松西乡辖2村。在恰克桑、下曲龙、阿龙沟发现有古代岩画群。
热帮区1961年2月设置。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政府93公里,人口0.17万。辖3个乡,其中龙门乡辖2个村,扎普乡辖3个村,丁则乡辖丁则村。
1996年,日土县辖4个区,12个乡,3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德汝昆孜。
区划详情
2000年,日土县辖1个镇、4个乡:
日土镇、多玛乡、
日松乡、
热帮乡、
东汝乡。县政府驻日土镇杰果桑居委会。
人口民族
日土县人口由1985年的4663人增加到2006年的8540人,人口总数20年翻了一番。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175人,其中:日土镇1585人、
多玛乡1063人、日松乡1765人、热帮乡1742人、东汝乡1020人。
截止到2011年日土县有总人口9485人,其中农牧民人口1814户7739人,城镇人口733户1746人。
2021年6月10日,
阿里地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日土县人口数为11167人。
经济
综述
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792万元,比2003年增长1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1.17元;财政收入48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0288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34.8%。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85年的999.78元增加到2004年的3141.17元。
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450万元,同比2009年增长13%;县级财政收入684万元同比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393.2元,同比2009年增长1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67万元,一产收入实现5160万元,二产产值2085万元,三产累计完成额为7205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19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60万元。
2014年1-6月,日土县实现生产总值543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17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9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78万元。
第一产业
日土县主要饲养牦牛、犏牛、
绵羊、山羊、马等牲畜,其中山羊饲养比例较大,白绒山羊是该县的特色资源,被称为“金色的头羊”。日土县是藏西北白绒山羊基地之一,白绒山羊占西藏山羊总数的3.69%,占羌塘山羊总数的10.86%。日土县的白山羊绒是中国最优秀的山羊品种资源,具有品种纯度高、绒细度高、单产高、毛囊密度高、纤维细、绒质优良的特点,历来在国际国内久负盛名,曾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金质奖,被称为日土的“软黄金”。
2004年全县白
绒山羊总数达到24.9万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59.3%。2004年,全县白绒山羊个体平均产绒量达到了279.6克,其中一等绒占85%以上。
据统计,2006年日土全县共有白绒山羊25万多只,
羊绒年产量在70吨左右,仅每年山羊绒收购,就占全县农牧民现金收入的85%,占据牧业的主导地位。
2014年日土县羊绒销售工作已结束,共出售羊绒46.65吨,平均售价122.64元/斤,创收1144余万元,农牧民人均实现增收11216元。其中
日土镇出售羊绒3.93吨,平均售价120元/斤,创收95余万元;
日松乡出售羊绒10.7吨,平均售价126元/斤,创收270余万元;
多玛乡出售羊绒4.39吨,平均售价123元/斤,创收107余万元;
东汝乡出售7.13吨,平均售价111元/斤,创收159余万元;
热帮乡出售20.5吨,平均售价123元/斤,创收511余万元。
2014年日土县生态效益补偿金,共计1128.78万元,其中热帮乡270.19万元,东汝乡204.54万元,多玛乡108.32万元,日松乡220.88万元,
日土镇152.12万元。
第二产业
1989年日土县工商局成立之时,商户不到20家,到2004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经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达到336人,注册资金409万元。
2014年,日土县共建设实施了100万元以下项目有86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396.3万元,其中交由农牧民实施的项目有37个投资为1268.49万元,全县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日土县当前
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457户、从业人员666人,注册资金963.25万元。主要企业有
羊绒加工厂、牛羊屠宰场、沃尔鑫矿厂、砂石厂等企业。
第三产业
服务业
现代商业、旅游、邮电、饮食服务、文化娱乐、IT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截至2006年5月底,农行日土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122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418万元,扶贫贷款114万元。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每年的畜产品收购期,农行日土县支行都会对畜产品公司投放大量信贷资金,支持企业增利,同时稳定增加两级财政及农牧民现金收入。农行日土县支行自1995年成立以来累计发放畜产品收购贷款9250万元。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30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7.2%。截至2014年日土县已开工项目总投资15879.4776万元。日土县已开工2014年项目23个,总投资15879.4776万元。
外贸出口
截止到2014年12月,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246万元。其中,出口1666万元,产品包括活羊、
稞麦、盐巴、山羊绒、绢丝等;进口1580万元,包括木碗、木材、食品、粮食、布匹、铝制品和日用百货等。
文化
宗教
日土县辖区内现有寺庙一座,属格鲁教派,即:
伦珠曲典寺,位于日土县
日土村,僧人总编制为8人,实际在寺僧人7名。有拉康三处,分别是乌江村嘛呢拉康、过巴兹龙拉康、扎普嘛呢拉康,这三处拉康均无僧尼,拉康由当地村委会指定专人看管。全县信教群众达7285人,其中,佛教信众近7139人,
伊斯兰教信众125人,其它21人。宗教教职人员7人,30岁以下的5人,30岁以上的2人。通过在寺庙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风俗
日土保存有一种古老的舞蹈——协巴协玛,传说
舞蹈内容是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一位著名大臣。舞蹈形式为17对男女组舞,身着古代服饰,男子为武士打扮,手持古代战刀,女子衣饰华丽。该县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民歌等,内容丰富多彩,可谓民间
文化研究的宝库。现存有大量洞窟、
岩画等古代人类遗址。
特产
日土县是藏西北
绒山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生产的克什米尔白山羊绒自古以来是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的产品,是日土县的特色资源和拳头产品。养殖克什米尔白山羊是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在国际上享有“纤维宝石”和“软黄金”盛誉的“开司米”山羊绒,其正宗产地是西藏
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山羊绒早在16世纪便已享誉西欧,而日土县出产的白山羊绒,通过了国际机构认定,曾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交通
新藏公路贯穿日土县,可通
狮泉河镇、日喀则、
拉萨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里程达340公里;有县道1条,130公里;乡道5条,共788公里。交通便利,各乡村都有公路相通。219国道纵贯全县500多公里,边境线长350公里,通外山口25处,有传统边贸点3个。
社会
城建
2014年,219国道至
热帮乡黑色路面建设项目,国家投资8899.8399万元;219国道至乌江村
水泥路建设建设,国家投资2951.372万元;中小河流域治理,投资2164.72万元;热帮乡河流域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投资2080万元;日土县多玛小城镇建设,投资1100万元;日土县南环路工程,投资1100万元;日土县法律审判楼项目,投资1103万元;小型农田水利专项项目。投资1000万元;县城中低压线路改造,投资970万元;日土白绒山羊产业开发项目,投资957万元;日土县环境治理项目,投资600万元;日土县排水工程等项目,投资550万元。
文化建设
2002—2004两年间,日土县共产生了80户文明户;培育了一个具有民族风情的民俗村、文明村——日土村,建设了一个小康示范村——乌江村;2000年创办了日土自己的刊物——《日土通讯》,2001年改名《班公湖》。
通讯
1984年,日土县电视台成立;1985年,日土县建成第一座电影院;1986年,日土县建成第一座电视中转台,实现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
西藏自治区一台的转播;1989年日土县在
日松乡建成第一座乡村广播单收站;1994年,日土县投资38万元建成第一座中波转播台;1995年,日土县在乌江建成农牧区第一座调频
广播站;2000年2月,日土县有线电视开通,电视频道由2个增加到30个。自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工程”以来,日土县广播电视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卫星地面接收站12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65%,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全县安装闭路电视279家。
教育
1966年,日土县有4所小学,在校生88人,夜校1个,学员73人。日土县现有在校适龄儿童595人,2004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9.9%,在校生巩固率达95%,并投资200万元完成了县完小规划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县、乡小学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
2010年全县共有小学生1245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9%;有初中生387人,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0.20%。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县四乡一镇十三个行政村,实现了家庭账户核销率、资金到位率、县财政配套率、医疗费用报销率、群众受益率5个指标达到了100%。全县单收站发展到107座,“2131”工程发展到1423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0%和95%;积极开展彩色周末和广场文化活动,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旅游
景点
班公湖,位于县城以北约13公里处,班公湖上风光迷人,景色奇丽,历来为探秘旅游者的向往之地。著名的高原鸟岛就在该湖之中,每年5-9月份,班公湖鸟岛成为
西藏自治区最佳的观鸟旅游地点,吸引着大量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来此观光旅游。2010年,县旅游行业共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其中,农牧民实现创收达85万元。
伦珠曲典寺,距日土县城12公里,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寺在日土历史上的地位显赫,加之环境优雅,风景秀美,前往朝圣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冈底斯山脉,又名
神山岗底斯,海拔6800多米,自古以来是
中亚和东南亚各地人们仰慕、朝圣和旅游的圣地,沿着以喀拉斯为中心的朝圣线路,布满了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点缀了这座世界级神山。
邦达措,亦称“雅西尔湖”、“雅协措”。意为“悬怀湖”、“怀挂湖”。在
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海拔4902米,面积103平方公里。属
盐湖。湖的周围为天然牧场。
此外,日土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国家级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岩画
岩画主要是指用坚硬的石头或其它硬物在岩面或岩石上刻凿而成,线条笔划有深有浅,还有少数彩绘画面。位于
西藏自治区西北边陲阿里地区的日土县是中国岩画发源地,有“中国岩画之乡”之美誉。日土县共有岩画景点13处之多,日土岩画独具民族特色,主要分布在
日土镇、
日松乡、多玛乡和
热帮乡。
日土岩画主要分布在
班公湖(又名“错木昂拉仁波湖”)湖盆南部和东面近二、三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今共留存有那布龙、鲁日朗卡、恰克桑、阿垄沟等十三处岩画点。
岩画内容十分丰富,涵盖远古游牧民族的放牧、狩猎、宗教祭礼、农耕等各种生动的生产和生活场景,还有日、月、山及牛、马、羊、人物等。这些岩画对于研究史前历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旅游节
日土县依托班公湖和日土岩画这两大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于2002年6月成功地举办了首次班公湖民俗节,在民俗节期间,共接待国内外、区内外游客1012人次,旅游收入7万元。
获得荣誉
2018年12月,入选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