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Northeastern University)是东北大学下设的
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23年4月,东北大学建立,设有理科。
1929年1月,东北大学实行学院制,改理科为
理学院。
1949年,由原东北大学的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新办
沈阳工学院。
1950年8月,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鞍山工专三校合组为东北工学院。其中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工系等。
1952年8月,根据中央教育部及
东北地区人民政府关于
东北地区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的方案,数学系、物理系、化工系分别被调整到
吉林大学(现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大连工学院等,部分留下教师组成数学、物理、
化学等教研组(室)。
1958年6月,在数学、物理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数理系。同年8月数理系撤销,组建理学系。理学系设有数学、物理、普通化学、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
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7个教研室。
1962年1月,为加强基础课教学成立基础部。理学系所属的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教研室及新组建的
纯粹数学和普通物理教研室划归基础部,理学系保留了专业数学、金属物理、冶金物理化学、力学4个教研室。
1970年,理学系撤销。
1980年6月到1984年8月间,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部相继组建。
1994年9月,在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部基础上成立
理学院,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物理系、力学部。
2001年8月,生物工程研究室调整为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2003年11月,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调整为生物技术研究所,材料物理系调整为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2013年6月,
生物技术研究所因学科整合,从理学院划分到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2015年12月,因学科整合,
材料物理与
化学研究所从理学院划分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系4个教学系,设有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
应用统计学、
应用化学、
工程力学6个本科专业。
数学系
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是
理学院所属的基层学术组织,下设
纯粹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
应用数学、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实验中心等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单位。
数学系有数学和
统计学两个一级硕士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数学
辽宁省重点学科。
数学系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需要,构建模块化课群,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借助数学及
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系教师积极从事数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人才基金、
博士后基金等多个基金项目,获得多项科研和教学奖励,
数学系承担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物理方程、
数值分析等本科生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数值分析、
最优化、应用数理统计、矩阵分析、
模糊数学、数学物理方程等研究生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先后被评为
辽宁省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评为
东北大学精品课程。2008年东北大学数学系被批准为辽宁省普通高校高等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指导学生获得国际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
提名奖、
一等奖和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先后与
美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交流关系。同时广泛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2005年和2007年两次成功举办由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的
北方地区大学数学论坛会议。
东北大学数学系将遵循数学学科发展规律,努力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坚持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同时注重社会实际需求,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和数学为社会服务的目标做出贡献。
化学系
东北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23年,1978年开始招收化学本科专业,1986年改为
应用化学。所依托的化学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分析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辽宁省重点学科,化学系实验中心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中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支持,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并
剑桥大学、德国马普所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
东北大学理学教学与科研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
1.
燃料电池研究新能源关键材料-膜
电解质:研究可用于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各种新型化学电源的膜电解质材料,以促进清洁、高效电源的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有机、
无机化合物质子导体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膜材料的合成、膜的浇铸、膜材料的
物理化学性能、膜材料的应用、以及相关机理的研究等。
2.材料
电化学研究高
熔点金属的低成本制备、新型
电极材料、离子熔体的性质和应用。
3.溶液
热力学采用推广经验规律、求解热力学
导数积分方程、引入
微观模型以及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溶液性质,提供基本数据。
4.无机-有机复合利用电
化学共沉积、
溶胶凝胶等化学手段实现无机-有机原位复合,在综合
无机化合物和
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无机-有机相互作用诱导
协同效应,提高性能。
5.
化学传感器设计、合成功能薄膜,研究其对溶液中组分及气相组分的响应,构建化学传感器。
6.
配位化合物化学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
结构分析、
催化和
电化学性能。
7.纳米
分析化学,包括纳米金属,
量子点、
稀土掺杂
纳米材料的合成、
表征、表面修饰、与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还有电分析化学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和色谱分离技术在食品、
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环境分析研究。
东北大学理学院设有
工程力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应用化学等5个本科生专业。
尝试了本硕连读和硕博连读等培养模式,并于2002年与
拉夫堡大学正式签署了3+2模式联合办学协议。
师资队伍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2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47人,副教授64人,拥有国家973项目(军工)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建华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宋焱焱
教育部“新世纪(
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何荣恒、胡建设、李小武、
孟凡宝、张鑫、胡建设、
徐章润、宋焱焱、陈旭伟、于永亮、
薛欣宇辽宁省优秀教师:孙凤久、张广荣
学科体系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4个
辽宁省重点学科。
化学学科已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全球前1%。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力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应用统计
辽宁省重点学科:
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人才培养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1个,辽宁省实验示范中心3个,获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教学成果奖、省级教改立项、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0余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100余篇。
辽宁省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等
科学研究
研究成就
东北大学理学院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5项,获部级教改奖2项,省级教改奖3项。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无机化学、力学系列课4门基础课被评为省级优秀课,有9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课。大学物理、力学系列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大学物理被评为国家精品课。
2002-2007年学院承担4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863”项目8项;教师科研经费1850万,发表SCI检索论文300余篇。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五年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1000余篇。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微流控芯片与流动分析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流动分析与装备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根据2021年10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第三届师生趣味运动会,举办“
历史学明理,追寻初心”党史学习暨趣味知识竞赛,开办第十二届创新科技
训练营。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