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瑜
金石篆刻家
李白瑜(1907-1986),名乃瓒,别名麟,字白瑜,后以字行世。出生于西乡县的一个官宦家庭,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曾祖父李文敏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担任一品江西省巡抚;父亲李心田则是晚清时期的官员。
人物经历
1928年,李白瑜前往上海艺术大学艺术教育系深造,次年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师从潘天寿、张玉良、方介堪等著名艺术家。1934年,他在西安市担任国立武功农专学校的农业调查员期间,偶然在临潼阿房宫遗址捡到了一块古瓦,凭借自身的艺术直觉将其雕刻成砚台,并在上面篆刻了一首隶书作品。这个砚台后来由朋友刘弱农转交给郭沫若,后者对此非常欣赏,并为此创作了一首五言诗赠予李白瑜。这首诗表达了对艺术品价值的认可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李白瑜将郭沫若的手稿珍藏多年后,最终捐给了西乡县文化馆。他还开创性地使用桃核作为印章材质,并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桃核印”理论。1981年,李白瑜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的成员,并加入了“终南印社”。1983年,他又成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
社会影响
在抗战初期,李白瑜曾在西乡县西大街小学担任校长,期间绘制了多幅大型抗日宣传画,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自己的收藏品捐献给西乡县文化馆,其中包括不少珍贵文物。
个人荣誉
1933年毕业于国画系后,李白瑜回到陕西并与他人共同创立了西京金石书画会,成为该组织的重要创始成员。1986年1月逝世,享年79岁。他与汉中市何挺警河北省庞裕洲并称为“汉上三杰”,都是易均室先生的弟子,对汉中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他贡献
在民主革命时期,李白瑜在上海加入了自由大同盟,并与其他进步人士一起发起了中国美术家联盟等组织,同时还参与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游行示威活动。
艺术风格
李白瑜的艺术涉猎广泛,擅长篆、隶及章草书法,同时也精通大写意国画,尤其以竹菊梅兰、山水人物题材的作品著称,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金石篆刻家李白瑜.金石篆刻家李白瑜.2024-09-2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社会影响
个人荣誉
其他贡献
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